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04:三國志的世界·後漢三國時代

中國的歷史04:三國志的世界·後漢三國時代

《三國志的世界:後漢三國時代》為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後漢三國”的一卷。《中國的歷史》為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之作,是日本歷史學家寫給大眾的中國通史讀本。叢書自上古到近代,內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表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寫法輕鬆,觀點新穎,富於洞見,但同時又吸取了近些年來的諸多學術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的重磅歷史佳作。 《三國志的世界:後漢三國時代》一是將三國歷史與文學作品《三國演義》進行比較,剖析它們之間的異同和真偽;二是將三國歷史置於古今東亞世界中進行解讀,分析和比較中、日、韓相關歷史文化的相互影響、交融和異同;三是本書雖然是以文學研究家的身份撰述的普及性三國歷史,但是著者是以史學的、學術性的、嚴謹的態度進行撰寫的,可以說是一部以史籍原典和考古資料為依據而追求真實的三國歷史的嚴肅著作。 海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的歷史04:三國志的世界·後漢三國時代
  • 作者:金文京
  • 類型:三國兩晉南北朝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23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9511488
  • 外文名:A History of China 04
  • 譯者:何曉毅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375頁
  • 開本:32
  • 定價:48.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由大家寫給大家的作品】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後漢三國”一卷,由日本學界該研究領域內的代表學者金文京撰寫,是一本由大家(歷史學家)寫給大家(大眾)的作品。
【作者中日韓文化背景,獨特的三國歷史】 ——著者是作為具有日本、韓國的身世和文化背景這一獨特身份而進行中國歷史和文化研究的,也可以說著者集中、日、韓三國歷史和文化之學養於一身,故其眼界與視覺與一般中國學者自有其獨特之處;同時還應當指出,著者雖然以中國古典文學《三國演義》作為研究專業,但是其對於三國歷史也是有著深入認識和研究的,故而得以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具體而微、生動活潑的解讀。
【從吳的角度看三國史】陳壽的正史《三國志》以魏為正統,而羅貫中的小說《三國志演義》是以蜀為中心各自對三國的歷史進行了描述。吳都被當作配角而已,但實際上它扮演著重要角色。有關三國時代的著作雖然很多,但以吳為中心的恐怕還找不到。從吳的角度來看三國時代,這也是本書的一大特點。
【以日本學者的全新眼光重新解讀中國歷史】——日本因其與中國地緣臨近的關係和悠久的文化交流歷史,對中國歷史了解較早且相當深入。無論是在巨觀框架還是具體史實上,這套書都為我們重新理解自己的歷史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關於套書】A History of China 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十卷)
歷時五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理想國傾情推出“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十卷本)
十位作者均為日本一流學者:九州大學教授宮本一夫、東京大學教授平勢隆郎、學習院大學教授鶴間和幸、京都大學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學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學教授氣賀澤保規、東京大學教授小島毅、京都大學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學教授上田信、國際基督教大學教授菊池秀明
十位國內一流學者作序推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許宏、武漢大學教授羅運環、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黎虎、北京大學教授閻步克、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北京大學教授鄧小南、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伯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步平共同推薦
圖文並茂,印刷精美,深入淺出,觀點新穎
每卷書含地圖、照片上百幅,彩圖若干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金 文京,1952年生於日本東京。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畢業。京都大學大學院中國語學文學專業博士課程畢業。曾任慶應義塾大學副教授等,現為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中國文學專攻。特別長於全形度研究小說與戲劇以及說唱文學,在各自產生的社會背景下探索其相互關係。主要專著有《花關索傳研究》(合著,汲古書院);《中國小說選》(角川書店);《教養中國語》(大修館書店);《三國志演義的世界》(東方書店)等。
【譯者簡介】何曉毅,1961年生,1987年赴日留學。現任日本國立山口大學教授。國內出版譯著有《文學部唯野教授》(人民文學出版社)、《先秦社會與思想》(上海古籍出版社)、《豐臣秀吉》(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等。
梁蕾,1965年生,1987年赴日留學。現任日本國立山口大學非常勤(契約)講師。

圖書目錄

序章華麗的亂世
第一章夕陽西下的漢帝國
中國人的歷史觀
後漢時代
黃巾之亂
主角登場
第二章群雄割據
走向霸權之路
天下大亂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第三章三分天下
圍繞兵家必爭之地荊州的攻防
劉備平定益州及漢中攻防
曹操對孫權——合肥的攻防
荊州攻防
第四章三帝鼎立
魏文帝與蜀昭烈帝
孫權的戰略與野心
諸葛亮的南征北伐
第五章三國的外交與情報戰略
外交交涉
亡命、投降與情報干擾
魏蜀吳的少數民族問題
武將與軍隊
第六章走向衰落的三帝國
蜀的衰亡與滅亡
魏國內亂、司馬篡權
吳國內政與內訌
第七章三教鼎立的時代
儒教的統一
道教的誕生
佛教的普及
第八章文學的自覺時代
詩與小說——個性的文學
科學與醫學
三國時代的都城
美術與工藝
紙與信息的作用
第九章邪馬台國及其周圍的國際關係
朝貢與中國皇帝的正統性
倭使來訪
終章三國時代與現代東亞地區
附錄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小說與歷史在日本人迄今為止所讀過的眾多的外國文學作品中,如果要問哪一部作品是最受讀者喜愛的,我想這恐怕要首推中國小說《三國志》了。不論從閱讀年代的長短、讀者的眾寡還是從普及的廣泛程度等方面來說,《三國志》都應該是當之無愧的。《三國志》最早被翻譯成日語並得以發行,是在江戶時代的元祿二年至五年(1689—1692)。由湖南文山(京都天龍寺僧侶義轍和月堂兩人的筆名)翻譯的《通俗三國志》是被全譯成日語出版的最早的外國小說,也是繼滿族語譯本(1650刊)之後的世界第二部《三國志》譯本。明治以後,幸田露伴(1927)、吉川英治(1939—1943)等文學家又對此作了獨自的校訂、翻譯和改寫。現在從小說、戲劇到電影、木偶劇,甚至於電子遊戲,《三國志》仍然是深受男女老幼喜愛的一部作品。劉備、關羽、張飛、諸葛孔明等人物大顯身手的《三國志》故事深入人心,已很少有人會意識到它是一部外國文學作品(人們已不把它作為一部外國文學作品來看待)。
不過稍加留意,我們不難發現,這部小說的舞台是在距今大約一千八百年前三世紀的中國。三世紀時歐洲還處於羅馬帝國時代,日本也還處於邪馬台國的時代,如此古老而且又是外國的一個故事,為什麼對生活在今天的我們還有這么大的吸引力?說起來不可思議,但它有它的理由。
今天被我們通常叫做“三國志”的小說,是指十四世紀的羅貫中所著的《三國志演義》。《三國志》實際上是與此不同的另一本書,它是由三世紀末的歷史學家陳壽(233—297)所撰的一本歷史著作,屬於記述中國歷代史實的所謂正史之一。後來六朝宋裴松之(372—451)根據當時流傳的有關三國的書物對陳壽的《三國志》作了詳細的注釋。
《三國志演義》是對歷史著作《三國志》的內容及所表達的思想(義)進行通俗易懂的解說(演)而產生的作品。故事的大致內容基本沿陳壽《三國志》以及裴松之的注釋構成,但因為是小說,所以必然地包含了不少虛構成分。比如說作為故事出發點的有名的“桃園結義”,就不屬於史實。不僅如此,在這部小說里虛構和史實被渾然地糅合在一起,達到了令人難以分辨的程度。我們不妨來看看下面的這個例子。
1984年,在南京附近的馬鞍山發現了一座三國時代朱然的墓葬。從這座墓葬里出土了各種各樣的陪葬品,其中有寫著“丹陽朱然再拜”等字句的木片。這就是所謂的“刺”,相當於現代名片的鼻祖,也正是由此判明這座墓的主人叫朱然。那么朱然又是誰呢?
朱然是吳國的武將,抓獲關羽的不是別人正是這個朱然。小說《三國志演義》里朱然後來在劉備挑起的復仇戰中死於蜀的武將趙雲手下,這完全是作者因為偏愛關羽而虛構的情節。實際上從史書《三國志》可以知道,朱然後來屢建軍功,病死於六十八歲。如果相信了小說的話,真不知道會鬧出什麼差錯來。除了這種顯而易見的虛構之外,更大的問題是在史實的描寫方法上。
十四世紀的羅貫中在《三國志》的史實基礎上描述故事時,並沒有做什麼特別的時代考證,而是根據自己的時代感覺對史實進行描寫。隨著時代的變化,生活方式、習慣等也在變化,羅貫中對此缺乏明確的意識。比如三國時代紙剛剛發明不久,所以紙幾乎還沒有普及。朱然的名片之所以寫在木片上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但是羅貫中好像對此全然不知。或者是明知故犯,有意不把它反映到自己的小說里。結果是在《三國志演義》的初期版本里竟然出現了印刷的書籍。眾所周知,印刷術的發明要在更久以後了。這種對時代差異的無視,從具體的東西(比如紙)到人物的性格描寫貫通整個小說。也就是說小說寫的是三世紀的事情,但描寫方式卻是十四世紀的。所以對小說里的劉備、關羽、張飛等人物以及他們的英雄所為,我們仿佛是在看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日本戰國時代的人物那樣令人感到親近。
本書的一個目的是想以我們熟知的小說《三國志演義》(《三國志演義》存在著幾種不同系統的版本。以下如不特別提示,全部以流傳最廣的清代“毛宗崗本”為準)為線索,描述一下我們並不熟悉的三國時代的歷史。當然少不了要參考陳壽的《三國志》等歷史文獻,但僅靠歷史文獻來具體理解這個時代免不了會有隔靴搔癢之感。所幸的是,今天我們有朱然墓陪葬品這樣大量的一手出土文物,對這些文物又有眾多的研究成果。我相信通過利用文獻以及出土資料,會在很大程度上把三國時代的真實面目展現在大家眼前。

名人推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由於文化傳統和學術傳統不同,西洋人、東洋人觀察中國歷史的角度和興趣、重點也不同;在國際中國史研究中,日本學者有獨特的優勢,形成了自己學術風格和學術傳統。
——清華大學教授 張國剛

本套叢書圖文並茂,雅俗共賞,可讀性強。說其雅,指具有學術性;說其俗,娓娓道來,活潑通俗。也就是說,不僅適合大眾的口味,相關學者也會感興趣。全書比較集中地融入了其長期以來的主要學術成就。同時,也吸收了日本學界以及中國等學者相關重要的學術成果。
——武漢大學教授 羅運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