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七大傳統節日》是一本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普及性知識讀物,介紹了中國的七大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的歷史來源、神化傳說和節日民俗活動等,《中國的七大傳統節日》資料翔實,內容豐富,幫助人們全面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風俗,具有一定的可讀性。本書由郭萌萌、鐘麗英編著。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的七大傳統節日/中華文化小講堂
-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 頁數:172頁
- 開本:16
- 作者:郭萌萌 鐘麗英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中國的七大傳統節日》是一本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普及性知識讀物,介紹了中國的七大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的歷史來源、神化傳說和節日民俗活動等,資料翔實,內容豐富,幫助人們全面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風俗,具有一定的可讀性。本書由郭萌萌、鐘麗英編著。
圖書目錄
一、普天同慶——春節
正月裡來是新春
歡天喜地過大年
二、火樹銀花——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到
燈火通明過元宵
三、寒食新雨——清明
寒食東風御柳斜
清明時節雨紛紛
四、艾蒿蒲酒——端午
汨羅無處吊英靈
龍舟下水喜洋洋
五、鵲橋相會一七夕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葡萄藤下,女兒乞巧
六、月滿西樓——中秋
明月幾時有?
天涯共此時!
七、丹桂飄香——重陽
九九話重陽
把酒賞菊賦重陽
正月裡來是新春
歡天喜地過大年
二、火樹銀花——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到
燈火通明過元宵
三、寒食新雨——清明
寒食東風御柳斜
清明時節雨紛紛
四、艾蒿蒲酒——端午
汨羅無處吊英靈
龍舟下水喜洋洋
五、鵲橋相會一七夕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葡萄藤下,女兒乞巧
六、月滿西樓——中秋
明月幾時有?
天涯共此時!
七、丹桂飄香——重陽
九九話重陽
把酒賞菊賦重陽
文摘
年前準備還包括“貼花花”,“花花”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有鬥神、年畫、春聯、春條、剪紙等。
貼鬥神是為了保平安。在生活中,我們都希望能牢守門戶,驅邪除凶,滿庭平安,但是,事實上人類天生有一種不安感,因為強人賊盜總是不請自來,讓人防不勝防。為了防止意外從天而降,古人只好祈求神靈庇佑,這才有了鬥神。在民間,鬥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據說,在大門上貼上兩位鬥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現在我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就長著一副奇形怪相的瞼,所以民間的鬥神永遠都怒目圓睜,面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鬥神總是成雙成對,一個是黑臉,一個是白臉,大多白臉者善靜,黑臉者猙獰,都帶著兵器或者法寶,有的還騎著神獸。但鬥神到底是誰卻並不固定,我們現在常見的有哼哈二將、秦叔寶與尉遲恭等。
我們就單講講秦叔寶與尉遲恭成為鬥神的故事吧。在唐代,唐太宗稱帝前殺了很多人,登上龍位後心中不安,夜裡睡不安穩,總是整夜整夜地做噩夢,夢見各種鬼怪,他的臣子秦瓊與尉遲敬德武功高強又忠心耿耿,知道了太宗的煩憂後自願在夜間為皇帝守門,說:“我們站在門口,看哪個小鬼敢來鬧事兒?”這下唐太宗就睡好了。百姓心疼秦叔寶和尉遲恭,說總不能老讓他們倆站著不休息吧,乾脆把他們倆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下,秦叔寶和尉遲恭也成為鬥神了。
鬥神作為家宅之神,為我們鎮守平安,卻從不接受香火供奉,真是又辛苦又善良的神明。
除了鬥神以外,人們還要貼上年畫,年畫起源於鬥神,又從鬥神中獨立出來。
我們常見的年畫上的內容是“老鼠嫁女”,我們知道,老鼠的繁殖能力特彆強,為了不讓老鼠在自己家裡繁育,古人便想出把年輕的女老鼠從家裡嫁出去這樣一個可愛的辦法。除了“老鼠嫁女”的題材,人們還會選擇花王牡丹,配以玉蘭、海棠表達“玉堂富貴”,配上松子寓意“長命富貴”,也常會以百獸之王獅子為主角,畫“獅子滾繡球”,畫三隻羊表示“三陽開泰”,畫魚表示“年年有餘”,畫雞表示“大吉大利”,畫“肥豬拱門”寓意“富貴發財”等。
春聯也是家家戶戶過年必不可少的一個符號,裝點著春節的喜氣。
春聯又叫“對聯”、“楹聯”、“門對(子)”、“春貼”等,從記載來看,明代就有了春聯這一說法。但事實上,往門上貼東西最早貼的是“桃符”,古人認為桃木可以驅邪,所以把桃木做成木板,寬一寸左右,長七八寸,做兩個,在木板上寫一些吉利的話,這就是春聯的雛形。關於桃符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樹巨大無比,枝繁葉茂,曲蟠三千里,結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就能變成神仙。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紅髮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鬱壘二兄弟用桃枝打敗鬼怪,並用草繩捆著鬼怪,將其餵了看山的老虎。從此,鬼怪們都很懼怕兩兄弟的大名,而神荼、鬱壘二兄弟死後也變成了專門懲治惡鬼的神仙。有時候我們買來的鬥神就是這兩兄弟。
據說五代時,蜀國國君孟昶在除夕夜要翰林學士辛寅遜在桃符板上寫字,卻沒有相中辛寅遜寫的東西,反而自己書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從而產生了我國第一幅對聯。到了明代,貼春聯在民間普及開來,這時造紙業發展,人們將桃木版換成紅紙,這紅色既可以嚇唬我們先前提到的“年”獸,又能增加節日的喜慶氛圍。P12-14
貼鬥神是為了保平安。在生活中,我們都希望能牢守門戶,驅邪除凶,滿庭平安,但是,事實上人類天生有一種不安感,因為強人賊盜總是不請自來,讓人防不勝防。為了防止意外從天而降,古人只好祈求神靈庇佑,這才有了鬥神。在民間,鬥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據說,在大門上貼上兩位鬥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現在我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就長著一副奇形怪相的瞼,所以民間的鬥神永遠都怒目圓睜,面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鬥神總是成雙成對,一個是黑臉,一個是白臉,大多白臉者善靜,黑臉者猙獰,都帶著兵器或者法寶,有的還騎著神獸。但鬥神到底是誰卻並不固定,我們現在常見的有哼哈二將、秦叔寶與尉遲恭等。
我們就單講講秦叔寶與尉遲恭成為鬥神的故事吧。在唐代,唐太宗稱帝前殺了很多人,登上龍位後心中不安,夜裡睡不安穩,總是整夜整夜地做噩夢,夢見各種鬼怪,他的臣子秦瓊與尉遲敬德武功高強又忠心耿耿,知道了太宗的煩憂後自願在夜間為皇帝守門,說:“我們站在門口,看哪個小鬼敢來鬧事兒?”這下唐太宗就睡好了。百姓心疼秦叔寶和尉遲恭,說總不能老讓他們倆站著不休息吧,乾脆把他們倆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下,秦叔寶和尉遲恭也成為鬥神了。
鬥神作為家宅之神,為我們鎮守平安,卻從不接受香火供奉,真是又辛苦又善良的神明。
除了鬥神以外,人們還要貼上年畫,年畫起源於鬥神,又從鬥神中獨立出來。
我們常見的年畫上的內容是“老鼠嫁女”,我們知道,老鼠的繁殖能力特彆強,為了不讓老鼠在自己家裡繁育,古人便想出把年輕的女老鼠從家裡嫁出去這樣一個可愛的辦法。除了“老鼠嫁女”的題材,人們還會選擇花王牡丹,配以玉蘭、海棠表達“玉堂富貴”,配上松子寓意“長命富貴”,也常會以百獸之王獅子為主角,畫“獅子滾繡球”,畫三隻羊表示“三陽開泰”,畫魚表示“年年有餘”,畫雞表示“大吉大利”,畫“肥豬拱門”寓意“富貴發財”等。
春聯也是家家戶戶過年必不可少的一個符號,裝點著春節的喜氣。
春聯又叫“對聯”、“楹聯”、“門對(子)”、“春貼”等,從記載來看,明代就有了春聯這一說法。但事實上,往門上貼東西最早貼的是“桃符”,古人認為桃木可以驅邪,所以把桃木做成木板,寬一寸左右,長七八寸,做兩個,在木板上寫一些吉利的話,這就是春聯的雛形。關於桃符還有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樹巨大無比,枝繁葉茂,曲蟠三千里,結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就能變成神仙。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紅髮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鬱壘二兄弟用桃枝打敗鬼怪,並用草繩捆著鬼怪,將其餵了看山的老虎。從此,鬼怪們都很懼怕兩兄弟的大名,而神荼、鬱壘二兄弟死後也變成了專門懲治惡鬼的神仙。有時候我們買來的鬥神就是這兩兄弟。
據說五代時,蜀國國君孟昶在除夕夜要翰林學士辛寅遜在桃符板上寫字,卻沒有相中辛寅遜寫的東西,反而自己書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從而產生了我國第一幅對聯。到了明代,貼春聯在民間普及開來,這時造紙業發展,人們將桃木版換成紅紙,這紅色既可以嚇唬我們先前提到的“年”獸,又能增加節日的喜慶氛圍。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