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地球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新生代地球表層環境系統演化為研究核心,通過我國獨具特色的黃土、風成紅土、沙漠、湖泊、石筍等陸相地質記錄的多學科研究,揭示我國乃至東亞新生代地質環境的形成、演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動力關聯以及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的關係,探討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之間的相互作用,為構建地球系統科學理論體系做出重要貢獻。
瞄準地球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新生代地球表層環境系統演化為研究核心,通過我國獨具特色的黃土、風成紅土、沙漠、湖泊、石筍等陸相地質記錄的多學科研究,揭示我國乃至東亞新生代地質環境的形成、演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動力關聯以及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的關係,探討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之間的相互作用,為構建地球系統科學理論體系做出重要貢獻。
風成紅土、沙漠、湖泊、石筍等陸相地質記錄的多學科研究,揭示我國乃至東亞新生代地質環境的形成、演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動力關聯以及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的關係,探討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之間的相互作用,為構建地球系統科學理論體系...
研究所以固體地球各圈層相互作用及其資源、環境、工程地質問題為主攻方向;在科研布局上基本形成了地球動力學、環境與災害、能源礦產的研究格局。截至2018年11月,研究所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5個;共有在崗人員780人...
2008/08–2011/12,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2007/11–2010/06,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質與環境實驗室,博士後;2006/07–2008/07,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
中國科學院油氣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實驗室主任為楊長春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為歐陽自遠院士。 面向國家對油氣資源的重大需求,針對制約我國油氣勘探進程的勘探理論與關鍵技術問題,開展基礎性、戰略性...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環境磁學手段快速定量分析北京地區PM2.5來源與污染程度”岩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究課題“沉積物加熱過程中磁性增強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人類活動對大氣降塵載入過程的磁學機理研究”...
2013年12月,郭正堂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3月—2020年1月,郭正堂擔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2015年3月,以郭正堂為負責人的“新生代地質與環境創新團隊”入選“創新人才推進計畫”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018年1月,郭正堂當選為發展中...
《石油實驗地質》和《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海洋地質動態》編委,中山大學海洋學院兼職教授。現任廣東省地質學會、石油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國土資源部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海洋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2年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成立地球化學學科組、寶玉石與礦物材料學科組、陸地與海岸帶環境變化學科組、地球信息工程學科組、岩土工程學科組等,賦予學科組具有教育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的雙重功能。現建有廣東省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探查重點實驗...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質與環境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新生代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學歷:1981.09–1985.07 長安大學(原西安地質學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系 工學學士學位 1991.04–1994.03 大阪市立大學...
3. 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同濟大學),No.MGK1826,西北太平洋第四紀以來風塵物源變化研究,2018.7-2020.7, 在研,主持;4. 中國科學院海洋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No.MGE2018KG05, 多金屬結核、結殼重建新生代以來...
我國北方典型中更新世舊石器遺址的年代學及古環境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遼寧本溪廟後山古人類遺址的年代學與古環境研究,中科院南古所重點實驗室課題 國家重點基礎科研規劃(973)項目"末次盛冰期以來我國氣候環境變化及乾旱-半乾旱區人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