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產階級的成長壯大(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

中國無產階級是伴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和中國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而成長壯大起來的。它比中國資產階級的產生更早,社會力量和社會基礎也更廣大。中國最早的產業工人誕生於19世紀中葉的外國資本在華企業。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興起,清政府開辦了近代軍事工業,也產生了一批產業工人。70年代以後,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開始投資於新式工業,又產生了一批產業工人。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帝國主義對華資本輸出的增加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中國工人階級的數量也隨之增加。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全國產業工人約有60萬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西歐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侵略,加之全國為反對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而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的有力推動,中國民族工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產業工人的人數迅速增長。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已發展到200萬人左右。中國無產階級較之其他國家的無產階級,除具有世界無產階級的富於組織性和紀律性外,還有其特殊的優點:第一,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性更堅決、更徹底,除少數工賊以外,整個階級都是革命的。第二,中國無產階級高度集中,大多數集中在沿海沿江的一些大城市和大型企業中,易於形成強大的政治力量,有利於整個階級的團結戰鬥。第三,中國無產階級大多數來自破產的農民,和廣大農民有著天然的聯繫,便於和農民結成親密的聯盟。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無產階級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弱點,例如人數較少,文化水平較低,受封建的小生產的影響較深。隨著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無產階級隊伍逐漸成長壯大,日益成為近代中國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