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浙派傳統與創新

中國畫-浙派傳統與創新

對於我們的中國畫來說,應該不是什麼“與國際接軌”的問題,而是如何因勢利導而“向國際拓軌”的問題。不可逆轉的“西畫東漸”也將隨之帶來不可逆轉的“中畫西漸”,這或許就是歷史的辯證法……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畫:浙派傳統與創新
  • 作者:范達明
  • ISBN:9787308047128
  • 類別:藝術
  • 頁數:330
  • 定價:25.00元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4月
  • 裝幀:平裝本
  • 開本:880mm×1230mm  1/32
內容介紹,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收入作者1992至2005年14年間撰寫的涉及中國畫話題的研究與評論文章或發言30篇,約30萬字,配有中國畫插圖與相關圖照200餘幅。全書按內容分為“浙派傳統與大家風範”、“中國畫教學與中國畫新軍”、“人物畫家的探索”、“山水畫家的創新”、“浙派花鳥畫的繁榮”、“中國畫與藝術市場”等六輯。1988年以來,作者主持浙江省美術評論研究會暨秘書處工作,1992年以來又為潘天壽基金會聘為該會學術部副主任,本書是作者投入這方面學術活動的個人成果之一,體現了作者積極應對並潛心探究中國畫領域諸多學術課題的一些思考,強調了浙江中國畫近現代以來的傳統優勢與人文精神特色,以及在當今時代環境下創造新的成就的可能性。文章大多立論鮮明,剖析透徹,注重實據,富於邏輯力量,亦不乏獨到見地。2005年以來,作者的一些文章以電子文本登入網際網路BBS後,曾得到中國美協網等相關網站論壇的好評。

目錄

走進中國畫:我的中國畫觀(自序)1
第一輯 浙派傳統與大家風範
深諳傳統精髓發展傳統理論——試論潘天壽對傳統畫論的新貢獻3
1. 應重視對潘天壽畫論本身的研究 3
2. 潘天壽畫論的顯著特色:理論與實踐的一致性 5
3. 潘天壽畫論的基本精神:確保傳統本位 7
4. 潘天壽畫論的新的貢獻:創造獨立品位 14
Ⅰ.藝術本質論 15
Ⅱ.形神一體論 17
Ⅲ.繪畫基礎論 18
(1)寫形理論 18
(2)色彩理論 19
(3)透視理論 20
(4)構圖理論 21
(5)指畫理論 24
(6)題款理論 25
(7)山花合種理論 26
5. 潘天壽畫論的大師意識:自覺歷史地位 28
6. 結束語 30
讀《吳之畫中詩》32
0. 題外話:關於“吳茀之研究” 32
1.《吳茀之畫中詩》的版本特色 34
2.《吳茀之畫中詩》的創作年代 35
3.《吳茀之畫中詩》的標題與書名 43
4.《吳茀之畫中詩》的題材種類 45
5.《吳茀之畫中詩》的思想主題與表現手法 46
6.《吳茀之畫中詩》的價值意義 53
7. 尾聲 58
附錄:《吳茀之畫中詩》目次 60
蒲華的命運:一個一度被美術史遺忘的文人畫大家63
一個非常平民化的充滿生趣的藝術家 63
美術史籍上的蒲華 65
蒲華命運的轉機 69
故里嘉興:蒲華命運的新的轉折點 74
任伯年的人物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意義76
二重性或兼容性:過渡時期人物的過渡性特徵 77
任伯年的畫工性與文人性品格及其花鳥畫的成就 78
畫工性與文人性的兼容性或二重性:任伯年人物畫的過渡性特徵 82
任伯年的人物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意義 88
浙派人物畫的三個來源與三個組成部分90
突破無人之境:浙派人物畫誕生的的社會條件與時代背景 91
浙派人物畫的三個來源 93
1.第一個來源;西洋素描造型方法 93
2.第二個來源:京派人物畫或彩墨人物畫 94
3.第三個來源:傳統中國畫或文人畫的“寫形”方法 98
浙派人物畫的三個組成部分 103
1.從巨觀的審美特徵考察 103
2.從微觀的技法特徵考察 104
小結 108
附註:關於“先天缺乏明確的地域特色” 110
附錄一:關於突破“無人之境”——從50年代國中國畫的情況談起 / 朱金樓 111
附錄二:在繼承文人畫民族傳統基礎上改革中國畫
——50年代前期關於中國畫繼承與改革的立場(八條語錄)/ 潘天壽 115
第二輯 中國畫教學與中國畫新軍
中西藝術關係與中國畫專業教學121
國畫系:65年中的“四起三落”122
中國畫專業教育的絕境:蔡元培、林風眠的“調和說”124
中國畫專業教育的危機與轉機:徐悲鴻的“彩墨說”129
中國畫專業教育的奠基與發展:潘天壽的“距離說”133
未結束語(外“四期三代說”)141
《中國畫六十五年》(續編)編後記144
跨世紀美術新軍的操練——“浙江美協第一回推薦展·中國畫”述評 146
“推薦展”:緣起與展出 146
“推薦展”:作為一種展覽方式 147
“推薦展”:作品巡禮 148
有情、有意、有生氣——“浙江畫院青年畫師作品展”觀後 156
青年人的春天中國畫的春天
——寫在“世紀之春·浙江青年國畫家提名展”開幕之前 164
新世紀中國畫的春天——讀浙江青年國畫家及其作品 168
何興泉與王犁:人物造型“結構”及其他 168
吳揚性情:從閨房麗質到廣場眾生 172
山水景觀:從人造園林返回真山真水 176
花鳥畫:傳統風範與詩意 182
第三輯 人物畫家的探索
古儀新容論191
繪畫的幸運 191
命運:氣候與環境 192
命運:兩個14年 193
遠古神話中的女神:古儀創作的準備期或萌芽期 194
花香鳥語中的女性:古儀創作的發跡期或興盛期 204
歸真返璞的新感覺:關於古儀的“拼貼水墨畫” 212
結論:女性主義風格及其他 215
中國人物畫探索的新路——唐勇力中國人物畫特徵簡論 219
在圖式結構與藝術語言上全然逆反文人畫傳統 221
在溯源與師承上並非無跡可尋 223
在題材選擇與表現內涵上獨宗北方與唐代 224
“唐勇力現象”剖析 228
看吳憲生水墨人體藝術隨感 230
用中國畫藝術語言表現歷史題材與歷史人物
——在“新世紀中國人物畫研討會”上的發言 232
飲茶品茗趣味多——張衛民水墨人物“茶趣圖”品讀 234
準確·鮮明·生動:關於“顧生岳速寫”242
第四輯 山水畫家的創新
大師意識、程式與非程式以及“筆墨”及“零”之關係
——在“姜寶林筆墨展”座談會上的發言 249
一種平實的藝術作風——看“杜高傑作品展” 252
第五輯 浙派花鳥畫的繁榮
秋去春來意氣風發——讀張偉民、盧勇的兩幅金獎花鳥畫 257
花有清香月有陰——讀葉尚青的畫有感 260 .
中國花鳥畫的概念與新時期浙江花鳥畫的邊緣重組263
在“浙江省首屆花鳥畫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278
在中西兩大繪畫體系衝撞下曲折發展——中國花鳥畫百年回眸隨想 281
大幅花鳥畫的挑戰性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浙江花鳥畫獻禮展”座談會上的發言 291
幾點看法——讀《中國花鳥畫》創刊號 293
第六輯 中國畫與藝術市場
藝術品的價值與藝術品的拍賣297
拒絕“媚俗”302
書畫市場:原作與複製品304
一個令人神往的“構想” 304
構想與現實:書畫藝術品與日用小商品的比較 305
書畫藝術品的消費需求 306
書畫原作市場的兩難之境 307
書畫市場振興的起點是推出書畫名作、原作的複製品 308
藝術複製品的文化價值與文化意義 310
從手工複製走向信息複製 311
附錄:書畫藝術原作的複製品個案實錄(7例) 313
本書各篇文章寫作、發表情況索引 315
主要參考文獻(含圖片來源)320
後記 32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