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文化促進會、節慶中華協作體聯合主辦的“中華七大傳統節日形象標誌創作大賽”結果公布,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七個中華傳統節日首次以各具形象的標誌出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傳統節日形象標誌
- 節日標誌:春節
- 意義:文化靈魂的一種凝聚
- 國別:中國
形成,節日標誌,意義,
形成
面對各種文化的衝擊,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金堅范憂心如焚,大聲疾呼:中華傳統節日亟須主題形象的提煉,在當代,傳統文化對國民尤其是年輕人的快速切入方式是符號和簡易形象。而我們面臨一種尷尬,千百年來,中華傳統節日的主題形象始終空白。希望大家一起來為中華七大傳統節日形象創意進行設計和提煉,傳承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節日精神核心。
據了解,“中華七大傳統節日形象標誌創作大賽”是中華文化促進會、節慶中華協作體發起的“將七大傳統節日連起來打包申遺”的行動之一。此次大賽於2010年9月啟動,其間收到來自海內外的作品上萬件,其中七大節日標誌逾6000件,原創詩詞4000餘首。徵集作品經專家篩選、網路公示和專家打分,最終評出獲獎作品。墨跡燈籠春節、元宵紅娃、清明印、龍粽端午、七夕愛之印、團圓中秋、菊花雙九重陽七作品最終分別成為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七個中華傳統節日的標誌。
節日標誌
春節:標誌是由中國大紅燈籠和“春”字巧妙結合而成。大紅燈籠蘊含中國墨跡風格韻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象徵,寓意吉祥、喜慶,用來祝願來年的生活紅紅火火。 </p> 元宵:標誌用兩個印著動感花紋的碗上下疊加,形象顯現出一個有趣的陶瓷娃娃,字型採用方正氈筆黑簡體,大氣時尚,沉穩簡練,寓意中國傳統佳節代代相傳。 清明:標誌中兩個簡易的人形,一人執香跪拜,一人執帚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詮釋了清明節祭祀祖先的意義。 </p> 端午:標誌選用中國水墨風格的粽子外形,融合龍舟競渡、圖章等中國元素,兩種不同綠色的搭配間接映射到端午節中代表驅邪的菖蒲和艾葉上,立意和手法都恰到好處。 </p> 七夕:標誌以中國漢字“七夕”為形,將五千年歷史的印章、書法與牛郎織女結合,巧妙幻化成天河連漢水、喜鵲搭橋、牛郎織女相會的瞬間。 </p> 中秋:標誌以嫦娥逐月為設計元素,還原了中秋賞月、拜月望嫦娥的民間活動,寓意中秋月圓人團圓的美好願景。 </p> 重陽:標誌用一個雙九的圖案,結合中國古老的毛筆畫元素和菊花,寓意歡慶又幸福圓滿的美好生活。
春節:標誌是由中國大紅燈籠和“春”字巧妙結合而成。大紅燈籠蘊含中國墨跡風格韻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象徵,寓意吉祥、喜慶,用來祝願來年的生活紅紅火火。 </p>
元宵:標誌用兩個印著動感花紋的碗上下疊加,形象顯現出一個有趣的陶瓷娃娃,字型採用方正氈筆黑簡體,大氣時尚,沉穩簡練,寓意中國傳統佳節代代相傳。
清明:標誌中兩個簡易的人形,一人執香跪拜,一人執帚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詮釋了清明節祭祀祖先的意義。 </p>
端午:標誌選用中國水墨風格的粽子外形,融合龍舟競渡、圖章等中國元素,兩種不同綠色的搭配間接映射到端午節中代表驅邪的菖蒲和艾葉上,立意和手法都恰到好處。 </p>
七夕:標誌以中國漢字“七夕”為形,將五千年歷史的印章、書法與牛郎織女結合,巧妙幻化成天河連漢水、喜鵲搭橋、牛郎織女相會的瞬間。 </p>
中秋:標誌以嫦娥逐月為設計元素,還原了中秋賞月、拜月望嫦娥的民間活動,寓意中秋月圓人團圓的美好願景。 </p>
重陽:標誌用一個雙九的圖案,結合中國古老的毛筆畫元素和菊花,寓意歡慶又幸福圓滿的美好生活。
意義
傳統節日形象標誌的“出爐”成為近日國人關注的焦點。
“民族的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文化體現。近年來,洋節入侵併盛行一時,大有中華傳統節日文化覆滅之憂。重振中華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一部分,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節日文化,需要推動力,在眾多的推動力中,形象標誌的設計,是重要的推動。此次挑選出的七大傳統節日形象標誌給每個節日賦予了美的精神,是文化靈魂的一種凝聚。我十分讚賞,認為值得發揚。”退休多年但一直致力於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廣西中華文化促進會名譽主席、原自治區文化廳廳長周民震,充分肯定了為中華傳統節日確定形象標誌的舉措。
自治區文聯副主席韋蘇文稱讚中華七大傳統節日形象標誌“出爐”是一件喜事大事,說明傳統節慶已經喚起了民眾的自覺意識,凝聚了民族精神。
資深文化活動策劃人彭洋認真看完七個形象標誌後,連連稱讚此次活動用具有民俗感的符號體現隆重的節日很有意義。
廣西知名美術家石向東認為,七個形象標誌生動地展現了中國文化、傳統藝術技巧和語言,作品運用了“國畫”、“印章”等元素,以傳統約定俗成的符號,如“元宵湯圓”、“端午粽子”、“七夕鵲橋”、“中秋月亮”、“重陽菊花”等來標誌傳統節日,容易讓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