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書中各章是以作者在法蘭西學院所作的系列講座(1994年)為基礎改寫而成,1999年先以法文出版,英文版於2002年推出,此次中文版首次問世。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
- 作者:(美)孔飛力
- 譯者:陳兼 /陳之宏
- ISBN:9787108045775
- 頁數:150
- 定價:35元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3-10
- 裝幀:平裝
出版信息,內容介紹,作者介紹,目錄,
出版信息
作者: [美]孔飛力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原作名: 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譯者: 陳兼 陳之宏
出版年: 2013-10
頁數: 150
定價: 35.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孔飛力著作集
ISBN: 9787108045775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原作名: 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譯者: 陳兼 陳之宏
出版年: 2013-10
頁數: 150
定價: 35.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孔飛力著作集
ISBN: 9787108045775
內容介紹
孔飛力以政治參與、政治競爭、政治控制為主軸,將中國現代國家形成與發展的“根本性議程”歸結為三組相互關聯的問題或矛盾:政治參與的擴展與國家權力加強之間的矛盾(本書第一章);政治競爭的展開與公共利益的維護之間的矛盾(第二章);國家的財政汲取能力同地方社會財政需求之間的矛盾(第三章)。這三組問題並非始於清代,而是歷朝歷代都要面對的,但卻跨越了朝代鼎革一直存在到帝制晚期,並在帝制崩潰後繼續成為20世紀中國現代國家構建時的基本問題。
孔飛力認為,當政治環境的變化對社會形成重大威脅時,人們便會圍繞著種種“根本性議程”開始形成共識。在中國帝制晚期,深植於歷史文化之中的種種知識資源,是在怎樣的歷史環境下,經過哪些人的努力,導致了向著現代性、具有中國特質的“現代國家”漸次發生轉變?孔飛力通過論述魏源、馮桂芬、梁啓超、章太炎等人的思想,結合晚清以來相關的歷史敘事,較為巨觀地回應了這一問題。
孔飛力對這部《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非常自負。相對於孔的另外三部專著和其他專題論文,這本書確實很不尋常,此書的初稿是講座稿,孔飛力別的論著均為實證研究;在本書中作者試圖對一些較為巨觀的問題作出正面回答,而不再隱藏在具體問題的研究背後。總的來說,孔飛力治學的宗旨,他所思考的核心問題,在此書中有最為直接的展現。
作者介紹
孔飛力(Philip Alden Kuhn, 1933- ),是美國及西方中國史研究中人們公認的一位大家,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歷史系和東亞語言文化系講座教授。他於1964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當費正清教授1977年從哈佛大學榮退後,孔飛力由芝加哥大學轉回母校接替費正清留下的空缺,一直任教至今。他曾擔任過芝加哥大學遠東語言文化系主任,哈佛大學東亞研究委員會主席;獲得過包括古根漢姆學術研究獎在內的多種學術榮譽,並是美國藝術人文科學院院士。
孔飛力精於概念分析、重視運用中國原始檔案,具有良好的中國語言基本功。孔飛力等第二代中國學家注意從新的理論視角解釋過去被簡單地理解為“西方衝擊”下發生的重大事件。80年代以後的中國改革開放,中美學術交流的正常化,使其獲得直接接觸中國史料檔案的機會。這些都為孔飛力的中國學研究提供了歷史機遇。
孔飛力著作不是很多,每一本書之間出版的間隔都很長,但每一本著作問世都引起轟動,是名副其實的“十年磨一劍”。他的學術著作主要有:《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海外中國人》。他還參加過費正清主編的《劍橋中國晚清史》和《劍橋中華民國史》若干章節的編撰。
目錄
譯者導言/陳兼、陳之宏
中文版序言/孔飛力
導論
第一章 政治參與、政治競爭和政治控制
——根本性問題和魏源的思考
第二章 從太平天國事變到戊戌變法
——馮桂芬與歷經磨難的變革進程
第三章 從耒陽暴亂到農業集體化
——根本性議程的時代跨越
第四章 19-20世紀中國現代國家的演進
——根本性議程的改造與再改造
致謝
譯者後記/陳兼、陳之宏
參考書目
索引
中文版序言/孔飛力
導論
第一章 政治參與、政治競爭和政治控制
——根本性問題和魏源的思考
第二章 從太平天國事變到戊戌變法
——馮桂芬與歷經磨難的變革進程
第三章 從耒陽暴亂到農業集體化
——根本性議程的時代跨越
第四章 19-20世紀中國現代國家的演進
——根本性議程的改造與再改造
致謝
譯者後記/陳兼、陳之宏
參考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