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文化建設與發展史研究中心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組織協調所內外力量推進當代中國文化建設與發展史的研究、開展相關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宗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文化建設與發展史研究中心
- 主管部門: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文化建設與發展史研究中心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組織協調所內外力量推進當代中國文化建設與發展史的研究、開展相關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宗旨。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文化建設與發展史研究中心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組織協調所內外力量推進當代中國文化建設與發展史的研究、開展相關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宗旨。 研究方向 (一)與...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的重點研究領域包括:文化發展的基礎理論、文化產業與文化發展戰略、公共文化服務、文化政策與立法等。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的發展目標是:打造卓越的文化研究學術團隊,建設國家重要的文化政策與理論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持並聯合相關部委科研單位合作研究的生態城市建設和培育能源型杜仲資源經濟課題取得了重要成果。2011年以來,與合作科研單位連續出版6期生態城市發展報告,特別是在中國284個生態城市建設和世界生態城市建設評價...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是1990年經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專事編纂、研究和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的機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行政代管。發展情況 1993年,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秘書長李力安任該所所長。2000年底,朱佳木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經濟與社會建設研究室、政治與國際戰略研究室、文化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室、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研究室、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室、當代世界資本主義研究室、國外左翼思想研究室、國外共產黨理論研究室、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室等十八個研究室。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政治與行政制度史研究中心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組織協調所內外研究力量推進當代中國政治與行政制度史研究,開展相關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宗旨。 研究方向 (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史研究中心開展中國近代社會史學術研究,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組織並推進中國近代社會史學科發展,促進歷史學創新。二、業務活動範圍 1、組織進行學術研究。組織本中心內外相關學者...
《中國史研究》和《中國史研究動態》雜誌均創刊於1979年,《中國史研究》為季刊,是刊載中國古代史及史學理論研究成果的專門性學術刊物,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多次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期刊,並被列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名刊建設工程期刊...
研究生院有在校生3100餘人。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發布的《2014全球智庫報告》中,中國社會科學院以第20名的成績躋身“全球智庫50強”,並蟬聯“亞洲最高智庫”。2015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指出...
東方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積澱著東方各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東方各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東方各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的滋養。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方文化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伊斯蘭...
戰略性與前沿性問題的有效解決為核心任務,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培訓和交流,為各級黨政機關的決策和社會主體的相關事務提供智力支持,為推進文化領域和網路空間的法治建設、促進文化和網際網路的健康發展提供學術支撐,為建設文化強國積極貢獻理論...
世界上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中國歷史研究機構,致力於推進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積極推動歷史學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知古鑒今、資政育人的史學功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中國史學的智慧和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是非盈利研究機構,課題來自國際和國內研究基金支持,同時接受國內政府部門、企業和國際組織的委託研究 研究方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領域涉及環境經濟學和生態經濟學理論基礎;環境與資源...
8月25日,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烏蘭夫、紀登奎、余秋里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審閱了這份報告,一致同意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並確定其任務是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社會科學理論研究專門人才。成立初期 1978年10月5日,第一屆...
1981年11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為中國首批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4年8月15日,研究生院校舍建設工程在北京市朝陽區西八間房破土動工。9月3日至11日,與《經濟日報》、《經濟學周報》、《世界經濟...
以機動性、突擊性工作為主,另每月編輯一期《理論研究動態》,每年編纂一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前沿報告》。在全國設有兩個調研基地。自2008年起,兼行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辦公室的職能。
叢書、《生態文化》叢書、《科學、技術與社會》叢書;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院重點項目和老年科研基金項目成果《科技革命與當代社會》、《當代中國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發展》、《高科技與人文因素》、《科學、技術與社會概論》等。
通過組織課題研究、開設學術講座、召開國內或國際性的學術會議、建設有關藏學的資料和信息中心以及數位化網路等形式,協調、組織我院的藏學研究力量,推動我院的藏學研究與涉藏學術交流,為我國藏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學術諮詢,為黨和國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還將把主要工作放在整理中國傳播學研究史料、建設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博物館、出版傳播學術著作、進行跨國傳媒研究、組織大型研討會、拓展媒介資訊與培訓服務等方面。總之,在當前傳媒業飛速發展,新聞傳播研究日益...
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遵照黨的十五大通過的方針路線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按照國家發展社會科學的總體規劃,加強與院內外學者的交流與合作,積極開展對道家道教文化歷史、理論和現狀的研究,為繁榮社會人文科學,建設社會主意精神文明...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部、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研究部、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部等五個研究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馬克思主義文摘》、《國際思想評論》英文國際季刊、《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科學建設年鑑》等四個編輯部,...
中心設立學術委員會協調處理日常工作,由名譽主任、主任和副主任、秘書長、副秘書長組成。宗旨 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遵照黨的十五大通過的方針路線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按照國家發展社會科學的總體規劃,加強與院內外學者的交...
其中院級研究中心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私營企業主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所級研究中心有:社會調查與數據處理研究中心、組織與社區發展研究中心、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中心、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
3.《乾嘉學派研究》(合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版;4.《中國史學史》(合著),務印書館2006年10月版;5.《義烏發展之文化探源》(合著),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10月版;6.《中華大典·哲學典·明清卷》(合著),雲南...
主持承擔了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在內的20多項課題,主持編寫年度性的中國生態城市發展報告、中國文化建設發展報告。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人民日報》《光報》《俄羅斯哲學協會學報》《哲學》(越南)、《環境思想·...
旅遊根置於並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旅遊研究的魅力在於其多視角、多學科、多主體、跨文化的特徵。旅遊研究中心願與政府機構、行業組織、學術機構及社會各界廣泛交流、合作,共同推動中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人才培養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
社會兼職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新疆歷史與發展研究室主任 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外華人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民族學會漢民族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世界民族研究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民俗學會...
重點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和巨觀域視野下的生態文明建設基礎理論、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係學說(自然辯證法在當代中國的套用與發展)、中國共產黨生態文明建設思想。代表作:《生態文明:人類社會全面轉型》(黃承梁、余謀昌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41.《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文化及其發展方向》,《科學社會主義》,2007.4 42.《經濟全球化與當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7.1 43.《社會生態環境對中國行政機制的影響》,《理論前沿》,2006.9 44.《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