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自然保護協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自然保護協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自然保護協會(NPA)成立於2001年4月22日。協會致力於培養具有社會憂患意識,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的複合型人才。中國科學技術學學生自然保護協會注重在普通學生中開拓專業性更強的環境和生態保護工作。通過專業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實踐的訓練,培養一批優秀的青年志願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然保護協會
  • 外文名:Natural Preservation Association of USTC 
  • 協會級別:校級社團
  • 成立時間:2001年4月22日
  • 指導單位:學生社團管理指導委員會
協會專家介紹,協會涉及領域,成立,籌備階段,協會成立,工作,貢獻,

協會專家介紹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然保護協會的名譽會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全國綠色化學的倡始人朱清時教授。協會的顧問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客座教授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 WWF)的高級顧問和濕地國際(Wetlands International WI)的鳥類學家MARK BARTER先生,和中國鳥類學會理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鶴類專家組成員、美國國際鶴類基金會科學顧問王歧山教授。協會的指導老師為鳥類生態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系老師、太平洋海鳥工作組(Pacific Seabird Group PSG)和世界受脅水鳥專家組(Threatened Waterfowl Specialist Group TSWG)成員曹壘。

協會涉及領域

協會主要涉及的專業保護領域是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水鳥及其棲息地的保護。長江中下游地區是很多國際保護條約保護的水鳥的越冬地。包括幾乎全球所有的東方白鸛、白鶴,全球大部鴻雁、小白額雁、白枕雁和大量的雁鴨類候鳥,每年都會從遙遠的俄羅斯、日本乃至美國和澳大利亞飛來安徽、江西、湖南等濕地過冬。它們是許多國際保護組織如WWF、GEF、WI等關注的熱點,也是中國政府和種種環保NGO和科學家們關心的重點。

成立

籌備階段

協會籌委會在2001年3月1日成立後做了許多工作:
2001年4月1日,與生命科學院學生會聯合在三教宣傳欄貼出動物保護宣傳海報,並同時與近代物理系聯合推出《Read Me》環保特刊,進行校內宣傳。
4月2日至4月9日 全國愛鳥周,國家林業局,國家野生動物中心以及國家新聞中心聯合舉辦了愛鳥周南北行活動。籌委會應邀參加了3月30日在合肥市野生動物園舉行的安徽地區啟動儀式,並由周珞平同學在啟動儀式上作為學生代表發言。
4月2日,在逍遙津動物園內懸掛公益宣傳牌,介紹與動物有關的小知識,宣傳保護動物的意義,號召市民愛護動物,愛護環境,在遊玩時不要打擾動物,不要對動物投食,不亂扔東西。
4月4日,協會邀請安徽醫科大學祖敘憲教授作了題為《國外動物保護運動》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國外動物保護運動的情況,包括其組成、發展狀況,活動開展情況等。此外,還介紹了國外發展得較為成功的一些動物保護組織的經驗。
4月5日,協會邀請安徽省環境保護站施葵初站長作了題為《揚子鱷的保護和利用》的報告,重點介紹了揚子鱷在安徽地區的人工養育與繁殖工作,合理利用揚子鱷經濟價值的必要性,以及由此產生的影響。
4月6日,協會邀請科大外教Mr.Tycramer作了題為《污染對生態的影響》的報告,以一個外國人的眼光分析了中國環境面臨的問題,指出發展經濟應與保護環境並進,環境保護教育應從小抓起。
4月8日,在科大東西區的樹上懸掛竹筒做的鳥巢,進行鳥類安居工程。
4月10日,在科大附小及附中內張貼保護動物的宣傳海報。協會的李靜宇同學為附小的學生作了題為《讓我們共同擁有鳥語花香的新世紀》的報告,受到了附小老師和學生的熱烈歡迎。
4月12日,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亞洲部負責人Paul Littlefair來訪,並舉辦了一場關於動物福利及RSPCA組織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動物福利這一新概念,並對動物福利保護組織RSPCA的歷史、組成、相關活動等基本情況作了相應解釋。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在東西區及合肥市中心進行了發放地球日承諾卡及萬3人簽名活動。

協會成立

4月22日晚,協會正式成立,並招收了第一批新會員。共有約70名同學遞交了入會申請表。朱清時校長為協會成立大會題了詞。

工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自然保護協會把主要的工作方向放在培養一批優秀的環保志願者來從事長江中下游水鳥保護上。首先是培養年輕人對鳥類生態學的知識和對自然保護的興趣。
從2003年開始,協會在校內定期地開展校園觀鳥和鳥類知識普及活動。利用觀鳥來吸引和培養青年環保志願者,在美英等國家被證明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通過這一手段,協會成功地在校園內開展了鳥類生態學和相關的生物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社區建設等方面的知識。
協會採取與保護區單位合作的方法,切實地幫助保護區開展建設工作。
協會還開展廢電池回收、“地球日”、“環境日”宣傳,中國小環境教育和暑假、寒假環保社會實踐等工作,協助製作保護環境為題材的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愛鳥為題材的光碟和書籤等。

貢獻

2003年,協會與自然之友、中國環境與發展研究所一起對貴州習水自然保護區進行了社區調查,取得的數據用於申請小額資助,幫助當地解決部分保護和發展的矛盾。
2004年9-11月,協會幫助國家林業局和WWF的濕地水鳥調查培訓項目翻譯了部分材料。
2004年10月,協會為安慶沿江濕地保護區撰寫和翻譯了部分申請資料,幫助其順利地加入了國際鴴鷸類網路。
2005年2月,協會參與了國家林業局和WWF合作的2005長江中下游地區濕地和水鳥調查,及與調查相關的培訓。國家林業局和WWF合作的這個培訓及調查項目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水鳥同步調查,取得的數據對國家林業總局制訂長江中下游地區濕地及水鳥保護計畫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003-2005年,協會連續三年在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生態旅遊基地。通過開拓生態旅遊路線,培訓當地人等方式,幫助一個由於受保護區建立影響而貧困化的村莊擺脫貧困,同時也讓來普通同學尤其是來自於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同學能夠了解環境公平與正義對於社會穩定,環境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意義。
協會編撰出版了華東地區第一本校園觀鳥手冊。手冊記錄了校園內有的60種鳥類及其習性,具有相當的專業性和實用性。獲得了許多專家學者和NGO人士的贊可。並被國內許多開展觀鳥活動的環保NGO採用作為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