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工商學院煤炭產業發展與創新研究基地

山東工商學院煤炭產業發展與創新研究基地建立了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競爭創新、自我發展的運行機制。並充分利用基地刊物《煤炭經濟情報》,搭建學術交流平台以及與企業之間的聯繫,尋求戰略性合作與資源;成立了煤炭人才培訓基地,定期為各大煤炭企業集團提供管理、政策培訓;為了基地的長足發展,基地加強與國家安全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的聯繫,尋求更多的科研項目;加大對外開放程度,加強對外的學術交流,實行訪問學者制度,聘請省內外著名學者、專家來基地做高水平學術講座和短期工作,聘任一批兼職 和客座 教授,定期來基地進行學術交流和指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工商學院煤炭產業發展與創新研究基地
  • 主管部門:山東工商學院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已經形成了煤炭產業經濟與管理、煤炭安全管理、煤炭資源與環境管理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發展歷史

山東工商學院煤炭產業發展與創新研究基地是山東工商學院的特色研究基地之一,2006年基地被評為山東省“十一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經過五年的建設,2011年基地被評為山東省“十二五”高校強化建設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科研條件

山東工商學院煤炭產業發展與創新研究基地注重基礎條件的建設,努力為科學研究創造良好的資料查詢和收集條件。現有辦公室8間,計算機室1個,編輯部室1個,資料室1個,面積總計534平米,基地資料室有中文外文圖書1.5萬冊,中外報刊218種,實現了資料在線上檢索,並自建了煤炭經濟特色文庫,基地儀器設備價值106.409萬元,利用率達95%。研究基地已經建立並開通了自己的網站,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網、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網、中國煤炭信息網保持聯繫。

科研成就

山東工商學院煤炭產業發展與創新研究基地研究人員一直致力於研究煤炭產業發展與創新,研究成果顯著,“十一五”期間,基地專兼職研究人員作為第一負責人承擔科研項目132項,進賬經費1136.9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國家軟科學項目1項;出版著作15部;發表學術論文213篇,在CSSCI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30篇;獲省部級獎勵24項,其中獲得“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特等獎一項,“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項,“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一項、二等獎3項,“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基地先後承辦國際學術會議3次,國內學術會議5次。
煤炭產業經濟與管理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系統研究煤炭工業體制改革與產業政策、煤炭市場結構與市場行為、礦區發展戰略、煤礦技術創新管理、煤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煤炭企業財務管理、煤炭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管理、煤炭企業內部審計與節能減排等現實的管理問題。本研究方向在煤礦企業系統管理複雜性研究、技術創新管理和成本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論突破,對解決我國煤礦企業系統管理複雜性問題、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重大借鑑作用。部分研究成果已經套用於煤炭行業、企業、主管部門和政府決策,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該方向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技術創新進化研究”1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格空間信息熵尺度的煤礦企業系統管理複雜性測度理論與方法研究”,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於協同成本管理理論的煤電供應鏈企業收益協調機制研究”和“中國煤炭資源戰略儲備及其調控機制研究”1項。承擔及完成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社科規劃基金、國家安全生產科技計畫等省部級項目15項,企業委託項目40項,到帳經費643.38萬元。在《管理科學學報》《煤炭學報》《中國煤炭》《煤炭經研究》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2篇,出版學術著作6部,獲省部級獎勵10項。
煤炭安全管理 本研究方向系統研究煤炭企業安全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煤礦安全評價方法、煤礦安全評價的指標體系、煤礦事故的預防理論與方法、煤礦事故的安全監察方法、煤礦事故的機理及影響因素和礦井通風安全與可視化等問題。在煤礦通風安全與可視化系統、煤炭安全管理理論與方法、煤礦事故的預防理論與方法、煤礦安全評價的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理論創新。研究成果套用於煤炭企業,取得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該方向取得了許多標誌性的成果。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礦井通風可視化中的建模與實時模擬的並行處理問題研究”1項,完成國家軟科學項目“基於國民經濟安全戰略下的我國煤炭資源安全戰略研究”1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礦井通風安全感知可視化及協同處理研究”1項,承擔及完成省自然基金、省社科規劃基金、國家安全生產科技計畫等省部級立項22項,企業委託課題18項,到帳經費210.5萬元。在《中國安全科學學報》《中國工業經濟》《煤炭學報》《中國煤炭》《煤炭經研究》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2篇,出版學術著作2部,獲省部級獎勵5項。
煤炭資源與環境管理 本研究方向從資源和生態的角度,系統研究礦產資源資產化管理、礦產資源評估、礦區生態規劃、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礦區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以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為主要目標,在研究礦區可持續發展理論、煤炭資源開發、區域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重大理論及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具有特色,並具有較大的理論創新,對解決我國礦區生態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該方向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島地區生態經濟模型及其實證研究”1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典型礦區生態產業發展模式研究”1項,承擔及完成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社科規劃基金、國家安全生產科技計畫等省部級項目10項,企業委託項目21項,到帳經費283萬元。部分研究成果選編為內部決策參考資料,已被政府有關部門採納,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系統理論與實踐》《生態學報》《煤炭學報》《中國煤炭》《煤炭經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9篇,出版學術著作3部,獲省部級獎勵5項。

人才培養

圍繞全國和山東煤炭產業發展的需要,基地研究人員不斷強化理論研究與實際問題研究,努力構建高水平學術研究平台,造就了一支學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研究隊伍。基地現有科研人員31人,其中專職19人,兼職12人。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有達到7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