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備資源,合作交流,科研成就,科研成果,學術刊物,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文化傳統,院所精神,形象標識,文化活動,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成立於1959年,其前身為國家測繪總局測繪科學研究所。
1965年,國家測繪總局測繪科學研究所增設電子儀器、國家普通地圖集編輯及國家歷史地圖集編輯3個研究室,另設有試製車間。
文化大革命時期,測繪科研工作遭受了巨大挫折和劫難。
1969年,由於文革的影響,研究所被撤銷。
1973年,重建研究所。
1977年,受國家測繪總局委託,建立了全國測繪科技情報網。
1982年開始恢復研究院人才的引進和專業技術職稱的評聘工作。
1985年,按照中央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要求,研究所以“科學技術面向經濟建設,經濟建設依靠科學技術”為指導思想,以“放活科研機構、放活科研人員”為目的,進行了首次體制改革,試行所長負責制、崗位責任制、經濟核算制、課題承包制
1994年更為現名。1994年,研究所更名以後,按照現代科研院所建設要求,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初步建立了“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科研運行機制。
2004年通過第一批國家公益性科研機構改革試點評估驗收,成為全國100所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之一;同年,在國土資源部的指導下,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學 和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 聯合成立“對地觀測聯合實驗室”。
2011年,研究院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合作共建了“中英地理空間信息聯合研究中心”。
2012年,研究院與
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 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共同成立了“雷達測圖與監測技術聯合實驗室”和 “新技術中試推廣基地”,完善了“產學研用”平台。
2014年,依託於研究院成立了國家測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2年12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崗位設定416個,在編職工277人。其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 1人、“
萬人計畫 ”3人、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科技領軍人才5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
百千萬人才工程 入選者7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具有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科技人員132人,中青年科技人員占到人員總數的一半以上。聘用流動科研崗位人員47人。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 程鵬飛、劉紀平、李成名、黨亞民、張力、
李英成 、
黃國滿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9人): 李成名、章傳銀、張力、劉正軍、張永紅、張福浩、李海濤、王繼周、
秘金鐘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青年學術和技術骨幹(32人): 李成名、章傳銀、張力、劉正軍、張永紅、張福浩、李海濤、王繼周、秘金鐘、印潔、蔡艷輝、謝文寒、沈濤、董春、張利明、王華、寧曉剛、馬照亭、王勇、趙春梅、翟亮、張銳、薛艷麗、李健、柯寶貴、趙占傑、高星偉、王留召、趙爭、范榮雙、肖金城、仇阿根
科研部門 截至2012年12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設有5個公益研究機構、5個高新技術企業、3個科技中介機構和3個地方分支機構,建成了由公益性研究機構、高新技術企業、中介機構和地方協同創新機構組成的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體系。依託該院建設運行的創新平台包括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野外觀測台站等。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2個): 地理空間信息工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攝影測量與遙感研究所(對地觀測技術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 國家測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 測繪地理信息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國家級野外觀測台站(1個): 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研究所(房山人衛觀測站)
設備資源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已開發SWDC系列數字航空攝影儀、低空遙感數據獲取平台、JX-4C全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等產品,擁有GPS監測和數據採集系統、航空航天遙感影像處理軟體、雷達數據處理軟體、大型GIS軟體平台、光電測距儀檢測系統。
內部科研網採用Cisco Catalyst 6506核心交換機和Cisco Cataylst 4506-S4、3560-48等接入層交換機,網路主幹和用戶桌面頻寬為1000Mbps;外網採用Cisco Cataylst 3550-48交換機、Cisco 2621路由器,以及中科網威防火牆、網康網際網路控制網關等網路設備,通過20M光纖與國際網際網路連線。
配置多台SUN高中端伺服器,HDS、SUN磁碟陣列,虛擬帶庫,Brocade光纖交換機等設備,組建院存儲區域網路(SAN),並通過存儲管理軟體Veritas實現空間信息的有效管理。
配置IBM模組化刀片伺服器、格線高性能計算環境、UNIX/NT工作站,以及ORACLE資料庫管理系統,ARC GIS、PCI、Erdas、Envi、Gamma等空間信息處理軟體。
截至2015年2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圖書館藏書5萬多冊。其中館藏圖書19886冊(中文圖書7191種,11124冊;英文圖書2515種,3337冊;少數文種1654種,2089本,涉及法、俄、德、日等12個國家;地名錄、地名志等文獻3336冊,迄今為止是國內收藏地名資料最全的單位);館藏合訂期刊682種8943冊,涉及27個國家,最早收藏於50年代;館藏中外文資料16106冊,它是館內最具特色的文獻資源,收藏有國內會議、碩士論文集、AD報告、NASA報告、國際會議論文集等。1998年,該館引進“聯合目錄服務系統”,利用此系統可以檢索到100萬餘種中西日俄文期刊及中西文圖書的書目數據以及全國600餘家成員館館藏信息。2004年2月訂購了《中國知網》下的“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國際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內容涵蓋理工A、理工C、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三大專輯。2012年與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合作,採用文獻傳遞的方法獲取外文資料。2014年增訂了48種的外文電子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2年12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與國際主要測繪地理信息組織如
國際大地測量協會 (IAG)、
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聯合會 (IUGG)、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 (ISPRS)、
國際製圖協會 (ICA)和亞太地區空間基礎設施常設委員會(PCGIAP),以及美國、法國、英國、瑞士、德國等多個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先後主辦了
合成孔徑雷達 與光學影像融合及其套用國際研討會、
國際大地測量協會 衛星測高專題研討會、困難(邊遠)地區高解析度三維地表成像分析國際研討會、地理空間信息技術在應急管理中的套用國際研討會和3S技術支持的精細農業研討會、影像和數據融合國際研討會等多個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14年,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出版發行4本專著、3個行業標準、3個國家標準;取得13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取得22項軟體取得軟體著作權登記;發表12篇SCI論文、8篇EI檢索及一級學術期刊論文、4篇專業學術會議EI檢索論文、75篇核心期刊等論文。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2015度獲獎情況 獲獎類別
等級
項目名稱
測繪科技進步獎
特等獎
海島礁測繪重大關鍵技術與集成套用
衛星導航定位科學進步獎
一等獎
海島礁測繪重大關鍵技術與集成套用
衛星導航定位科學進步獎
二等獎
四川省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平台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國家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技術體系構建與套用
測繪科技進步獎
特等獎
面向綜合決策的電子政務地理信息主動服務關鍵技術與套用
測繪科技進步獎
特等獎
全球30米地表覆蓋遙感製圖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研製
測繪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土地利用變化的多尺度預測與未來情景製圖的關鍵技術及套用
測繪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全球地表碳水通量和大氣CO2濃度遙感時空模擬
學術刊物 《影像與數據融合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age and Data Fusion, IJIDF)於2010年3月創刊,為英文季刊;是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主辦,由國際著名的英國泰勒-弗朗西斯(Taylor&Francis)出版集團出版發行的專業國際期刊。刊物主要目標是研究與探索多感測器、多時相、多源數據融合的關鍵技術、算法模型及套用,以提高遙感數據信息提取的精度和可靠性。《影像與數據融合國際期刊》已被ESCI收錄,此外還被劍橋科學文摘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EBSCO資料庫和Scopus資料庫收錄。
《測繪科學》(2014年1月起變更為月刊)雜誌是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主管,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主辦的測繪類學術和技術核心期刊。《測繪科學》已被國際六大檢索機構的俄羅斯《文摘雜誌》、美國《劍橋科學文摘》和日本科學技術社科技快報資料庫收錄,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在2007年和2012年連續兩屆由中國測繪學會組織的全國測繪優秀期刊評選中獲得優秀測繪期刊一等獎,獲2015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
《遙感信息》雜誌創刊於1986年,為雙月刊;是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和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主辦,國家測繪局主管,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地球科學領域專業技術刊物。《遙感信息》加入了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數位化期刊群。《遙感信息》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也是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的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
《導航定位學報》(季刊)由《測繪文摘》改刊成立,是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主管,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中國測繪學會和中國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套用協會三家單位主辦。《導航定位學報》旨在緊密圍繞中國導航定位科技進步需要,報導導航定位及相關科技領域前沿理論和先進技術,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培養優秀人才,促進中國導航科學技術的發展。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於1972年獲教育部批准設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並與中國國內多家重點院校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經國家人事部批准,在該院設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截至2012年12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有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教學建設 截至2012年12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與英國諾丁漢大學、泰國亞洲理工學院、瑞士聯邦高等工業大學、荷蘭國際地理信息科學與地球觀測學院以及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等國際知名的教育和科研機構簽訂了長期合作協定。有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120餘人,在站博士後9人。
2010年9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王志勇、林祥國兩位博士後分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四十七批面上一等、二等資助。
2010年11月,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鄭作亞博士後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三批特別資助。
文化傳統 院所精神 “團結、求實、創新、服務”
形象標識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徽以地球為主體圖案,主體圖案中為該所英文簡稱CASM,並以雷達波形式向外擴散為三角形,寓意該院為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益性科研院所。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徽 文化活動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通過搭建文化活動平台、豐富文化活動載體。2014年,研究院啟動實施“快樂工作計畫”,組織策劃了測繪名家大講堂、建言獻策徵集活動、職工消防演練以及義務植樹等一系列的文體活動。此外還舉辦消防演練、桌球團體賽、羽毛球團體賽、春遊等活動。
現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