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空拔罐器吸收了傳統罐具的優點,利用高科技手段,克服了傳統拔罐的缺點,使中醫古老的拔罐法又煥發了青春。好輕鬆拔罐器的主要特點是罐體透明,罐內負壓可根據病人的體質情況和病情隨意調整,易於觀察罐內皮膚變化,便於掌握拔罐時間,較之傳統意義上的火罐,療效一致,但使用更安全,無燙傷之優,操作簡便,不易破碎,所以既適用於醫院,又更廣泛的適用於家庭。
有充分的理由認為拔罐這種行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拔罐的最早記錄是在醫學文獻埃伯斯紙草文稿上,其中一個最古老的醫學教科書中的記載古埃及人使用拔罐。考古學家發現的證據在中國的拔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 古希臘 希波克拉底 (約公元前400年)拔罐內部的疾病和結構性問題。 這種方法多種形式蔓延到整個亞洲和歐洲文明的醫藥。
在我國,拔罐法又名“火罐氣”,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於皮膚,造成淤血現象的一種療法。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套用於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建國以後,由於不斷改進方法,使拔罐療法有了新的發展,進一步擴大了治療範圍,成為針灸治療中的一種重要療法。
我國關於拔火罐治療疾病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公元281~361年間,晉代醫學家葛洪著的《肘後備急方》,用挖空的獸角來吸拔膿瘡的外治方法。後來,牛角筒逐漸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範圍也從早期的外科癰腫擴大到風濕痛、腰背肌肉勞損、頭痛、哮喘、腹痛、外傷淤血、一般風濕感冒及一切酸痛諸證。
真空拔罐器的工作原理:是中醫里的充血療法;利用負壓,使罐緊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現象,從而產生治療作用。民間有兩種稱法“鬱血療法”“充血療法”。
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在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通過檢查,也觀察到: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瘀血,紅細胞受到破壞,血紅蛋白釋出,出現自家溶血現象。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 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
拔罐法的調節作用是建立在負壓作用的基礎之上的,首先是對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由於自家溶血等給予機體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於神經系統末梢感受器,經向心傳導,達到大腦皮層;加之拔罐法對局部皮膚的溫熱刺激,通過皮膚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徑傳到中樞神經系統,從而發生反射性興奮,藉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之趨於平衡,並加強大腦皮層對身體各部分的調節功能,使患部皮膚相應的組織代謝旺盛,吞噬作用增強,促使機體恢復功能,陰陽失衡得以調整,使疾病逐漸痊癒。
其次是調節微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微循環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血液與組織間物質的交換,其功能的調節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義。且還能使淋巴循環加強,淋巴細胞的吞噬能力活躍。此外,由於拔罐後自家溶血現象,隨即產生一種類組織胺的物質,隨體液周流全身,刺激各個器官,增強其功能活力,這有助於機體功能的恢復。
以一般市場上的13罐為案例
常用罐型(3種):1號罐(外直徑約為5.8CM),2號罐(外直徑約為4.7CM),3號罐(外直徑約為3.7CM)
異性罐型(5種):手指罐:外直徑約為2CM,適用於手部、膝蓋等位置。
大弧罐:長度約為4.7CM,底部為弧形設計,適用於不同的弧形位置,如手、腿、頸部等。
小弧罐:長度約為3.7CM,底部為弧形設計,適用於不同的弧形位置,如手、腿、頸部等。
咽喉罐:三角形設計,完美適應咽喉部位骨頭的位置。
肩頸罐:長邊約6CM,罐形專為肩頸部位設計。
拔罐氣槍:1支
自 吸 管:1支
說 明 書: 1本
包 裝 袋:1個
單罐
用於病變範圍較小或壓痛點。可按病變的或壓痛的範圍大小,選用適當口徑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岡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多罐
用於病變範圍比較廣泛的疾病。可按病變部位的解剖形態等情況,酌量吸拔數個乃至拾數個。如某一肌束勞損時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個火罐,稱為“排罐法”。治療某些內臟或器官的淤血時,可按臟器的解剖部位的範圍在相應的體表部位縱橫並列吸拔幾個罐子。
閃罐
罐子拔上後,立即起下,反覆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為止。多用於局部皮膚麻木或機能減退的虛證病例。
留罐
拔罐後,留置一定的時間,一般留置5-15分鐘。罐大吸拔力強的應適當減少留罐時間,夏季及肌膚薄處,留罐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損傷皮膚。
推罐
又稱走罐,一般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須選口徑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塗一些潤滑油脂,將罐吸上後,以手握住罐底,稍傾斜,即後半邊著力,前半邊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動,這樣在皮膚表面上下或左右來回推拉移動數次,至皮膚潮紅為止。
刺血(刺絡)拔罐法
用三棱針、陶瓷片、粗毫針、小眉刀、皮膚針、滾刺筒等,先按病變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然後拔以火罐,可以加強刺血法的效果。適用於各種急慢性軟組織損傷、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丹毒、神經衰弱、胃腸神經官能症等。
選取適當大小的罐具及舒適的體位,將選好的罐具頂部活塞上提一下,以保證通氣,將真空槍口輕輕套住罐具頂部活塞後,垂直快速提拉桿數次,至拔罐部位皮膚隆起,病人可耐受為度,罐具吸附於體表之後,將負壓槍口左右輕輕旋動向後退下,輕按一下罐具活塞以防漏氣;治療結束時提一下罐頂活塞即可,每次治療時間10分鐘。在單人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椎、腰部)可使用連線器。
1、根據病情選好穴位,治療參考取穴圖中所標示的穴位,位於人體軀幹前後正中線,即任,督二脈上的穴位為單一穴位。其它穴位為對稱排列。圖表中只標示了一側,在治療中均應取雙側穴位。取穴時,可根據治療參考取穴中所列穴位分成兩組,每天一組輪換使用。
2、選取適當罐具及舒適的體位(可分為坐位,仰臥,側臥及俯臥位)
3、將選好的罐具頂部活塞上提一下,以保證通氣。
4、將負壓槍口輕輕套住罐具頂部活塞後,垂直快速提拉桿數次,至拔罐內皮膚隆起,病人可耐受為度。
5、在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椎,腰部)可使用連線器。連線器安裝方法:先將連線器一端的連線桿大頭連線備用前嘴的大孔,再將另一端連線桿小頭連線負壓槍口,使之成為一體,然後前嘴與拔罐有活塞的一頭套在一起,再將拔罐放在需要治療的部位。
6、罐具吸附於體表之後,將負壓槍口左右輕輕旋動向後退下,輕按一下罐具活塞一防漏氣。
7、治療結束時提一下活塞即可。
8、拔罐具使用後常規用消毒液,酒精棉擦拭。不可浸泡,水煮或高溫處理等。
9、罐療時拔不上,請檢查拔罐內膠塞是否嚴封,負壓槍和拔罐連線是否過緊,負壓槍和拔罐是否垂直,負壓槍和拔罐提拉時對皮膚壓力是否過大拔罐注意事項。
1、拔罐後不能馬上洗澡。
拔罐後,皮膚是在一種被傷害的狀態下,非常的脆弱,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皮膚破損、發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話,由於皮膚處於一種毛孔張開的狀態,很容易受涼。所以拔罐後一定不能馬上洗澡。
2、拔罐前後最好不要喝酒。
拔罐的主要作用是調理氣血,酒精進入血液後,會麻痹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及周圍血管,形成高鐵血紅蛋白,導致血壓一定程度地下降,這與拔罐的調理原理是衝突的。
3、拔罐後最好不要劇烈的運動
因為拔罐是加速你身體局部的血液循環刺激你自身氣血的循環一般操作完以後容易風邪入體!就象一般推拿後都要有一個順著毛細血管正擄的一個動作 就是為了關閉你打開著的皮膚不讓寒氣乘機進去 愈烈運動了毛細血管容易張開寒氣容易進入!所以建議拔罐後最好是休息半個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