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戰爭(1925-1945)

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戰爭(1925-1945)

《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戰爭》(《Chinese nationalism and war》是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主要講述中國的民族主義的產生、發展和有關中國的戰爭(時間:1925-194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的民族主義和戰爭(1925-1945)
  • ISBN:710802675
  • 出版社:新知三聯書店
  • 定價:39.5
簡介,目錄,

簡介

以往歐美學術界在論述抗戰前夕和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政府的作用時,多採用“史迪威模式”,把目光更多投向中外關係,特別是中美關係。本書作者認為應從中國社會本身來尋求答案,為此,在翻閱爬梳了大量原始檔案和文獻的基礎上,對此項課題進行重新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看法,供中國學界和一般的文史愛好者參考。

目錄

第一章 重看史迪威
一個意外的戰場和一次意外的使命
緬甸的失陷
盟軍戰略中的緬甸
失敗的後果
勝算中的中國
開羅會議前的拖延和密謀
“霸王”準備期間開羅的“紙牌房”與失算
緬甸之收復
美英關係中進一步的困境
地面上的困擾
在中國的難處
美中關係中的煩惱
史迪威的解職
結論
第二章 建立國民革命軍
20年代的軍事概念
新文化運動的反軍國主義語境
作為革命工具的軍隊
軍閥主義的來龍去脈
起源
影響
國民革命軍
改組國民黨
軍事改革
軍事委員會
財政改革
結論
第三章 北伐時期(1926—1928)的暴力文化
“三·二○”事件
孫中山逝世和領導權危機
北伐的問題
三月二十日事件
北伐的第一階段(1926.7—1927.3)
國民革命軍奪取武漢和南京
武漢與南昌的對壘
共產黨對軟弱的回應
擔心“另一個三·二○事件”
陳獨秀的政策
武漢之後
大爆發
混亂中的共產黨
蔣介石的沉浮
蔣獲勝的原因
結論
第四章 南京十年(1928—1937)中的國民黨政策及軍事改革
遣散軍隊
儀式上和政治上的調動
內戰
軍事統治
戰區行營
政務改革
保甲制度
保全隊(團)
經濟助力
為對日戰爭做準備
德國顧問
創建知識基礎
一種戰略的形成
備戰
新生活運動
結論
第五章 在北方的進取政策
國民黨的地緣政治戰略
蘇聯
西方強國
國內戰略
走向西北聯盟
國共談判
危機
高潮
進取政策在戰爭爆發時經受考驗
不確定性和敷衍塞責
戰爭升級和在華北的失敗
在上海開闢第二戰場的決定
聯盟未竟
結論
第六章 日軍南下前的抗戰
從淞滬會戰到武漢會戰
淞滬會戰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最後階段
徐州會戰
政治意義
台兒莊大捷
徐州的陷落
武漢會戰
國民黨的軍事
第一次南嶽軍事會議
戰爭的第二階段:從武漢會戰到日本南進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冬季攻勢
冬季攻勢之後
向南進軍
結論
第七章 戰時動員
1941年前的動員
初期的混亂
招兵
農業政策
供養軍隊
國民參政會
危機
招兵數下降
對軍隊的影響
工業動員
對策
土地稅
全國總動員法
政府參與稀缺資源的分配
軍方
夢想的終結
最後的轉折
結論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