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真空拔罐都是傳統中醫技術方法,是國家973計畫的重要內容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真空灸
- 外文名:Vacuum moxibustion
- 科目:中醫
由於艾灸、真空拔罐技術的方法簡單,療效好,成為個人、家庭、社區、醫院保健養生的主流技術。受到國內外民眾歡迎,普及率十分廣泛。
我們知道艾灸技術和真空拔罐技術的基礎研究都是國家級的學科帶頭人。如:上海中醫藥大學吳煥金教授(艾灸);江西醫學院陳日新教授(艾灸);北京中醫藥大學張莉教授(拔罐);中國中醫科學院張維波教授(脈動負壓);中國中醫科學院楊金生教授(拔罐);貴陽中醫學院付文心教授(拔罐);中國中醫科學院田宇英教授(拔罐)等。他們的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或者是列入973等國家級重大科研計畫。
97 年國家科委在北京香山舉辦的生命科學中的熱物理問題大會上,科學家 對熱傳導、熱交換的熱運動方式在生命現象、疾病治療上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中科院上海細胞所裴鋼研究員認為,生命活動的要素在於物質和能量(包括信息)能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熱運動。並提出醫學和藥學中體溫的調控方法,熱物理療法,溫控釋藥法等是當前生命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藥物汽化是傳統藥罐的繼承和創新
傳統藥罐是將竹筒在藥液中加熱,利用熱冷卻產生的負壓進行拔罐。這樣做的好處是藥物可以隨意處方,藥力與熱的滲透好。但缺點是竹筒煮過後,得隔一層棉布阻斷高溫,防止皮膚燙傷。在醫院中,這種方法很難操作。用得最多的是民間中醫生。真空灸技術將180℃的溫度作用到藥物上,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在高溫下產生汽化與重組,重組後藥物的成分與中醫辨證施治用藥完全吻合。真空灸中的藥物汽化技術,安全、方便、療效可靠。在通電後3—5分鐘後,就能對直徑20mm高度34mm體積的藥物起到加溫汽化作用。這種方法是熱控釋藥的一種新的可操作技術,是傳統藥罐技術的一種繼承和創新。
真空灸是系列技術
包括有:攜帶型真空灸、美容真空灸、多功能真空灸、生命能場共振儀。而生命能場共振儀具有真空脈動和灸療技術,有真空脈動功能,熱療功能,藥物汽化功能。真空脈動功能被中醫經絡專家認為是中醫領域的一次革命。(中國經絡網:經絡罐通儀報導)。生命能場共振儀的性能原理在《中醫年鑑》2011年版有具體報導。
真空灸適應範圍
艾灸療法屬於補陽通經以補為多,真空療法屬於泄邪通經以泄為多。真空灸則將補法和泄法結合起來了。補中有泄,泄中有補。把促進新陳代謝,加強免疫力,促進肌體的排毒能力,提高機體的抵抗力。特別在補陽驅寒,改善局部微循環,體表皮膚消腫散結上彰顯出它特殊功能。適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恢復期的自我調理。對 少兒的營養不良 、 小兒疳積 、 小兒腹瀉 、 厭食症 、 兒童咳喘 ,婦女的乳腺炎、 陰道炎 、 子宮脫垂 、 宮頸炎 、 盆腔炎 、 盆腔瘀血 、經期冷痛等有較好的調理功效。對前列腺炎、肩周炎、關節疼痛、頸椎疼痛、骨傷恢復等有良好的輔助功效。虛寒者能補陽和血,淤結者能祛瘀生新,是養生、保健、長壽的適選技術。
真空灸在中醫美容上的新特色
真空灸由於採用與皮膚有良好親和力的材料,有利於保護面部皮膚。使用真空灸後改善皮膚組織微循環,在幾分鐘、十幾分鐘就有促進皮膚組織的新陳代謝功能,長期使用可保持皮膚的細、白、潤、紅,增加皮膚組織彈性。在中醫美容技術上展現了十分廣闊的前景。
中醫艾灸方法以熱交換、體內外熱調控的熱物理形式,符合生命熱物理大會提出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中醫拔罐以真空、定點、局部控制方式、循經引氣是中醫的優秀技術之一。
艾灸和真空拔罐技術千百年來對解決中國人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這二種方法卻很難結合在一起其原因是艾條是在有氧環境中燃燒,並產生468℃的高溫。真空拔罐則讓罐中去掉空氣而缺氧,真空拔罐器內不允許高溫只能是常溫。這二種方法導致了在實踐上的矛盾性,因此一直都是各自獨立的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艾灸和真空拔罐器製作的材料和結構的改變,我們成功的將灸療技術和真空拔罐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艾灸和真空這二種獨立操作體系成功的結合成一種新的中醫外治器材。
真空灸特點介紹
1 、真空條件下,熱能轉換率呈“e階能級交換”
第一級躍升:高斯熱交換常態分配
根據熱物理學,同等熱量條件下,熱能級與熱作用面積成高斯常態分配。函式為:
這個函式表示,作用面積越小熱的能級越高,熱交換率越大。
面積差值 | 最佳溫度時間 | 熱面比 | |
紅外燈 | 4—6 2—3倍 | 40—50 15--20 | 50:6=8.3 |
真空灸 | 2—3 1 | 35—44 5--15 | 43:3=14.3 |
在艾灸方法中有“隔藥灸”與“雀灸”的傳統方法,這是十分有效的二種方法。這二種方法比較費時費力,真空灸把“隔藥灸”與“雀灸”手工操作的方法,以自動化形式在真空中操作,改變了“隔藥灸”與“雀灸”時與皮膚進行熱、藥交換的環境。
由表1可以看出,在艾灸和真空灸作用在皮膚表面同等溫度的情況下,真空灸的作用面積比紅外燈作用面積小2—3倍,表明真空灸的熱交換率提高2—3倍。
第二級躍升:真空環境中,能量被放大。
真空灸方法使用柔性材料和雙曲形曲線結構組成真空拔罐並在拔罐器頂部安裝紅外發熱裝置。真空是一個神秘的環境。美國科學家向真空中放入一個能量的時候,產出4—20倍能量。現代物理學認為,真空零點是一切物質能量交換的地方。換句話說,只要在有真空的地方,能量就能夠被放大。真空中放入的是熱能,能量被放大後,熱交換率也增大。
通過熱的第一級高斯熱交換常態分配躍升和第二級真空環境能量放大躍升的疊加,真空灸的熱交換最小為3*2=6倍。實踐證實,用真空灸方法,人體感受到的熱在體內流動的比例比普通艾灸高。對人體能量的調整,對人體陽氣的補充起到良好作用。
第三級躍升:共振式熱交換。
由物理學可知,共振產生的加速度可使能量瞬間達到一個極大值。在我們真空灸的儀器中,這個極大值是一個複合極大值。它包含了生物力學的共軛函式極大值,也包含了熱能突增的極大值,同時還有真空負壓產生的極大值。
這三組極大值的組合,成為真空灸所特有的“e階能級交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