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簡介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固體所”,英文縮寫為ISSP)成立於1982年3月19日,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西郊
蜀山湖畔風景秀美的
科學島上,由國際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庭燧先生創建。
在葛庭燧院士的帶領下,固體所在內耗與固體缺陷研究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研製了高精度自動化“葛氏扭擺”,揭示了晶粒間界內耗峰(葛氏峰)的微觀機制,確立了中國在非線性滯彈性學科的國際領先地位。固體所作為國內最早開展納米材料研究的單位之一,推動了中國納米材料科學基礎與套用研究,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科研條件
科研機構
固體所下設內耗與固體缺陷研究部、計算物理與量子材料研究部、功能材料物理與器件研究部、能源材料與器件製造研究部、納米材料與器件技術研究部、環境材料與污染控制研究部、高分子與複合材料研究部、材料套用技術發展部、綜合管理辦公室等9個科研和管理部門。
6個省級科研平台:安徽省納米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光伏與節能材料工程實驗室、安徽省特種金屬材料工程實驗室、安徽省納米材料及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能源與環境材料行業技術中心、航天特種材料聯合實驗室。是中國科學院超級計算環境合肥分中心的依託單位。
此外,還通過
材料、
物理、
化學、
工程等基礎與套用學科的交叉融合,建設了國內一流的材料物理研究實驗平台,如高壓強場極端環境材料物理研究平台、航天特種材料研究平台、核能工程材料研究平台、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研究平台、器件封裝熱管理材料研究平台、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究平台等。這些平台為材料物理學科的基礎研究與科技創新、國家級技創新基地的爭創,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師資隊伍
截至2024年,共有職工260餘人,包括國家傑青、優青、安徽省傑青、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等各類人才50餘人,擁有博士學位人員占比74%;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專業3個,碩士學位授予專業3個,博士後流動專業2個,在讀研究生500餘人。建所四十多年來,固體所培養了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高層次人才,先後有2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多名所友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入選各類人才引進計畫,多名所友在國內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擔任教授和主要領導職務。
科研成就
科研產出碩果纍纍,截至2024年中旬,累計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4000餘篇;出版專著20餘部;申請專利1000餘項,授權發明專利680餘項,獲得國家、安徽省、中國科學院等各類科技成果獎40餘項,如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中國科學院發明獎、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美國湯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科學前沿—卓越研究獎等。
固體所注重基礎研究成果與國家重大需求結合,成功研製出特種高效吸能材料——嫦娥鋼;積極與地方企業聯合,推廣套用科研成果,多次獲得省級成果轉化獎、院地合作獎和省—院共建突出貢獻獎等。以固體所為首席科學家單位的“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項目研究團隊被國家科技部授予“973計畫優秀研究團隊”;葛庭燧院士先後獲得內耗領域最高國際獎——甄納獎、國際材料領域最高獎——梅爾獎、何梁何利科學技術獎以及國際內耗領域終身成就獎;有2人獲安徽省“10個最具影響的科技人物”殊榮;1人獲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4人獲得安徽省青年科技獎;4人獲安徽省青年科技創新獎。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歷屆領導
1982年3月――1986年10月期間所領導
所長助理:王公達
副所長:吳希俊(1985年)
黨委書記:姚民軍(1983-1989年)
1986年10月――1990年12月期間所領導
名譽所長 :葛庭燧
副所長:吳希俊(主持全面工作)、董遠達
黨委書記 :姚民軍
黨委副書記:張長琦(1990)
1990年12月――1995年3月期間所領導
名譽所長:葛庭燧
黨委副書記:張長琦(1991-1996年)兼紀委副書記(1993年)
1995年3月――2000年1月期間所領導
名譽所長:葛庭燧
所 長:張立德
副所長:崔 平
黨委副書記:單文鈞兼紀委書記(1996-2002年7月)
2000年1月――2004年9月期間所領導
常務副所長:崔平(2000年1月)
所 長 :崔平(2002-2003年),代理黨委書記
副所長 :單文鈞
黨委副書記:單文鈞兼紀委書記(2002年8月-2003年)
2004年9月――2007年12月期間所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