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窟》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敦煌文物研究所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敦煌莫高窟(5)(精)/中國石窟 9787501000301 另薦 克孜爾石窟 雲岡 龍門 安西榆
- 作者:敦煌文物研究所編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定價:393 元
- ISBN:9787501000302
《中國石窟》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敦煌文物研究所編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龍門由大禹治水中所開鑿,魚躍龍門的傳說亦發生於此。其石窟則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盛於唐,終於清末...
雲岡石窟(Yungang Grottoes),原名靈岩寺、石佛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國著名的石窟群之一。雲岡石窟的開鑿始於北魏時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北魏皇帝拓跋珪將都城從盛樂遷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為盛樂與平城之間的交通要衝。文成帝即位以後,令沙門統曇曜主持復法大業。在...
天梯山石窟,也稱涼州石窟、涼州大佛窟,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城南50公里的張義鎮中路鄉燈山村,創鑿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397—439年),由北涼王沮渠蒙遜召集涼州高僧曇曜和能工巧匠開鑿。北朝、隋唐、西夏、明清相繼營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天梯山石窟是中國開鑿最早的石窟之一,中國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雲岡...
石鐘山石窟,又稱劍川石窟、石寶山石窟,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西南25千米的石鐘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石寶山景區內,南面為沙溪古鎮。開鑿於南詔、大理國時期(唐宋時期)。石鐘山石窟分布於石鐘寺、沙登箐和獅子關三個區域。共有17個窟,其中石鐘寺區8個窟、獅子關區3個窟、沙登箐區5個窟,造像139軀,...
因此,大多數專家認為,大足石刻更符合石窟的定義。此外,在中國石窟序列中,敦煌、雲岡、龍門等都稱石窟,唯大足稱石刻。在英文版本中,石刻和石窟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單詞。一字之差,謬以千里,誤讀和誤導致使大足石刻被邊緣化。作品介紹 轉輪經藏窟 (又名心神車窟)是雕像精美的宋代洞窟之一。窟為平頂長方形中心...
敦煌石窟一名通常用以指莫高窟,是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有時也包括安西的榆林窟。敦煌石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並稱中國三大石窟。1961年國務院公布莫高窟、榆林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莫高窟作為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 ...
萬佛山石窟是北魏時期中原地區一處重要的漢化鮮卑洞窟,在六個窟中有三個窟內保存有場面完整的禮佛圖行列浮雕,賦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其規模是龍門石窟周邊衛星窟中的佼佼者。其精妙的石刻造像、豐富的藝術想像、精湛的雕刻技法,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朵奇葩,對研究我國石窟佛教文化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
南響堂石窟附近有宋塔及樓閣、殿宇等。1986年清理南響堂石窟外檐,於第 2窟門外露出隋代的《滏山石窟之碑》,記述該窟始建及北周滅法等重大事件,是有關響堂山石窟營造史的重要發現。響堂山石窟、佛像、花卉等雕刻,美觀大方,其雕藝承前啟後,是中國石窟藝術發展史上從大同雲岡到洛陽龍門過渡階段的一個重要...
西夏第3窟東壁南側的《千手觀音》壁畫,可以說是敦煌石窟壁畫中反映科技史的傑作。其中的《釀酒圖》和《鍛鐵圖》說明早在八九百年前,鼓風箱在中國已得到普遍推廣。畫面上還有兩隻構造特別的方頭船。屬於農業方面的有二幅犁耕圖、二幅加工稻穀的“踏碓圖”。還有犁、耙、鋤等生產和生活用具。觀音的若干手中還拿...
天龍山石窟自東而西排列,其中東峰分上下兩層,上層四窟,下層八窟,第1窟面東;西峰十三窟,其中第11窟面東,第19、20窟面西,其餘洞窟皆坐北朝南。石窟分四期開鑿。天龍山石窟高超的雕造技法,尤其是圓雕造像,兼有印度佛像高雅、柔和的特點和中國傳統雕刻所固有的清新韻律和線條,對中國佛教造像產生過深遠的...
整窟造像結構嚴整、統一和諧、富麗堂皇、以圓雕和高浮雕、影塑和彩繪相結合手法,層次分明地塑造眾多的佛教人物形象,充分顯示出5世紀前後中國早期石窟雕塑藝術的高度成就。藝術寶窟 馬蹄寺石窟最早建於晉代,是敦煌人郭瑀及其弟子所鑿,先為郭的隱居講學處,後人擴而大之,增塑佛像,鼎盛時期在僧從三百多人。到了...
千佛寺石窟歷史悠久,為中國石窟藝術瑰寶。196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郭沫若同志親筆指示,要保護好千佛寺石窟,2001年與大石佛一起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現為茂林修木環圍,夏秋之際,樹蔭婆娑,清涼無限,一派“禪房...
龍山石窟沿龍山腳下設點,向北延伸至風峪溝南山樑,沿龍山西山樑南至明仙溝,順溝到東山山腳下匯 合;龍山石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題材最豐富的道教石窟,在中國道教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填補了中國石窟藝術在宋元之交時期的空 白。1996年11月20日,龍山石窟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劇受聘於梓潼縣文管所守護石窟的當地村民秦玉勝介紹,千佛岩石窟雖然還不是風景名勝區,但石窟的造像藝術水平已經受到國內石窟藝術家、考古學家和日本、美國等國考古學家的青睞。2005年9月,日本考古學家還在“西方三聖”右邊石岩上發現了新的碑文,來自廣元市的文物專家還斷言,千佛岩石窟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藝術水平上,...
大住聖窟是靈泉寺範圍內最大的石窟,洞窟平面略呈正方形,進深3.4、面闊3.43、高2.6米。也是整個靈泉寺石刻群中的優秀代表作品。據現存碑文和地方志記載,為齊、隋名僧靈裕所創始,開鑿於隋開皇年間(靈裕,隋開皇十一年一591年被文帝封為統帥全國僧尼的最高僧官一一國統)。石窟門外兩側石壁上刻有多部佛經...
克孜爾千佛洞石窟群始鑿於公元3世紀後期,於8世紀後期逐漸衰落。克孜爾千佛洞藝術是洞窟、雕塑、和壁畫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形成獨有的龜茲風格,從中可以窺見古代佛教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流傳和演變的脈絡,對於研究中國佛教史、美術史、美術理論和古龜茲的社會歷史都有特殊的價值。除了宗教內容以外,還有許多表現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