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研究
神魔小說的
文體特徵,從神魔小說文體構成部分各自的特點把握該類文體的本質特徵,進而揭示形成神魔小說文體特徵的某些具有規律性的藝術表現。在總體論述上不僅緊扣“
幻神”特徵對
神魔小說進行了重新命名,根據該特徵劃分出標準型、變異型和轉換型三類,而且對神魔小說的演變源流進行了文體要素的考察,進而探討原創、仿作與續書三階段的各自特徵。在文體構成上本書選取題材的
幻神特徵、命意的主體轉向、人物的行動者功能與結構的時空建構模式等作為重點分論題,以小說文體理論為指導,以
神魔小說作品為依託,從文體視角對神魔小說構成進行創新性理論探析。
作者簡介
馮汝常,漢族,祖籍河北大名,1965年11月生。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文化產業系副教授,博士。
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參與教育部古委會古籍整理項目一項,主持福建省教育廳項目一項,目前主持福建省社科課題一項,已在《雲南師範大學》、《南華大學學報》、《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衰論文多篇,參編《中國古代文學專題史》等書數部。
目錄
二 小說文體認識界說
二 可行性研究的思考
一 幻文與敘事
二 幻文與敘述
一 幻事與演事、敘事
二 幻事模式
三 幻事類型
一 幻理宗旨
二 幻理模式
三 幻理與幻文及幻事
第一節 先驗替代經驗的倫理主調
一 名教綱常成天理
第二節 現實核心——泛宗教意識的儒家轉變與認同
一 泛宗教意識
三 轉變與認同的多重性質
第三節 主體理想的尋找與放逐
一 懷舊——桃花源理想的尋找與歸宿
二 虛無一一天國理想的放逐與寂滅
三 彼岸性與個體理想的他者觀照
第一節 從性格塑造到種性的符號轉換
二 形象的符號化特徵
第二節 形象寫實與真實性的結合
一 形象寫實——創作動機與兩個環境
二 真實性與接受期待及接受環境
第三節 行動者功能與形象意指的融合
三 行動者功能與人物意指的融合
第一節 空間轉換與情節結構的開放性及封閉性
一 在空間轉換中展開的神奇故事
二 結構的封閉性與空間的開放性
三 關於敘事空間問題
第二節 真幻時間變數的連環效應
一 在兩種時間裡敘述故事
二 真幻時間的結構作用
三 敘事時間與敘事空間的關係
第三節 形態紛雜的結構狀態
一 路線型
二 轉世型
三 雜合型
第一節 神魔小說文體要素的衍變
三 結構模式的特點及衍變
四 想像結合
第二節 神髓小說文體的階段性特徵
一 原刨階段
二 仿書階段
三 續書階段
結論
附錄二 在正統與反正統的膠合點上立意——《
女仙外史》的歷史觀
附錄三 關於中國古代小說起源的再思考
參考書目
後記
序言
過去我們對文體的認識比較簡單,就像《現代漢語詞典》所說“文體,文章的體裁”。但20世紀80年代以來,翻譯和介紹西方文體理論的著作多起來,文體研究逐漸成為熱點。但文體理論本身爭論頗多,好像介紹和研究文體理論的著作多,對具體作品進行文體研究的還不多,至少在古代小說方面如此。因此,馮汝常選擇這個課題是有難度,有挑戰性的。他精力充沛而又勤奮努力,順利完成了博士論文,並獲得福建省優秀博士論文獎。在博士論文基礎上又經過五年的不斷修改完善,現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部比較成熟的著作了。
這個課題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是文體?西方一些理論比較偏重文本形式特別是語言方面。馮汝常既吸收了西方理論,又結合
神魔小說的實際,認為“文體是指文學作品藝術特徵構成的整體,這些特徵儘管離不開語言的表達,但是卻不僅僅是語言的問題,而是與文本自身含有的風格特質等關聯在一起的綜合體。簡言之,文體就是文本內在構成呈現於外的綜合特徵”。
其次,要回答的問題是什麼是
神魔小說?這個問題沒有搞清楚,就無法確定研究的範圍和對象。他認為“
神魔小說應當是指:明清時期以虛構對立雙方相鬥為情節模式,以
幻神為主要敘事特徵,以張揚世俗道德規範和宗教思想為指向的
章回體小說。從情節上看,要有‘鬥法’模式。
後記
這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中國
神魔小說文體研究》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2001年,我從
紅土高原昆明來到東海之濱的福州求學,當初選擇這個論題進行研究寫作時,面臨諸多困難。那時並沒有“某某小說文體研究,,著述可資借鑑,而古代小說文體研究又是一個較新的命題。為此,我不僅要閱讀大量的
神魔小說原作,而且還要苦苦思索其
文體特徵,經歷過一番艱辛。
導師齊裕焜先生學識淵博,善於施教,對我的論文寫作進行了悉心指導,及時解答我寫作過程中的疑惑,使我受益良多。
在福建師範大學讀博三年,指導我學業的陳慶元教授、蔣松源教授、張善文教授、林繼中教授、
郭丹教授、陶新民教授,都曾諄諄教誨,使我拓展了學習視野。論文答辯委員會的
袁世碩教授、蔣凡教授、楊海明教授、蔣松源教授、齊裕妮教授、陳慶元教授、林繼中教授等,在論文答辯過程中對論文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優秀的評價。
在讀博三年中,孫紀文、許龍、馬漢欽、蘇建新等學友,經常切磋學業,使我能夠不斷進取;畢業後,大家又時常聯繫,他們的學術成就也不斷給我以激勵。
畢業五年來,我一直在不斷地修改完善書稿。如今,《中國
神魔小說文體研究》一書即將出版,我心中並未覺得輕鬆,自知書中內容還存在一定的謬誤與不足。
文摘
既然時間的指針已經指向了21世紀,我們中國古代小說的研究也不能拒絕新的理論探索。在上一個世紀已經得到很大反響的西方文論,對中國古代小說文體研究形成的衝擊已經震撼了古代小說研究的舊有理論體系與思維定勢。不少研究者也嘗試著中西結合的新路,如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
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董乃斌《中國古典小說的文體獨立》等,都在中國傳統的小說理論的基礎上借鑑了西方敘事功能、敘事方式、結構分析等敘事學方面的理論,而王平《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則直接採用
西方敘事學理論來解構中國古代小說的敘事特徵。最近出版的小說研究著作,如陳惠琴《傳奇的世界》(1999.12),韓雲波《唐代小說觀念與小說興起研究》(2002.7),
王昕《話本小說的歷史與敘事》(2002.12)等,更是毫無例外地運用或借鑑了西方小說文體理論。值得一提的還有王陽《小說藝術形式分析》(華夏出版社,2002年),這位由理科轉文科的研究者在書中將物理的矢量等概念或理論用於敘事學的形式化分析,書中出現的一些力學符號與物理公式令沒有多少理科知識的讀者很費思量。這沒有什麼不好,這才是對百家爭鳴的研究氣象的助力。那么,本論題也希望能致力於將中國古代小說理論和西方小說文體理論結合於
神魔小說的研究,力圖使此專論研究獲得新的面目與品質。
據胡勝《明清
神魔小說研究》一書的統計,明清神魔小說有80多部。在該書里,作者將這80多部作品根據出版年代,劃分為“初興”、“發展”、“
因革”、“衰蛻”與“終結”五個階段並進行了“創作思想”等方面的研究,但是,不知何故,該著沒有對
神魔小說進行具體的
文體特徵探討。
但是,這裡的80多部小說如果按照不同的標準分析,是具有不同的文本形態的,從語言角度看,就會有文言與白話的差別;從篇幅上說,有中篇、長篇;從版本上看,有單行和合集的區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