中國科學院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中心

國際深空探測正處於迅速發展的快車道上,月球依然是探測的重要對象,同時火星、金星、小行星、土星和木星系統也成為了新的探測熱點。我國在已有繞月探測工程的基礎上,也開始了後續深空探測和載人探月的規劃和論證,以揭示月球和太陽系天體的形成演化、地外生命等核心科學問題為主要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中心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作為我國天體化學的發源地,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是最早參與我國月球探測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實施單位之一,形成了以地球科學為基礎,多學科交叉的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體系,在凝練科學目標和工程決策上作出了重要貢獻,體現了我所在月球與行星科學領域的明顯學科優勢和重要地位。另外,針對比較行星學、月球探測和深空探測的實際需要,地球化學研究所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中心建成了月球(行星)表面環境與資源利用技術研究平台,包括:超高真空表面分析系統、空間環境以及作用過程模擬系統、高性能數值仿真系統、密度分析儀、發射率測量儀、導熱儀等大量儀器設備。此技術研究平台的建成,大大加強了物理性質的分析測試能力,完善了所級實驗技術分析平台,很好地保障了珍貴地外樣品的化學成分分析和物理特性測試的科研需求,滿足月球和深空探測的需要。

發展歷史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是國內最早開展天體化學研究的單位。從上世紀60年代初,歐陽自遠等開始對月球的空間環境、地形地貌、礦物與岩石類型、地層劃分、火山與岩漿活動、大地構造、撞擊坑的分布與年齡和月球與地月系統的起源與演化歷史進行了系統的綜合分析研究。70年代後期,通過對吉林隕石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阿波羅-17月海玄武岩的綜合研究、宇宙塵的收集分析、太陽星雲凝聚過程、行星地球的非均一組成與非均變演化、白堊紀-古近紀與古近紀-第四紀界線撞擊事件等領域的研究,使我國的天體化學成為具有強大發展潛力的新興領域,並逐步形成了一支多學科、能進行綜合研究的隕石學和天體化學隊伍。1994年以來,歐陽自遠等根據國際月球與深空探測的進展和今後的探測計畫與思路,提出了我國月球探測的戰略規劃。在這個漫長的論證之途,為滿足國家對月球與深空探測的需求,於2005年正式成立了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中心。

科研條件

中國科學院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中心完成對月球全球性、綜合性和系統性的探測後,嫦娥三號也實現了月面軟著陸和月球車的巡視探測,嫦娥五號將在“十三五”期間實現月球樣品的採樣返回,也將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拉開以火星探測為主的我國深空探測工程的序幕。

科研成就

通過對月球和行星探測的系統研究,我們也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八十年代以來,已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科學院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2項。“吉林隕石綜合研究” 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開展月球和火星模擬樣品的研製工作,低鈦玄武質模擬月壤(CLRS-1)和高鈦玄武質模擬月壤(CLRS-2)通過了國家標準委員會的標準認證。模擬樣品已被航天員中心、五院、蘭大、NASA等相關研究機構套用於月球科學研究和月球探測工程研製中,在國內外已具有較大的影響。針對天體表面環境開展的儀器裝備研究也為國家擬建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大科學裝置提供重要技術參考。全月地質圖編研、樣品物性分析、月塵特性等基礎研究工作也具有鮮明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