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交易市場構建框架和運行機制研究

中國碳交易市場構建框架和運行機制研究

《中國碳交易市場構建框架和運行機制研究》是2018年8月1日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建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碳交易市場構建框架和運行機制研究
  • 作者:蘇建蘭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1419507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為遏制全球氣候變暖,《京都議定書》把減排約束正式付諸實踐,包括二氧化碳(C02)在內的溫室氣體交易成為現實,推動了全球性碳交易市場形成與發展。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京都議定書》非附屬檔案國家,無須履行減排義務,政府通過自主減排參與合理遏制氣候變暖行動,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嚴格履行國際公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烈擔當和積極貢獻。為實現上述目標,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縮小與國際碳交易市場差距,我國政府基於七省市試點碳市場交易,於2017年底運行了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構建與運行,明確了碳排放權的法律地位,為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難問題指明方向,使我國經濟從“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變,促進產能結構合理最佳化,讓市場化解決環境污染等獲得較好發展機遇。然而,我國碳交易試點市場運行時間較短,與歐盟、美國等具有碳交易先行經驗國家相比,構建統一碳交易市場面臨諸多挑戰,如“粗放型”經濟成長與嚴峻減排任務必將增加減排行業企業成本,中國落後的碳金融體系、低碳技術制約了碳交易市場發展,缺乏與全球市場對接機制,碳產品品種單一且價格較低等使中國碳交易總體處於不利地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森林、水能、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稟賦優勢,發揮碳供給大國優勢;如何滿足重排行業巨大減排市場需求;如何構建與完善中國特色碳交易體系;如何激勵碳交易市場主體,提高各參與主體積極性;如何形成中國碳產品價格機制,改變資源價格長期低於價值的狀況;如何構建完善的監督、反饋、激勵機制,並與國際市場順利對接等成為中國碳交易市場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研究過程正是分析上述問題並提出相關解決方案,研究結果不僅需要為我國碳交易市場良性發展和可持續運行提供決策依據,關鍵的是還要為未來中國碳交易市場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以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重目標。

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 研究思路和內容
1.3 研究重點解決的問題
1.4 研究步驟和技術路線
1.5 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論基礎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理論基礎
2.3 國內外研究評述
第3章 全球碳交易市場狀況和國際碳交易市場先行經驗
3.1 全球碳交易市場狀況
3.2 國際碳交易市場先行經驗
第4章 中國碳交易沿革及其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
4.1 中國碳交易沿革
4.2 中國碳交易在國際碳交易市場中的地位
第5章 中國構建碳交易市場的必要性和意義
5.1 中國構建碳交易市場的必要性
5.2 中國構建碳交易市場的意義
第6章 中國構建碳交易市場的SWOT分析
6.1 中國構建碳交易市場的機遇
6.2 中國構建碳交易市場的挑戰
6.3 中國構建碳交易市場的優勢
6.4 中國構建碳交易市場的劣勢
6.5 中國碳交易市場構建的SWOT矩陣與戰略選擇
第7章 中國碳交易市場框架設計
7.1 中國碳排放總量測算及控制
7.2 中國碳配額交易框架
7.3 項目交易框架
7.4 從區域性碳交易市場到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框架構建
第8章 中國碳交易市場運行機制
8.1 中國碳交易市場運行的前提——碳產品
8.2 中國碳交易市場主體構成
8.3 中國碳交易模式和價格機制
8.4 中國碳交易市場激勵機制與監管機制框架
8.5 中國碳交易市場反饋機制框架
第9章 中國碳交易市場運行的保障體系
9.1 政策保障
9.2 法律保障
9.3 監管保障
9.4 資金保障
9.5 技術保障
9.6 信息保障
9.7 人才保障
9.8 環境保障
第10章 結論與展望
10.1 研究結論和建議
10.2 本研究主要創新之處
10.3 研究展望
附錄一 實地調查總體情況說明
附錄二 調查問卷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