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回響中國政府關於保護文化遺產的號召,2010年11月09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在上海世博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出版發行中英文雙語版本的《中國瀕危文物紅色目錄》。
紅色目錄,制定背景,重要意義,主要內容,法律保障,
紅色目錄
紅色目錄旨在幫助博物館、收藏者、文物藝術品交易商、海關和其他執法人員甄別非法出境的中國文物。 為便於甄別,目錄展示了非法交易中常見的十餘類中國文物。國際博物館協會與中國博物館協會呼籲博物 館、收藏者、文物藝術品交易商以及相關機構和個人,在尚未徹底了解其來源之前不要購買這類文物。由 於中國文物豐富多樣,本目錄並未涵蓋全部類別,因此涉及中國文物交易均應慎重對待。
制定背景
2、國際博物館協會與中國博物館協會呼籲博物館、收藏者、文物藝術品交易商以及相關機構和個人,在尚未徹底了解其來源之前不要購買這類文物。
重要意義
1、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產反映了其幾千年來源遠流長的文化。保護這些文化遺產、讓它們不至散失,為子孫後代留下福祉,是國內及國際人士的共同職責。
2、該目錄使用的圖示不都是非法流失的文物,僅起到對比甄別的參考作用。也有如河北曲陽縣某遺址的“五代彩繪石雕武士像”曾在1995年被非法偷盜並流出,後於2000年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現身,經中國政府交涉於2001年歸還。
3、由於一些文物直接從地下墓葬被盜掘,沒有任何相關文獻照片,難以調查取證,給文物追索帶來巨大難題。就目前來看,在國際上保護中國文物最為有力的武器仍然是1970年簽訂的UNESCO公約。1970年前流失的文物,諸如圓明園獸首,仍然需要通過大量基礎性工作而不是情緒化的操作手段來實施追討。
4、中國的博物館與相關機構應建立中國文物檔案,有效地記錄藏品,只有這樣才能對文物有清楚的了解,也可以製成手冊發放給海關人員,幫助他們在工作中有效防止文物流失。
5、這份紅色目錄旨在幫助各國海關、警察局、博物館和文化遺產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文物收藏者等,甄別受到中國國內及國際法律保護又極易被盜掘走私的文物類型。這些類別的文物通常是藝術品市場上非法走私販運的目標。
主要內容
1、該目錄有中英文兩種版本,列舉了陶瓷器、雕塑、金屬器、民俗文物、玉石器、書畫、銘刻、碑帖拓片、圖書文獻、建築構件、漆器、錢幣、服飾等13個種類的文物,年代下限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前。
2、目錄由一個國際專家小組負責編撰,並得到了美國國務院教育和文化交流司以及瑞士聯邦文化辦提供的協助。
3、近年來走私中國文物的形勢日益嚴峻,紅色目錄展示的文物通常是藝術品市場上非法走私販運的目標,它的出版旨在打擊非法走私盜掘行為,便於相關人員甄別受到國內及國際法律保護的文物類型,有利於提高博物館界和社會公眾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
4、紅色目錄並不針對某樣特定的遺失文物,而是對那些特別容易受到侵害的、並受到所在國法律系統或者國際公約保護的文物類型的認定。紅色目錄並非文物索回工具,它是為了將來更好地保護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