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經濟形態大變革:基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發展觀

中國社會經濟形態大變革:基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發展觀

《中國社會經濟形態大變革:基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發展觀》是2009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顏鵬飛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社會經濟形態大變革:基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發展觀
  • 作者:顏鵬飛
  • ISBN:9787505880931
  • 類別:圖書 > 經濟 > 中國經濟
  • 頁數:338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4-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紀中葉創建的新唯物主義的辯證的新發展觀或者“新世界觀”、“新歷史觀”和“自然觀”,究其根源,是他們揚棄、繼承、改造和綜合前人一切優秀思想成果,其中包括三大自然科學成就即近代牛頓力學、微積分數學和達爾文的進化論,以及三大人文科學優秀成就即德國哲學、英國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社會主義——均鼎盛於l9世紀初期的西歐又衰落於三四十年代,而在經歷短暫的輝煌的理論高峰時期之後又急劇地向相反方向轉化,並將其“從屬於自己”的思想理論和方法論體系的時代和歷史的產物,是極富原創性的哲學瑰寶,提供了審視和解讀人類社會經濟形態以及如何順應和推進其發展的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廣義唯物主義的辯證的新發展觀闡述了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規律:既是體現歷史繼承性和開放性的“使社會的一切要素從屬於自己的”從屬型發展過程,又是體現歷史更替性和創造性的“把自己還缺乏的器官從社會中創造出來的”創造型發展過程,從而是這兩大過程相輔相成、從屬型和創造型相結合的、辯證的順乎歷史發展的自然過程。而基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內在矛盾的推動力,著重闡述社會經濟形態的歷史更替性和創造性,這是狹義唯物主義的辯證的發展觀的精髓。

作者簡介

顏鵬飛,筆名櫻翼,1969年獲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81年獲武漢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並留校執教。主要研究及教學領域為西方經濟學流派、經濟思想史、國外馬克思主義、中外保險史等。先後在美國密執安洲立大學(1 99 1)、德國特里爾大學(1 998)、英國倫敦都市大學(1 999)做高訪或合作研究學者。兼任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馬克思列寧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會長;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顧問、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以及享有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社會經濟形態一般原理的新探討
第一節 社會經濟形態諸範疇的界定
一、社會經濟結構、社會生產方式、生產的社會形式與社會經濟形態的比較
二、社會形態、社會機體、社會要素形態與社會經濟形態的比較
三、社會經濟形態的架構
四、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社會經濟形態具體形式或發展形式
第二節 新發展觀和社會經濟形態的演進路徑
一、19世紀50年代馬克思的新發展觀
二、19世紀70-80年代馬克思的新發展觀
三、廣義的新發展觀的精髓——馬克思痕跡和殘餘論的哲學來源
四、19世紀90年代恩格斯關於新發展觀的表述
五、社會經濟形態的兩組演進路徑
六、廣義政治經濟學
第三節 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社會經濟基本形態的學說
一、必須長期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二、需要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的理論判斷
三、必須破除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理解
四、必須澄清的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
第二章 馬克思未來社會經濟形態理論新探
第一節 對兩種過渡起點的深層次思考
一、單起點論:以西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作為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出發點
二、雙起點論:一切都取決於它所處的歷史環境
第二節 關於過渡時期的理論
一、過渡時期的經濟特徵和任務
二、過渡時期的經濟政策
第三節 共產主義兩階段理論
一、從《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到《哥達綱領批判》
二、關於全面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探討
三、關於社會勞動時間的節約、分配或調節規律的探討
四、未來新社會所有制應有多種過渡形式
第四節 中國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歷史定位
一、迄今流行的“社會主義社會”用語不能與馬克思所講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相混淆
二、中國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歷史定位和理論抉擇體現了關於社會主義過渡和發展道路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對立統一
三、中國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在世界歷史和共產主義運動的總進程中的歷史定位
第三章 中國歷史上諸種社會經濟形態的特徵
第一節 中國社會經濟形態的歷史特徵
一、亞細亞生產方式的殘片
二、未充分發展的奴隸社會
三、成熟較早、持續很長,並未到達天然終點的封建社會
四、獨特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五、幾點結論
第二節 怎樣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建成社會主義
一、列寧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
二、關於四大矛盾
三、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
第四章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態
第一節 與《國外理論動態》記者的訪談錄
一、從屬型和創造型相結合的廣義唯物主義發展觀
二、當代全球化和第二次“西學東漸”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產生的三大來源
第二節 兩種所有制形式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新思考
一、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能否結合和兼容
二、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能否結合和兼容
三、對六大觀點的反思
第三節 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態的再認識
一、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的原因和條件
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三大發展階段
第四節 中國經濟學體系與馬克思經濟學邏輯體系構建學說
一、中國經濟學體系的發展階段和基本內容
二、馬克思的第三個重大發現:經濟學邏輯體系構築學說
三、國外關於馬克思經濟學邏輯體系構築學說研究的十大新進展
四、中國經濟學邏輯體系框架的若干新構想
五、要在國際化與本土化的互動作用中催生轉軌型中國經濟學體系
六、總體框架設計
第五章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一節 對唯物史觀有重大突破的社會主義改革思想
一、改革是解決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和解放生產力的正確途徑
二、社會主義改革的新突破
第二節 具有“世界歷史眼光”的社會主義開放思想
一、對外開放思想的主要理論淵源:世界歷史理論
二、改革開放思想和國策的哲學基礎:社會機體發展規律
三、對外開放的新階段、新發展和新經驗
第三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探索
一、正確處理生產關係、基本經濟制度和體制三者的關係
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新品性
三、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轉變的基本經驗
四、能否用西方產權經濟學的理論來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
第六章 大轉折時代與兩大社會經濟形態
第一節 當今時代的四大特徵
一、什麼是時代
二、關於經濟全球化時代
三、和平與發展成為現階段時代的主題
四、兩種社會制度的並存性和多元化
五、時代轉折期的凸顯
第二節 世界進入重大轉折時期
一、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形態的新變化
二、中國特色的轉軌型社會經濟形態
第七章 21世紀中國面臨的五大拐點
第一節 關於改革開放和轉型的基本經驗及其方法論
一、轉型期實踐經驗的理論概括
二、關於社會經濟形態轉軌的方法論
第二節 五大歷史新拐點
一、拐點之一:走出“泛市場化”誤區
二、拐點之二:趨向創新型國家的轉型
三、拐點之三: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
四、拐點之四:社會發展模式的轉型
五、拐點之五:趨向科學發展的戰略性轉型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