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濕地植被與植物圖鑑

中國濕地植被與植物圖鑑

《中國濕地植被與植物圖鑑》是2020年6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集類工具書,由趙魁義等編著。

該書是野外識別濕地植被與植物的工具書。全書共收錄中國濕地植被型59個群系67個群叢,以及常見的濕地植物659種(含變種和變型)。全書分3章,第一章簡述了中國濕地資源及其保護現狀和濕地植物生態學特徵;第二章以彩色照片展示了中國濕地植被型:森林濕地植被型、灌叢濕地植被型、草叢濕地植被型、淺水濕地植被型、紅樹林植被型、鹽沼植被型等;第三章介紹了中國濕地常見的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別名、識別特徵、生境、中國國內地理分布和物種價值等,內容簡明扼要、通俗易懂,並給出了濕地植物及其分類學特徵部位(花、果等)的照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濕地植被與植物圖鑑
  • 外文名:Wetland Vegetation and Plants in Colour, China
  • 作者:趙魁義、姜明、田昆、婁彥景
  • 題材:沼澤化地-植被植物
  • 語言:中文
  • 出版時間:2020年6月1日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地:北京
  • 頁數:466 頁
  • 字數:1035千字
  • ISBN:9787030626646
  • 類別:圖集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CIP核字號:2019233518
成書過程,編寫背景,編寫情況,出版工作,內容說明,書籍目錄,社會評價,編寫人員,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編寫背景

濕地是地球上介於水陸之間的獨特的生態系統,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濕地植物是濕地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濕地分類的基礎。《中國濕地植被》記錄了中國16個濕地植被型(亞型)140個群系191個群叢,1642種濕地植物;《中國沼澤志》記錄了濕地植物約2043種;《中國濕地資源總卷》記錄了濕地植物約2315種。濕地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態服務價值,其中,野生稻是水稻的近緣祖先,在廣東、廣西、雲南、海南、中國台灣等江河湖濱、池塘和稻田可見,為遺傳育種研究所必需,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科學價值。蓮,又名荷花,多年生水生觀賞植物,其根狀莖叫藕,種子叫蓮子,皆可食用;藕、藕節、蓮房、葉皆可藥用。蓮在全國各地有栽培,黑龍江省同江市和饒河縣等有面積可觀的野生蓮分布區。蘆葦產全國各地,生於江、河、湖、沼澤、池塘、溝渠沿岸和低濕地,為全球廣泛分布的多型種。蘆葦是重要的造紙原料及編席、織簾和建棚材料。此外,尚有許多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觀賞、藥用、食用等野生濕地植物資源等待人們去發現、識別、研究和為人類做出新貢獻。
瑞典植物分類學創始人林奈(Linnaeus)說“分類和命名是科學的基礎”。識別濕地植物是濕地科學研究的基礎。趙魁義和研究生在濕地考察工作中,深感認識和識別植物的重要性。濕地中常見外形相似的多年生水生或濕生草本植物,如莎草科薹草屬植物(葉條形或線形極其相似;初春抽穗開花,花和果很小,甚至以毫米計),在野外識別非常困難。

編寫情況

編寫圖鑑的想法得到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宮鵬教授立項——“中國濕地植被與植物圖鑑”(2008年)支持;2013年又得到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姜明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中國沼澤濕地資源及其生態環境效益綜合調查”及中國科學院“天地生”主題系列科普產品項目的支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先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興土先生為該書作序,同時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何興元所長、呂憲國研究員等同志在書稿編撰過程中給予了意見,同時同行友人在照片徵集中給予了支持和幫助。

出版工作

2020年6月1日,《中國濕地植被與植物圖鑑》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出版工作人員及單位
責任編輯
責任校對
責任印製
封面設計
馬俊、付聰
鄭金紅
肖興
北京美光設計製版有限公司

內容說明

  • 關於科、屬、種命名及排列
該圖鑑中給出的濕地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及所屬科名主要參考《中國植物志》,部分參考地方植物志和檢索表,如《東北苔類植物志》《東北蘚類植物志》和《東北植物檢索表》。苔蘚植物門科的順序採用《中國蘚類植物屬志》(陳邦傑等,1963)中的系統,蕨類植物門科按秦仁昌系統(1978)排序,裸子植物門科按鄭萬鈞系統(1978)排序,被子植物門科按恩格勒系統(1964)排序。種均按拉丁名字母順序排列。
  • 關於物種分布
第二章中濕地植被型和第三章濕地植物僅列了在中國的分布,其中第三章濕地植物的分布只列到省級,分布範圍較廣時,用華中、西南、西北、東北等表示。
  • 關於物種價值
物種價值即為物種用途。濕地植物豐富多彩,用途多種多樣。直接為人類利用的,用“食用”“藥用”“蔬用”(可作蔬菜)等表示;可作為家禽飼用植物、家畜用牧草等的,用“飼料”表示;可製作家具的,則用“材用”表示;富含纖維的,也以“造紙”表示;具有防風護岸功能的,用“護岸植物”表示;單種屬植物、孑遺種、古近紀和新近紀殘留種、珍稀瀕危植物、野生稻等具有重要遺傳研究的,以“種質資源”予以表示等。尚無利用記錄的物種,用“待研究”表示。有毒植物會注以“(有毒,應謹慎)”予以警示。

書籍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編寫說明
第一章 我國濕地資源概況 1
一 濕地資源及其保育現狀 2
二 濕地植物的生活型分類系統及濕地植被型 4
三 濕地植物的生態學特徵 6
(一)濕地植物形態結構的適應 6
(二)濕地植物營養方式的適應 7
(三)濕地植物繁殖方式的適應 7
(四)紅樹植物泌鹽結構的適應 8
第二章 我國濕地植被型 11
一 森林濕地植被型 12
二 灌叢濕地植被型 22
三 草叢濕地植被型 32
四 淺水濕地植被型 70
(一)漂浮植被亞型 70
(二)根生浮葉樹皮亞型 73
(三)沉水植被亞型 83
五 紅樹林植被型 88
六 鹽沼植被型 95
第三章 我國常見的濕地植物 109
一 台蘇植物門Bryophyta 110
1. 毛葉苔科Ptilidiaceae 110
2. 泥炭蘚科Sphagnaceae 110
3. 真蘚科Bryaceae 112
4. 皺蒴蘚科Aulacomniaceae 112
5. 青蘚科Brachytheciaceae 113
6. 錦蘚科Sematophyllaceae 113
二 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114
1. 水韭科Isoetaceae 114
2. 木賊科Equisetaceae 114
3. 紫萁蕨科Osmundaceae 116
4. 水蕨科Parkeriaceae 116
5.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117
6. 槐葉苹科Salviniaceae 117
三 裸子植物門Gymnospermae 118
1. 杉科Taxodiaceae 118
四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120
(一)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120
1. 楊柳科Salicaceae 120
2. 樺木科Betulaceae 123
3. 蕁麻科Urticaceae 125
4. 蓼科Polygonaceae 125
5. 番杏科Aizoaceae 138
6.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138
7. 藜科Chenopodiaceae 144
8. 莧科Amaranthaceae 150
9. 毛茛科Ranunculaceae 151
10. 睡蓮科Nymphaeaceae 165
11. 金魚藻科Ceratophyllaceae 170
12. 三白草科Saururaceae 170
13. 藤黃科Guttiferae 171
14. 茅膏菜科Droseraceae 172
15. 罌粟科Papaveraceae 172
16. 十字花科Cruciferae 174
17. 景天科Crassulaceae 178
18.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179
19. 薔薇科Rosaceae 180
20. 豆科Leguminosae 194
21. 酢漿草科Oxalidaceae 209
22. 牻牛兒苗科Geraniaceae 210
23. 蒺藜科Zygophyllaceae 214
24. 大戟科Euphorbiaceae 215
25. 芸香科Rutaceae 216
26. 楝科Meliaceae 217
27. 槭樹科Aceraceae 218
28. 鳳仙花科Balsaminaceae 218
29. 錦葵科Malvaceae 219
30. 梧桐科Sterculiaceae 221
31. 堇菜科Violaceae 221
32. 檉柳科Tamaricaceae 223
33. 葫蘆科Cucurbitaceae 225
34. 千屈菜科Lythraceae 226
35. 菱科Trapaceae 226
36. 海桑科Sonneratiaceae 230
37. 紅樹科Rhizophoraceae 231
38.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 233
39. 柳葉菜科Onagraceae 234
40. 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236
41. 杉葉藻科Hippuridaceae 237
42. 山茱萸科Cornaceae 237
43. 傘形科Umbelliferae 238
44. 杜鵑花科Ericaceae 242
45. 紫金牛科Myrsinaceae 245
46. 報春花科Primulaceae 246
47. 白花丹科Plumbaginaceae 250
48. 龍膽科Gentianaceae 252
49. 睡菜科Menyanthaceae 256
50. 夾竹桃科Apocynaceae 258
51. 蘿藦科Asclepiadaceae 258
52. 茜草科Rubiaceae 259
53. 花惹科Polemoniaceae 262
54.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263
55. 紫草科Boraginaceae 264
56. 馬鞭草科Verbenaceae 265
57. 水馬齒科Callitrichaceae 267
58. 唇形科Labiatae 267
59.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 280
60. 爵床科Acanthaceae 286
61. 哩藻科Lentibulariaceae 287
62. 苦檻藍科Myoporaceae 289
63. 車前科Plantaginaceae 289
64.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290
65. 敗醬科Valerianaceae 292
66. 川續斷科Dipsacaceae 294
67. 枯梗科Campanulaceae 294
68. 草海桐科Goodeniaceae 297
69. 菊科Compositae 298
(二)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333
70. 澤瀉科Alismataceae 333
71. 花藺科Butomaceae 337
72. 水鱉科Hydrocharitaceae 338
73. 水麥冬科Juncaginaceae 341
74. 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 342
75. 茨藻科Najadaceae 346
76. 百合科Liliaceae 347
77. 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 355
78. 鳶尾科Iridaceae 356
79. 燈心草科Juncaceae 358
80. 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 361
81. 谷精草科Eriocaulaceae 361
82. 禾本科Gramineae 362
83. 天南星科Araceae 385
84. 浮萍科Lemnaceae 388
85. 露兜樹科Pandanaceae 389
86. 黑三棱科Sparganiaceae 389
87. 香蒲科Typhaceae 390
88. 莎草科Cyperaceae 393
89. 美人蕉科Cannaceae 435
90. 蘭科Orchidaceae 436
主要參考文獻 438
中文名索引 439
拉丁名索引 444
本書系統分類索引 451

社會評價

“《中國濕地植被與植物圖鑑》是一部濕地野外考察的工具書,對識別濕地植物具有‘按圖索驥’的效果,對我國的濕地研究人員、自然保護區管理人員在野外濕地調查、植物鑑定等工作有重要參考價值。”(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評)
“讀者可根據圖鑑中物種的形態和物種間形態差異的對比來認識植物,特別是書中有分類學特徵部位花和果特寫的植物,對讀者辨識濕地植物頗有價值。該圖鑑的出版將為濕地植物多樣性調查、濕地資源規劃、濕地資源開發利用及濕地教學等提供認識濕地植物的參考。”(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文華評)
“《中國濕地植被與植物圖鑑》的可貴之處在於照片具有‘特寫’部位,即濕地植物的分類特徵‘花’和‘果’的特寫,可幫助讀者方便、準確地辨識濕地植物,提高對以植物為標誌的濕地類型的認識,進而識別濕地所處的發育階段。該圖鑑收錄了659種(含變種和變型)常見的濕地植物;還收錄了100多幅濕地植被型的照片。讀者可以根據該圖鑑中物種的形態和物種間形態差異的對比來認識植物,以及識別濕地植被型現狀及其發育規律。可以說,該圖鑑是有關濕地植物及其植被型比較系統的、圖文並茂的,科學性、藝術性和實用性俱佳的圖鑑。”(中國工程院院士劉興土評)

編寫人員

編著和攝影人員名單
職務分工
姓名
編著
趙魁義
姜明
田昆
婁彥景



攝影
(按姓氏拼音排序)
安雨
白江珊
何池全
侯志勇
胡遠滿
黃佳芳
姜明
姜雪菲
李曉宇
劉波
婁彥景
呂憲國
馬牧源
邱廣龍
田昆
佟守正
王銘
王憲偉
王曉龍
文波龍
謝永宏
楊亮
張大才
張雅棉
趙魁義
周爻
周海翔

作者簡介

趙魁義,男,中共黨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37年1月生於吉林省長春市。1962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生物系,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原中國科學院長春地理研究所)工作。歷任自然地理研究室學術秘書、副主任,沼澤濕地研究室主任。
姜明,1971 年出生,博士,研究員,現任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所長。兼任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中國分會副主席、國際泥炭學會中國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生態學學會濕地生態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主要從事濕地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濕地生態恢復及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工作。
田昆,男,1957年生,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高原濕地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西南林業大學濕地學院首任院長、滇池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站長、雲南省高原濕地科學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雲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人才。主要從事濕地生態、土壤生態、恢復生態及自然保護研究。
婁彥景,女,漢族,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九三學社社員。主要從事濕地植被生態及物種多樣性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