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原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隸屬中國科學院。1962年,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1956年建立)合併於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改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2002年10月更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在職人員161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員62人,分屬於25個民族成份。現有高級研究人員74人。現任所長為郝時遠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 原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 成立時間:1958年
  • 隸屬:中國科學院
歷史沿革,辦公地址,下設機構,人員情況,任務方向,科研成果,圖書館,

歷史沿革

1956年,以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少數民族語言研究組和少數民族語言調查工作隊為基礎,建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1958年,在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1962年,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與民族研究所合併為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後隸屬於哲學社會科學部。哲學、社會科學部民族研究所下設社會歷史研究室、民族語言研究室和民族理論研究室。當時在歷史室和語言室各成立一個藏族研究組從事藏學研究工作。
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民族研究所歸屬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後來,又根據需要對原有的學科和機構設定逐步進行調整。

辦公地址

北京海淀區白石橋路27號(中央民族大學內)

下設機構

藏族歷史研究組、民族學室藏族組、影視人類學研究室、民族語言研究室藏語組等。

人員情況

藏族歷史研究組共有在職科研人員3名,其中副研2名,研究實習員1名;民族學室從事藏學研究的科研人員有3名(藏族1名),其中副研2名,助研1名;影視人類學研究室共有6名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其中副研2名,技術人員2名;民族語言室藏語組共有藏語研究人員3名,其中研究員1名、助研1名、研究實習員1名,均為藏族。

任務方向

從事藏學研究的部門主要進行藏族近代史、藏族傳統宗教、文化、民族關係問題等研究;此外,還從事藏族文字、語言描寫和藏語社會語言學的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

出版了《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論民族》、《中國的民族與民族問題》、《東北漁獵民族現代化道路探索》、《民族問題文獻資料彙編(1921-1949)》、《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文獻論文集》、《民族學研究》、《涼山彝族奴隸制社會形態》、《西藏地區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學概論》、《永寧納西族的阿注婚姻》、《傣族農奴制和宗教婚姻》、《神判》、《西藏人權問題》、《中國民族關係史綱要》、《中國民族史人物辭典》、《蒙古族簡史》、《藏族簡史》、《準噶爾史略》、《西藏佛教史略》、《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全書》(社會學研究完成47本)、《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使用的發展問題》等代表性專著。
承擔了“當代世界民族問題與民族政策”、“蘇聯民族危機與聯盟解體”、“起飛前的戰略構想”、“區域專業化與民族地區農村發展”和“尋求均等的發展機會”等國家重點項目。
國內外學術交流
民族研究所與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合作,編繪了《中國語言地圖集》;與加拿大雙語中心(拉瓦爾大學)合作,出版了《世界的書面語言?中國卷》和《世界各國語言的組成》(中國部分);與美國MRM公司合作,編寫了《藏英新詞詞典》。
研究生的培養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學系設在民族研究所,有中國民族語言專業博士生導師3人,民族學專業博士生導師2人,民族史專業博士生導師1人。中國民族史專業、中國民族語言專業、民族學專業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培養博士生8人,碩士生55人。

圖書館

館藏圖書40萬冊,有珍善本圖書1萬冊,古籍線裝圖書9萬冊,中文平裝圖書17萬冊,外文圖書7萬冊,中外文報刊合訂本4萬冊,少數民族文字版文獻資料2萬冊,其中不乏稀世珍本。還收藏了有關少數民族的錄像帶、錄音帶、幻燈片、彩色像片和縮微膠捲等聲像資料。
圖書館重點收藏古今中外民族理論政策、民族經濟、民族史、民族學、人類學、人種學、民族風俗、民族宗教信仰、民族語言文字、民族文化教育、民族文學藝術、世界民族和少數民族文字等圖書和文獻資料,形成了以民族研究資料和邊疆史地資料為主的專業圖書館。
刊 物
出版《民族研究》(季刊)、《民族語文》(季刊)和《世界民族》(雙月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