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

中國礦業大學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礦業大學與徐州市政府依據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套用需求,結合江蘇省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布局,採取“政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組建的。研究中心依託中國礦業大學的學科優勢,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融合,集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技術服務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為一體的高水平研究機構,擁有“礦山網際網路套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江蘇省感知礦山物聯網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省部級科研平台,是中國礦業大學與徐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單位、中國礦山物聯網協同創新聯盟發起單位、江蘇物聯網技術與套用協同創新中心智慧礦山分中心建設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礦業大學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
  • 簡稱:中國礦大物聯網研究中心
  • 創辦時間:2010.07
  • 類別:校級重點研究機構
  • 學校類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 屬性:211工程,985平台
  • 現任校長:葛世榮
  • 主管部門中國礦業大學
  • 中心主任:姚建銓院士
  • 執行主任:吳立新教授
  • 常務副主任:丁恩傑教授
  • 副主任:趙小虎副教授
  • 戰略布局:國家重大戰略、江蘇感測網產業
簡要概況,研究目標,領導視察,主任,

簡要概況

中國礦業大學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是根據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套用需求,依據江蘇省感測網產業的發展布局,2010年3月14日與徐州市簽訂共建研究中心的戰略合作協定,並開始籌建,同年7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經過半年的建設,該中心取得了快速發展,國家安全總局組織有關專家審議通過了感知礦山示範工程的技術方案,這是國際上通過的第一個感知礦山技術方案。依託“研究中心”,成立了“中礦智慧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省發改委批准成立“江蘇省感知礦山物聯網研究中心”,省科技廳批准建設“江蘇省感知礦山物聯網工程中心”。明年6月份,在徐州的夾河煤礦建立起第一個感知礦山的示範基地,2013的6月份,感知礦山的技術將在全國煤礦推廣。
中國礦大物聯網研究中心中國礦大物聯網研究中心

研究目標

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的研究目標是“形成新型煤礦安全技術體系;構建井下通風、排水、應急救援三大系統,實現煤礦生產的掘進、採煤、運輸、供電的無人化或少人化作業”。

領導視察

科技部部長萬鋼、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顧海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省長助理徐南平院士等領導先後考察該中心,並給予充分肯定。
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潘雲鶴院士考察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 潘雲鶴院士考察
2011年11月24日下午,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雲鶴一行蒞臨考察中國礦業大學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他說,中國礦大是國家著名高校,在百年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優良的傳統,在時代的變遷中頑強拼搏求進步,在新時期能夠與時俱進謀發展,辦學特色鮮明,在面向行業的人才培養和科技發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他指出,為了趕超世界先進的工程技術水平,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面向未來為國家建設培養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意義重大,綜合性工程類大學在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方面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對於礦大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能夠依據優勢學科,結合國家科技發展需要開展研究取得顯著進展,潘雲鶴副院長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強調,科學研究既要重視基礎理論研究,也要重視實踐套用研究,既要爭取橫向科研項目,也要抓住縱向科研項目,齊頭並進,共同發展。他指出,不但國家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校也要發展戰略性新興學科,要考慮把學科發展路線圖研究好,尤其是把戰略性新興學科確定好,與國家發展的利益很好地結合起來。他表示,有理由相信中國礦大在今後的發展中一定會為國家建設作出卓越的貢獻,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大學。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顧海良視察研究中心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顧海良視察研究中心

主任

2011年9月29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受聘中國礦業大學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南湖校區圖書館報告廳舉行。校長葛世榮出席聘任儀式並為姚建銓院士頒發了聘書,副校長趙躍民主持儀式和報告會。校黨政辦、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物聯網(感知礦山)研究中心、信電學院相關負責人及信電學院部分師生參加了儀式和報告會。
中科院院士姚建銓受聘中心名譽主任中科院院士姚建銓受聘中心名譽主任
聘任儀式後,姚建銓院士為在場師生作了一場關於“物聯感知”和“智慧城市”的主題報告。
姚院士圍繞物聯感知與智慧城市、光纖感測器、光纖煤礦\礦山安全綜合檢測預警系統這三大主題展開報告,論述了物聯網技術的重要性。
中科院院士姚建銓受聘中心名譽主任中科院院士姚建銓受聘中心名譽主任
他指出,“智慧城市”是“物聯感知”的熱點,也是它的重要標誌,同時,“智慧城市”需要套用最新的“物聯感知”體系結構。
他強調,走“數字城市”到“智慧型城市” 到 “智慧城市”的發展道路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出路;物聯網技術與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統籌並舉發展不僅是當今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也是調整經濟結構的必然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