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第二卷)

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第二卷)

《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第二卷)》是2004年5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第二卷)
  •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801901675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編輯推薦

在一個互依互存的星球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文明能獨自達到可持續發展的境界,除非全人類都從貧困,不公和不發達狀態解放出來。可以說,世界之初的約堡會議給予世人的是這個世界走可持續道路的意願但不是決心,是希望但不是信心。總之,它留下的是懸殊念。   在如此背景下,中國對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不能不引人注目:中國經濟處於持續的高速增長之中。隨之而來的人口,資源消耗,生態壓力,社會差異等也在持續上升之中。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中國正進入一段*狹隘的通道之中。這是空前的考驗。   對於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新的世紀初期會有空前嚴峻的挑戰,但是同樣也已經開始了新的努力,它需要新的技術、新的政策、更需要新的制度及新的理念。

內容簡介

此書為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第二卷,重點是對中國的環境與政策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與評論。此卷的重點為中國生態問題。 公共利益和公共資源是我們長期關注的問題。在市場化進程快速推進而法律尚不完善的今天,一些強勢經濟利益集團獲取的超額利益往往以弱勢社會群體的利益和生態環境的破壞為代價,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存在的矛盾。為此,關注弱勢方的聲音特別必要。按照原有的計畫,本書的編寫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同領域學者交流的過程,這一目標部分地達到了,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在本書的內容中。 本卷作者範圍已由第一卷的生態環境與經濟領域的專家擴大到哲學、法學等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型官員。這種交流的結果使本卷評論的內容和視角更為廣泛和開闊。

圖書目錄

序言
前言
引 言(英)
第一篇 總  論
第一章 中國環境與發展評論——從突進走向協調
  一 引言:約翰內斯堡峰會留下的懸念
  二 只有可持續發展才是硬道理
  三 剝奪農民即是破壞生態環境
  四 政府角色轉變是可持續發展的制度保證
  五 結束語
第二章 中國環境與發展態勢分析
  一 中國現階段經濟成長的基本特點
  二 2000年以來的社會形勢特點與趨
  三 中國生態環境態勢分析
  四 中國環境污染態勢分析
第二篇 可持續發展是硬道理
第三章 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經濟損失
  一 中國環境破壞的經濟損失
  二 中國環境破壞經濟損失計量的能力
  三 必須將環境影響分析納入綜合決策
  四 將環境成本納入經濟決策必須解決的幾個問題
  五 結論與建議
第四章 GDP與綠色國民經濟核算
  一 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關係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非典”5I發的反思
  (二)GDP在反映經濟成長方面具有片面性
  (三)現行國民經濟核算不適應可持續發展
  (四)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的重要性
  二 中國資源耗減成本與環境降級成本核算
  (一)資源耗減成本與環境降級成本的含義及結構
  (二)中國資源環境成本核算研究結果
  (三)中國資源環境成本核算的實證分析
第三篇 環境與農業、農村可持續發
第五章 環境與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
 一 來自歷史和國際的經驗教訓  
  (一)主要已開發國家和地區農業與農村發展政策
  演變及其與環境的關係
(二)歐美農業和食品產業發展中兩類特殊的生物與
  環境安全問題
(三)關於可持續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和實踐的綜合
  分析與評價
(四)已開發國家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環境政策
  評析與借鑑
  二 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環境代價與可持續發展綱要
(一)瞻前顧後與現實迷惘
(二)農業農村發展重大制約因素分析與評價
(三)新世紀中國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綱領
第六章 內蒙古草地利用方式回顧
  ——理論與實踐的反思
  一 對內蒙古草地生態系統的重新認識
  二 內蒙古草地退化機理的表現形式
  三 對內蒙古草原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思考
第七章 中國農村能源與環境問題
第八章 中國食品安全戰略分析
第四篇 生態環境管理體制與政策評價
第九章 中國林業需要建立一個科學的森林管理體系
第十章 提高森林整體質量。推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第十一章 中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問題研究
第十二章 中國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綜合評述
第十三章 沒有濕地就沒有水
第十四章 沙塵暴
第五篇 公共資源、公共管理與公眾參與
第十五章 走向公共管理的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第十七章 中國風景名勝區管理制度的發展與面臨的選擇
第十八章 中國的環境NGO:在參與中成長
第六篇 專  論
第十九章 可持續發展呼籲民主與法制
第二十章 經濟主義批判
第二十一章 環境價值:非市場物品與服務價值計量
第二十二章 環境政策邊緣化現實與改革方向辨析
第二十三章 解決公共事物運營難題的新思路
第二十四章 水權塑造與水權屬性的法學分析
第二十五章 木材生產和貿易呼喚認證與道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