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科學與文明

《中國的科學與文明》(即《中國科學技術史》)原名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China乃李約瑟博士所編著的一本關於中國的著作。李約瑟在書中列出中國人的發明:火藥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他還考察了鋼鐵冶煉技術、機械鐘錶、以及把旋轉運動變成直線運動的傳動帶和傳動鏈、拱橋和鐵索橋、深井鑽探設備等工程技術發明,水上航行用的明輪船、前桅帆、後桅帆、密封倉和尾舵等。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的科學與文明
  • 又名:中國科學技術史
  • 作者:李約瑟
  • 譯者: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系譯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李約瑟教授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乃是20世紀的劃時代巨著,本書是在該書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普及讀物,同樣具有重要價值。李約瑟在從事最尖端的生物化學研究時,改行研究科技史,使人敬佩,尤其是身為英國學者,願意摒棄西方歷來對中國科技傲慢的立場,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徹底研究我國二千多年來科技與文明的發展,這種高尚的精神實在難能可貴。由於跨越和覆蓋的範圍很廣泛,書中的有些結論還不能算是定案,但無論如何,本書對科技史普及的貢獻是無可置疑的。
本書分上下兩冊,共五卷。作為李約瑟巨著的縮寫本,本書承原著之精要,以簡明流暢的歷史敘事,達到了深入淺出、舉重若輕的境界,勾勒出中華幾千年來輝煌的科學技術與文明史。書中以數理科學即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可以量化的科學為主,還涉及了醫學、氣象學、地理學、工程學等領域,包括對中國古代的儒、釋、道、墨、法等各家思想也作了論述,堪稱是對中國古代科技與文明的通史性讀本。
李約瑟寫道:“就技術的影響而言,在文藝復興之時和之前,中國占據著一個強大的支配地位。……世界受中國古代和中世紀的頑強的手工業者之賜遠遠大於受亞歷山大時代的技工、能言善辯的神學家之賜。”

圖書目錄

今有7卷,具體分為:
第一卷導論/入門方針(IntroductoryOrientations)李約瑟著,王鈴協助;1954
第二卷科學思想史(HistoryofScientificThought)李約瑟著,王鈴協助;1956
第三卷數學、天學和地學/數學與天地的科學(MathematicsandtheSciencesoftheHeavensandEarth)李約瑟著,王鈴協助;1959
第四卷物理學及相關技術/物理與物理科技(PhysicsandPhysicalTechnology)第一分冊物理學李約瑟著,王鈴協助,羅賓遜(K.G.Robinson)部分特別貢獻;1962
第二分冊機械工程李約瑟著,王鈴協助;1965
第三分冊土木工程和航海(包括水利工程)李約瑟著,王鈴、魯桂珍協作,黃仁宇部分貢獻;1971
第五卷化學及相關技術/化學與化學科技(ChemistryandChemicalTechnology)第一分冊紙和印刷錢存訓著;1985[1]
第二分冊煉丹術的發現和發明:點金術和長生術李約瑟著,魯桂珍協作;1974
第三分冊煉丹術的發現和發明(續):從長生不老藥到合成胰島素的歷史考察李約瑟著,何丙郁、魯桂珍協作;1976
第四分冊煉丹術的發現和發明(續):器具、理論和中外比較李約瑟著,魯桂珍協作,席文部分貢獻;1978
第五分冊煉丹術的發現和發明(續):內丹李約瑟著,魯桂珍協作;1983
第六分冊軍事技術:投射器和攻守城技術葉山(RobinD.S.Yates)著,石施道(K.Gawlikowski)、麥克尤恩(E.McEwen)和王鈴協作;1995
第七分冊火藥的史詩李約瑟著,何丙郁、魯桂珍、王鈴協作;1987
第八分冊軍事技術:射擊武器和騎兵
第九分冊紡織技術:紡紗庫恩(DieterKuhn)著;1987
第十分冊紡織技術:織布和織機
第十一分冊非鐵金屬冶煉術
第十二分冊冶鐵和採礦
第十三分冊採礦PeterJ.Golas著;1999
第十四分冊鹽業、墨、漆、顏料、染料和膠粘劑
第六卷生物學及相關技術/生物與生物科技(BiologyandBiologicalTechnology)第一分冊植物學李約瑟著,魯桂珍協作,黃興宗部分特別貢獻;1986
第二分冊農業白馥蘭(FrancescaBray)著,1988
第三分冊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和林業丹尼爾斯(C.A.Daniels)和孟席斯(N.K.Menzies)著;1996
第四分冊園藝和植物技術(植物學續編)
第五分冊動物學
第六分冊營養學和發酵技術
第七至十分冊解剖學、生理學、醫學和藥學
第七卷社會背景(TheSocialBackground)第一分冊初步的思考
第二分冊經濟結構
第三分冊語言與邏輯(現已調整為第一分冊)哈布斯邁耶(C.Harbsmeier)著;1998
第四分冊政治制度與思想體系、總的結論

作者簡介

李約瑟,英國人,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名譽所長,長期致力於中國科技史研究。撰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為中國培養了一批優秀科技史學家。 1994年被選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李約瑟博士是英國著名科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英國學術院院士(FBA)、中國科技史大師及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當代傑出的人文主義者。他早年以生物化學研究而著稱,30—40年代出版了《化學胚胎學》(三卷本)及《生物化學與形態發生》,在國際生化界享有盛譽。1937年,在魯桂珍等三名中國留學生的影響下,皈依於中國古代文明,轉而研究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與醫學,從此一發而不可收。1942年秋,受英國皇家學會之命,前來中國援助戰時科學與教育機構,在陪都重慶建立中英科學合作館,結識大批的中國科學家與學者,並結下深厚的友誼。在華的四年,李約瑟廣泛考察和研究中國歷代的文化遺蹟與典籍,為他日後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作了準備。1946年春,李約瑟離任,赴巴黎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部主任。兩年之後,返回劍橋,先後在中國助手王鈴博士和魯桂珍博士的協助下,開始編寫系列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約瑟親自發起並分別就任英中友好協會會長、英中了解協會會長,先後八次來華考察旅行,大規模地蒐集中國科技史資料,實地了解新中國的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的發展情況。1954年,李約瑟出版了《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一卷,轟動西方漢學界。他在這部計有三十四分冊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確鑿的證據向世界表明:“中國文明在科學技術史上曾起過從來沒有被認識到的巨大作用”,“在現代科學技術登場前十多個世紀,中國在科技和知識方面的積累遠勝於西方”。李約瑟一生著作等身,被譽為“20世紀的偉大學者”、“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