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漢語寫作與世界文學(上下)》以“漢語寫作與世界文學”為總綱,分別從“作家所理解的世界文學、海外學者眼中的中國作家、世界文學格局中的漢語寫作”三個方面的論題為切入點,匯集了中國及海外作家、學者、詩人、批評家針對當下漢語寫作基本境況所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見解。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漢語寫作與世界文學
- 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
- 頁數:1067頁
- ISBN:7531330253
- 作者:林建法 喬陽
- 出版日期:2006年1月1日
- 開本:32開
- 品牌:春風文藝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林建法,福建連江人。1982年1月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歷任《福建文學》《當代文藝探索》編輯,現任《當代作家評論》主編、編審,渤海大學特聘教授。1982年始一直從事文學批評編輯工作,主要著述有《尋找精靈——文學情感及其他》,譯著有《性與文本的政治——女權主義文學理論》,主編有《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五部,《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1——2004年《文學批評》四部, “新經典文庫”數十部。
圖書目錄
序 格非/001
我與世界文學
中國文學的語言問題
——在耶魯和哈佛的演講 汪曾祺/001
談“敘述” 林斤瀾/006
現代漢語再認識 韓少功/016
小說如是說 王安憶/032
焦慮的馬拉松
——對當代文學的一種描述 張煒/037
福克納大叔,你好嗎?
——在加州大學伯克萊校區的演講 莫言/043
彼岸的浪漫 張承志/049
蘇聯文學的光明夢 王蒙/059
真誠能夠走多遠
——《中國一九五七》題內題外談 尤鳳偉/068
本來該有的自信 李銳/074
重提小說文體的舊話 李國濤/078
我發現自己從黑暗中走出
——《鄭敏詩集合》序 鄭敏/082
審己度人
——讀張愛玲 舒婷/094
洛爾加:橄欖樹林的一陣悲風 北島/102
從“雄辯”到放棄
——讀特郎斯特羅姆有感 于堅/131
故鄉啊,從此失去記憶 賈平凹/138
《柏子》與假定性敘事 格非/146
給安妮·居里安的信 史鐵生/162
布爾加科夫與《大師和瑪格麗特》 余華/166
小說人物漫談二題 蘇重/173
橫看成嶺側成峰 葉兆言/180
愉快的讀書人 馬原/186
“關係”一詞在小說中
——在蘇州大學“小說家講壇”上的講演 鐵凝/195
生命熱情何在
——與我創作有關的一些詞 林白/203
拾貝殼的人 遲子建/210
意外的相逢 范小青/214
垂直的寫作與閱讀
——關於《寒冬夜行人》的感想 殘 雪/219
它來到我們中間尋找騎手 李洱/227
語言的宿命 畢飛宇汪政/236
文學表達的民間資源 阿來/244
庫切三題 李慶/253
小說的當下性和詩意 王小妮/261
語言即神
——感受谷川俊太郎的詩 閻連科/268
對失去漢學中心的焦慮 柏樺/277
聽與說:漢語文學言說的問題史 張 閎/284
“大音希聲”和“寂靜的轟鳴”
——尋求東西方語言哲學對話與溝通的可能性道路 郜元寶/300
作家們的作家
——博爾赫斯及其在中國的影響 季進/317
20世紀中外文學關係研究中的“世界性因素”的
幾點思考 陳思和/330
海外學者眼中的中國作家
當代中國文化的現代性和後現代性 李歐梵/342
想像中國的方法
——海外學者看現、當代中國小說與電影 王德威/358
艷歌行
——葉兆言論 王德威/368
金庸小說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劉再復/381
道義起訴狀
——讀長篇小說《中國一九五七》 吳洪森/390
告別革命,還是繼續銘記?
[美]劉劍梅聶友軍譯季進校/394
歷史的天使:荒誕、精神分裂與怪異 王斑楊才元譯/408
苦竹:兩部中國小說
[美]約翰·厄普代克季進林源譯/426
聖人笑嗎?
——評王蒙的幽默
[德]顧彬(Wolfgang Kubin)王霄兵譯,433
用你的身體寫作
——舒婷詩中的“傷痕文學” [德]顧彬郜積意譯/441
鹽的歌劇
——評李銳的《舊址》 [美]菲利普·甘朋 李國濤譯/450
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授勳演講(節選)
[法]讓·雅克·阿雅貢/453
一百個出自鄉村孤獨的中國詞條
[美]羅格·蓋德曼崔婷譯/455
當詞語超越含義之時
[關]布萊德雷·溫特頓崔婷譯/457
致張新穎談文學語言和現代文學的困境 [日]坂井洋史/460
冷峻客觀的小說:阿城小說的寫作技巧
[法]諾埃爾·迪特萊劉 陽編譯/477
《蒼老的浮雲》英文版中篇集前言
[關]夏洛特·英尼斯殘雪譯 [美]林白芷校1 485
楊煉詩歌中的主觀性 [英]米娜(Mina Bruno) 王秋海譯/490
一棵樹是什麼?
——“樹”、“對話”和文化差異:細讀張棗的《今年的雲雀》
[德]蘇姍娜·格絲商戈令譯/505
世界格局中的中國文學
20世紀中國文學紀事(上) 陳平原/515
20世紀中國文學紀事(下) 洪子誠/523
“文革文學”紀事 王堯/53t
汪曾祺的意義 黃子平/549
從歷史的拯救到歷史的診斷
——林斤瀾論 孟悅/560
從“淮海路”到“梅家橋”
——從王安憶近來的小說談起 王曉明/578
《九月寓言》是一個奔跑的世界
——《心靈世界》第四章 王安憶/606
《馬橋詞典》:敞開和囚禁 南帆/622
敘述的秘密
——讀李銳的長篇小說《萬里無雲》 南帆/633
重讀《活動變人形》 許子東/647
永生的文化精魂
——張承志的時間信仰 黃髮有/654
試說史鐵生 曉華汪政/666
民間的現代之子
——重讀莫言的《紅高粱家族》 王光東,675
背負精神的重擔
——談賈平凹的文學整體觀 謝有順/683
革命、烏托邦與個人生活史
——格非《人面桃花》的一種讀解方式 謝有順/692
鮮血梅花:余華小說中的暴力敘述 倪偉/714
殘雪、余華:“真的惡聲”?
——殘雪、余華與魯迅的一種比較 王彬彬/727
知識分子的另一種書寫姿態
——尤鳳偉小說論 洪治綱/743
探訪人的隱秘心靈
——讀鐵凝的長篇小說《大浴女》 王一川/761
“唯美”的敘述
——蘇童短篇小說論 張學昕/774
反烏托邦的烏托邦敘事
——讀《受活》 王鴻生,790
《花腔》:現代知識氛圍中的小說體裁建構 徐德明/806
打開《羊的門》 張宇/819
王小波與柯希莫男爵 李靜/828
質疑愛情的合法性
——讀方方近期的幾篇小說 賀紹俊/834
打開我們的文學理解和打開文學的生活視野
——從《婦女閒聊錄》反省“文學性” 張新穎劉志榮/841
“民間”的詩性建構
——論呂新長篇新作《草青》的敘事藝術 吳義勤/856
與久違的讀者重逢 徐曉/866
多多:是詩行,就得再次炸開水壩 唐曉渡/873
五位“朦朧詩人”的過去和現在
——關於食指、舒婷、啞默、林莽和梁小斌 張清華/877
作為自傳的昌耀詩歌
——抒情作品的社會學分析 耿占春/899
飛行的高度
——論于堅從《o檔案》到《飛行》的詩學價值 沈奇/916
一次不確定的語言歷險
——麥城的《形上學的上游》 唐曉渡/931
台灣現代詩人抽樣透析 羅振亞/942
劉以鬯:中國意識流小說的先驅 孫宜學/958
灰闌中的敘述 黃子平/q72
“我”在中國的邊緣上
——余光中散文概論 范培松/981
余秋雨:從審美到審智的“斷橋”
——論余秋雨在中國當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孫紹振/990
“散文時代”中的知識分子寫作
——論王充間散文的文學史意義 王堯/1010
遠去的群落 孫郁/1017
在文學創新中被懸置的文化身份 陳曉明/1023
當代小說中土匪形象的修辭變化 蔡翔/1030
關於“尋根文學”的再思考 吳俊/1042
中國大陸與台灣鄉土小說比較論綱 丁帆/1055
我與世界文學
中國文學的語言問題
——在耶魯和哈佛的演講 汪曾祺/001
談“敘述” 林斤瀾/006
現代漢語再認識 韓少功/016
小說如是說 王安憶/032
焦慮的馬拉松
——對當代文學的一種描述 張煒/037
福克納大叔,你好嗎?
——在加州大學伯克萊校區的演講 莫言/043
彼岸的浪漫 張承志/049
蘇聯文學的光明夢 王蒙/059
真誠能夠走多遠
——《中國一九五七》題內題外談 尤鳳偉/068
本來該有的自信 李銳/074
重提小說文體的舊話 李國濤/078
我發現自己從黑暗中走出
——《鄭敏詩集合》序 鄭敏/082
審己度人
——讀張愛玲 舒婷/094
洛爾加:橄欖樹林的一陣悲風 北島/102
從“雄辯”到放棄
——讀特郎斯特羅姆有感 于堅/131
故鄉啊,從此失去記憶 賈平凹/138
《柏子》與假定性敘事 格非/146
給安妮·居里安的信 史鐵生/162
布爾加科夫與《大師和瑪格麗特》 余華/166
小說人物漫談二題 蘇重/173
橫看成嶺側成峰 葉兆言/180
愉快的讀書人 馬原/186
“關係”一詞在小說中
——在蘇州大學“小說家講壇”上的講演 鐵凝/195
生命熱情何在
——與我創作有關的一些詞 林白/203
拾貝殼的人 遲子建/210
意外的相逢 范小青/214
垂直的寫作與閱讀
——關於《寒冬夜行人》的感想 殘 雪/219
它來到我們中間尋找騎手 李洱/227
語言的宿命 畢飛宇汪政/236
文學表達的民間資源 阿來/244
庫切三題 李慶/253
小說的當下性和詩意 王小妮/261
語言即神
——感受谷川俊太郎的詩 閻連科/268
對失去漢學中心的焦慮 柏樺/277
聽與說:漢語文學言說的問題史 張 閎/284
“大音希聲”和“寂靜的轟鳴”
——尋求東西方語言哲學對話與溝通的可能性道路 郜元寶/300
作家們的作家
——博爾赫斯及其在中國的影響 季進/317
20世紀中外文學關係研究中的“世界性因素”的
幾點思考 陳思和/330
海外學者眼中的中國作家
當代中國文化的現代性和後現代性 李歐梵/342
想像中國的方法
——海外學者看現、當代中國小說與電影 王德威/358
艷歌行
——葉兆言論 王德威/368
金庸小說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劉再復/381
道義起訴狀
——讀長篇小說《中國一九五七》 吳洪森/390
告別革命,還是繼續銘記?
[美]劉劍梅聶友軍譯季進校/394
歷史的天使:荒誕、精神分裂與怪異 王斑楊才元譯/408
苦竹:兩部中國小說
[美]約翰·厄普代克季進林源譯/426
聖人笑嗎?
——評王蒙的幽默
[德]顧彬(Wolfgang Kubin)王霄兵譯,433
用你的身體寫作
——舒婷詩中的“傷痕文學” [德]顧彬郜積意譯/441
鹽的歌劇
——評李銳的《舊址》 [美]菲利普·甘朋 李國濤譯/450
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授勳演講(節選)
[法]讓·雅克·阿雅貢/453
一百個出自鄉村孤獨的中國詞條
[美]羅格·蓋德曼崔婷譯/455
當詞語超越含義之時
[關]布萊德雷·溫特頓崔婷譯/457
致張新穎談文學語言和現代文學的困境 [日]坂井洋史/460
冷峻客觀的小說:阿城小說的寫作技巧
[法]諾埃爾·迪特萊劉 陽編譯/477
《蒼老的浮雲》英文版中篇集前言
[關]夏洛特·英尼斯殘雪譯 [美]林白芷校1 485
楊煉詩歌中的主觀性 [英]米娜(Mina Bruno) 王秋海譯/490
一棵樹是什麼?
——“樹”、“對話”和文化差異:細讀張棗的《今年的雲雀》
[德]蘇姍娜·格絲商戈令譯/505
世界格局中的中國文學
20世紀中國文學紀事(上) 陳平原/515
20世紀中國文學紀事(下) 洪子誠/523
“文革文學”紀事 王堯/53t
汪曾祺的意義 黃子平/549
從歷史的拯救到歷史的診斷
——林斤瀾論 孟悅/560
從“淮海路”到“梅家橋”
——從王安憶近來的小說談起 王曉明/578
《九月寓言》是一個奔跑的世界
——《心靈世界》第四章 王安憶/606
《馬橋詞典》:敞開和囚禁 南帆/622
敘述的秘密
——讀李銳的長篇小說《萬里無雲》 南帆/633
重讀《活動變人形》 許子東/647
永生的文化精魂
——張承志的時間信仰 黃髮有/654
試說史鐵生 曉華汪政/666
民間的現代之子
——重讀莫言的《紅高粱家族》 王光東,675
背負精神的重擔
——談賈平凹的文學整體觀 謝有順/683
革命、烏托邦與個人生活史
——格非《人面桃花》的一種讀解方式 謝有順/692
鮮血梅花:余華小說中的暴力敘述 倪偉/714
殘雪、余華:“真的惡聲”?
——殘雪、余華與魯迅的一種比較 王彬彬/727
知識分子的另一種書寫姿態
——尤鳳偉小說論 洪治綱/743
探訪人的隱秘心靈
——讀鐵凝的長篇小說《大浴女》 王一川/761
“唯美”的敘述
——蘇童短篇小說論 張學昕/774
反烏托邦的烏托邦敘事
——讀《受活》 王鴻生,790
《花腔》:現代知識氛圍中的小說體裁建構 徐德明/806
打開《羊的門》 張宇/819
王小波與柯希莫男爵 李靜/828
質疑愛情的合法性
——讀方方近期的幾篇小說 賀紹俊/834
打開我們的文學理解和打開文學的生活視野
——從《婦女閒聊錄》反省“文學性” 張新穎劉志榮/841
“民間”的詩性建構
——論呂新長篇新作《草青》的敘事藝術 吳義勤/856
與久違的讀者重逢 徐曉/866
多多:是詩行,就得再次炸開水壩 唐曉渡/873
五位“朦朧詩人”的過去和現在
——關於食指、舒婷、啞默、林莽和梁小斌 張清華/877
作為自傳的昌耀詩歌
——抒情作品的社會學分析 耿占春/899
飛行的高度
——論于堅從《o檔案》到《飛行》的詩學價值 沈奇/916
一次不確定的語言歷險
——麥城的《形上學的上游》 唐曉渡/931
台灣現代詩人抽樣透析 羅振亞/942
劉以鬯:中國意識流小說的先驅 孫宜學/958
灰闌中的敘述 黃子平/q72
“我”在中國的邊緣上
——余光中散文概論 范培松/981
余秋雨:從審美到審智的“斷橋”
——論余秋雨在中國當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孫紹振/990
“散文時代”中的知識分子寫作
——論王充間散文的文學史意義 王堯/1010
遠去的群落 孫郁/1017
在文學創新中被懸置的文化身份 陳曉明/1023
當代小說中土匪形象的修辭變化 蔡翔/1030
關於“尋根文學”的再思考 吳俊/1042
中國大陸與台灣鄉土小說比較論綱 丁帆/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