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修養》是202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的修養
- 作者:曹勝高
- 出版時間:2021年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32178490
《中國的修養》是202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的修養》是202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書融合儒家、道家、佛教以及諸子對完美人格的闡述,結合歷史經驗和理論建構,從“勵志”“正心”“修身”“懷德”“向學”“立業”等六個方面詳述作為一個優秀的人才所應...
《中國人的修養》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在2008年出版。本書是蔡元培在公民道德修養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錄他最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並收錄他其他幾篇有關道德修養的文章,充分體現了蔡元培先生對於現代中國人應具有的道德素養的總體構想。內容簡介 公民素質的進步,是一個民族富強...
《中國人的修養》是2021年廣東旅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蔡元培先生在公民道德修養教育方面的傑出作品,收錄了他為重要的道德思想教育代表作《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以及其他若干篇相關散論。本書完美結合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修身理念與現代公民德育理念,通過細小事件,理論結合實踐,詳細具體...
《中國人的修養》是201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蔡元培談人生、論修養的系列文章,既有《中學修身教科書》《華工學校講義》等經典著作,更有《科學之修養》《怎樣才配做一個現代學生》等談論自我修為的散篇,在這裡重建公民道德意識,塑造更高的人生修為。本書為中國名家談人生系列圖書之一種...
《中國人的修養:致敬蔡元培誕辰150周年》是201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養方面的代表作,收錄他*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以及其他若干篇相關散論,充分體現了蔡元培先生對於培養現代公民應具有的道德素養的構想。本書以具體的行為實踐為出發點,...
中國封建社會的個人修養,主要是灌輸儒家的修身思想,所謂“三綱五常”就是個人修身的核心內容。“三綱”指“君臣義、父子親、夫妻順”;“五常”指“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實際上就是一種個人修養的總綱。下面具體說明以下它的實際含義。君臣義 君指管理者;臣指被管理者;這是任何社會都存在的基本...
中國先秦時期的儒家就十分重視道德修養,以後經過歷代思想家的繼承發揮和不斷完善,形成了源遠流長、內容豐富、自成體系、獨具特色的道德修養理論。這一理論把個人的道德修養同齊家、治國、平天下(見修齊治平)結合起來,認為“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一切都要從修養個人的品德做起,只有修身才能齊家,然後才能達到治國...
《中國人道德修養讀本》是2018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元培。內容簡介 《中國人道德修養讀本》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養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錄他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並收錄他其他幾篇有關道德修養的文章,充分體現了蔡元培先生對於現代中國人應具有的道德素養的總體構想...
《中國共產黨人的黨性與黨性修養》是2016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祝靈君。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論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黨性和黨性修養的內涵特徵、基本途徑、努力方向。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黨性與黨性修養的內涵與特徵 一、黨性的二重屬性 二、把對黨忠誠與對人民忠誠統一起來 三、黨性修養是黨員本質的改造 ...
《中國共產黨人的黨性與黨性修養(2023年版)》,是202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祝靈君。內容簡介 該書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黨的幹部教育的系列講話精神為依據,立足於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黨的建設歷史等,針對新時代新情況新問題,對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增強黨性和黨性修養...
《坤道:中國女人的修養》是2018年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仕強 。內容簡介 在《易經》中,乾代表男性,丈夫,剛健,主動;坤代表女性,妻子,柔順,主靜。二者兼顧並重、剛柔相濟,才能動靜鹹宜、和諧共生,才是常道。曾仕強教授深諳中國傳統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易經》有著精深的理解。本書中,曾...
主要論著有《玄學與中國傳統哲學》《儒家修養論今說》《中國儒學的歷史演變與未來展望》《佛學與近代中國哲學》《王弼集校釋》等。 樓宇烈教授是中國文化最真誠的倡導者、實踐者,他不僅創立了國藝苑,還兼任北京大學校內外幾十家中國文化社團的顧問和指導,退休後仍常年奔波各地講學,致力於傳播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品格與修養課程是南開大學於2017年春夏首次在智慧樹網開設的慕課課程、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該課程授課教師為張靜、葉嘉瑩、閆曉錚。據2021年3月智慧樹網顯示該課程已運行10學期,累計選課25.95萬人,累計學校740所,累計互動98.64萬次。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品格與修養共有四章內容,包括引言、決定古典...
《中國宗教與人生修養》是2004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樹華。編輯推薦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宗教文化以其獨特的方式,隱含著非常豐富的人生修養與道德教育思想。《中國宗教與人生修養》從中國古代宗教及儒釋道三家的學說中,發掘出大量有關人生修養及道德教育方面的思想,這對於人們了解和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名譽院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論著有《玄學與中國傳統哲學》《中國佛教與人文精神》《儒家修養論今說》《中國儒學的歷史演變與未來展望》《佛學與近代中國哲學》《王弼集校釋》《中國的人文信仰》等。
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同樣以身作則,嚴格地以一個中國人所應該具有的品格來要求自己。終其一生,在為人、治學、從政等各個方面,都能做到知行合一,堪為青年的楷模。目錄 代序 ☆第一部分:人生 生命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做人的道理 現代青年修養的要素 建立新人生觀 道德的勇氣 ...
中國古代修養寓言選 《中國古代修養寓言選》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祝余寫
《靜坐養心500問:最符合中國人人體特徵的修身養性課》是201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超。內容簡介 靜坐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養心健身方式。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儒釋道三教,尤為重視重視靜坐。儒家主張通過靜坐培養自己的誠敬之心,提高自己的悟性和道德修養。佛家主張通過靜坐達到入定的境界,從而悟徹山河大地...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屬《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宋代學者將《中庸》從《禮記》中...
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樣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自覺修養所達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於人類和自然理想境界。《中庸》原文之中,對中庸的定義如下:“喜怒衰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意思就是人的內心...
古代所謂禮儀,包括的範圍內容和形式非常廣泛,諸如政治體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災害祈禳、學校科舉、軍隊征戰、行政區域劃分、房舍陵墓營造,乃至衣食住行、婚喪嫁娶、言談舉止,無不與禮儀有關,它幾乎是一個囊括了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個人的倫理道德修養、行為準則規範的龐大的概念。
本書為中國名家談人生系列圖書之一種,此系列還有《容忍與自由》《中國人的修養》等。圖書目錄 目錄 談修養 論氣節 乞丐 談抽菸 論老實話 說話 人話 論廢話 很好 是嘍嘛 不知道 論誠意 論做作 談生命 論不滿現狀 匆匆 論且顧眼前 動亂時代 論吃飯 正義 論自己 論別人 論轟炸 論東西 新年的故事 憎 笑的...
《中國傳統道德》共分五卷,包括規範卷、德行卷、教育修養卷、理論卷、名言卷,另有簡編本和普及本。由國家教育委員會組織編寫,前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已故著名哲學家張岱年先生擔任顧問。1995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首次出版,作為青少年傳統美德教育的參考教材,多年來,受到廣泛好評。應廣大讀者和教育工作要求,現...
發表的主要論著有《玄學與中國傳統哲學》、《儒家修養論今說》、《中國儒學的歷史演變與未來展望》、《佛學與近代中國哲學》、《王弼集校釋》等。樓宇烈教授是中國文化最真誠的倡導者、實踐者,他創立了北大國藝苑,併兼任校內外幾十家中國文化社團的顧問和指導,退休後依然常年奔波於各地講學,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
”再有,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更指明了個人的修養不僅是處世的條件,而且是成就事業的根本。由此可見,人生就是一個通過不斷“修道”而達到自我完善的過程。而“為人者必先正其身”這一傳統美德,一直被幾千年來的有志之士遵循著,也教會無數世人如何在這個世界上幸福地生活。時代發展到今天,...
儒家的價值觀影響古代中國大多數公開場合是以儒家的價值觀作為優先的標準。因此可以說儒家的價值取向在總體上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優先觀。儒家注重自身修養並講求倫理道德,其中心思想乃“仁義”,也就是人與人之間應注重和諧的關係。人際關係以五倫為依歸,有一定的規範。對待長輩要尊敬尊重對待;朋友之間要言...
3. 稱呼和身份、修養有關 例如一個農民對一位風度翩翩的男士不會稱呼“先生”,而多半會按照自己家鄉習俗親熱稱呼“大哥”之類,在這裡他沒有考慮到稱呼的時宜性。(二)對不同對象的不同稱呼 對男士的稱呼:最普遍的稱呼是先生,表示嚴肅的態度和對於對方的尊重。對女士的稱呼:未婚者稱小姐;已婚者稱太太、...
中國封建社會的個人修養,主要是灌輸儒家的修身思想,所謂“三綱五常”就是個人修身的核心內容。“三綱”指:君臣義、父子親、夫妻順”;“五常“指: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實際上就是一種個人修身養性的衡量標準。 方法 播報 編輯 十法一 修身養性 [3]一、生活,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總是...
傳統美德是一個漢語辭彙,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修身”、“齊家”、“治國”三個方面。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從實質上看,就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概念詳解 修身 “修身”,是指通過修養使個人具備美德。儒家經典《大學·聖經》中說:“身修而後家齊,家...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人的內在修養與這精神世界,鄙視那種貪婪與粗俗的物慾。孟子提出“充實之謂美”,並認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對人格的根本要求,這種傳統美德,對現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貴的。追求真理 中國傳統文化蔑視那種貪生怕死,忘恩負義、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談到對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