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焊接終身成就獎是2001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設立的獎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焊接終身成就獎
- 解釋:我國焊接學術界的最高榮譽
- 設立時間:2001年
- 設立單位: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
背景
歷年獲獎者
潘際鑾,男,1927年12月24日生。江西瑞昌市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國際焊接學會副主席、中國焊接學會理事長、中國機械工 程學會副理事長,1984年獲國家創造發明一等獎。
關橋,1935年7月2日出,山西省太原市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主任。曾任中國焊接學會理事長,國際焊接 學會(IIW)副主席和學術委員會委員,1988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89 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2年獲航 空工業最高獎——航空金獎,1996年獲光華科技基金一等獎,1998年獲何梁何利科技獎,先後5次獲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低應力無 變形焊接”理論的創始人。
徐濱士,男, 1931年3月於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製造與焊接專業畢業,裝甲兵工程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裝甲兵工程學院副 院長。少將,中國工程院院士。裝備維修工程、表面工程和再製造工程領域專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7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 項,省部級及軍隊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4項。
林尚揚,男,1932年3月16日生於福建省廈門市。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專業畢業。現任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技術 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先後獲得國家發明創造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等獎項。
宋天虎,男,1940年8月生,天津大學機械系畢業。曾任哈爾濱焊接研究所所長、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機械工業部科技與質量司司長,現任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焊接協會副理事長。
吳林,男,1959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專業 。曾先後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焊接學會前任理事 長,現任執委,國際焊接學會副主席,執委。
陳劍虹,男,浙江杭州籍,1937年6月生。清華大學焊接專業畢業,甘肅工業大學校長,第6屆全國人大代表,第8至10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全 國焊接學會專委會主任,理事,常務理事,副理事長、理事長。
陳丙森,1933年7月生, 江蘇揚州人,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 曾擔任過清華大學焊接教研室副主任、機械工程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黨委 委員等工作,自1990年迄今被選為中國焊接學會副理事長,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 1990~1995年期間還兼任'數值分析和CAD/CAM'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90 年代被勞動部聘為'鍋爐壓力容器安全技術鑑定委員會'委員。陳丙森參與主持了大直徑厚壁管全位置自動焊機等多個項目,榮 獲國家多項獎勵。
侯立尊,男,1923年生,天津市電焊條廠原總工程師、技術廠長,金橋焊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我國著名焊條製造專家 ,第六、七、八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十多年來,累計向社會公益事業捐款3000多萬元。2005年11月20日,榮獲首屆"中華慈善獎"。
史耀武,1940年11月26日生於北京,西安交通大學畢業。1991年由國家教委和勞動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回國留學人員榮譽證書, 1992年起享受 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起在北京工業大學工作。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學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 中國電工技術 學會電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吳祖乾,男 1935年12月生,高級工程師。1963年在蘇聯莫斯科包曼高等工業大學獲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歷任上海汽輪機鍋爐研究所材料研 究室副主任;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材料與工藝研究室主任、副總工程師等。他參與了秦山300MW和600MW核電工程一迴路主設備材料與 焊接技術研究,任研製攻關組負責人之一,獲得多項核電科技成果獎,獲上海市核電辦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