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科學產能評估體系與調控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國礦業大學,由聶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煤炭科學產能評估體系與調控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聶銳
- 依託單位:中國礦業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受資源、安全、科技、環保、效益和國際化等因素的約束,學術和政府各界一直在提出煤炭工業發展科學化水平的問題。由於煤炭投資衝動、產能形成滯後市場變化和大量資產不可轉移性等風險,如何引導和控制產能的問題倍受關注。本課題在掌握煤炭生產、需求、運輸、儲備、國際化等資料基礎上,利用統計分析、博弈分析、指數評價、情景預測和系統動力學等方法,分析煤炭產能形成的複雜原因和傳導路徑,從而構建煤炭科學產能評價的理論、方法體系和評價模型,對我國煤炭產能進行動態分析評估。通過6個因素約束下的目標情景設計,確定煤炭產能的界限值和推進度,利用系統動力學方法進行情景模擬。同時,研究煤炭產能可持續調控政策工具平台和實施範式方案等,生成出煤炭科學產能巨觀政策體系。本課題擬創新煤炭產能評價體系和模型,達到調劑煤炭產能、理順煤炭市場供給關係、引導煤炭產業結構最佳化、規避產業發展的風險,實現煤炭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增長方式的根本改變。
zhua曲子白渡白顆
結題摘要
化解過剩產能作為煤炭產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實現中國煤炭總量控制與供需結構再平衡的內在要求。本書以中國煤炭產能為研究對象,綜合利用統計分析、指數評價、系統動力學與情景分析等方法,對中國煤炭科學產能的評估體系及其調控政策展開系統性研究。 本課題研究內容如下:一是基於中國煤炭生產現狀及其產能過剩的表現特徵,分析了煤炭產能過剩的程度,界定煤炭產能利用率的合理區間;二是煤炭產能過剩的成因機理研究,基於利益相關者的視角將企業、政府和市場納入研究架構,實證分析了我國煤炭產能過剩的主導因素,解決了煤炭市場的秩序問題,提出了“化解產能過剩依靠行業自律在長期內是無效的”觀點;三是煤炭產能過剩的傳導效應,分別從長期傳導和短期衝擊兩個維度,研究了煤炭產能過剩對我國巨觀經濟以及下游主要耗煤產業的傳導效應,提出了縱向關聯產業產能協同治理的觀點;四是煤炭科學產能的綜合評價,該部分基於PSR評價機制將變權方法與TOPSIS方法有機融合,提出了煤炭產能評價指標“變權”處理的新觀點,構建了煤炭產能的動態評價機制、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初步形成了用於分析和監測煤炭產能運行狀況的工具;五是利用系統動力學與情景分析方法,分析了“十三•五”期間中國煤炭產能可能的演化趨勢,認為煤炭產能過剩形勢仍將持續,落後產能的退出與新建產能的源頭治理十分緊迫;六是煤炭產能調控政策與保障措施研究,基於煤炭產能調控路徑的仿真研究,測算了各調控方案的去產能潛力,進而從煤炭總量控制、資源整合、落後產能退出、煤炭投資約束、產能建設標準化等方面提出了煤炭產能的調控路徑與政策體系。 本課題立足政府視角,科學分析了我國煤炭產能波動及其影響機制,構建了煤炭科學產能評價體系及模型,建立了煤炭產能預測的有效方法,形成了我國煤炭產能的調控機制,研究成果對矯正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引導煤炭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促進煤炭產業供給側改革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