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沿海單針紐蟲四科的分類學研究》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孫世春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沿海單針紐蟲四科的分類學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孫世春
- 依託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紐形動物門是海洋後生動物中研究最薄弱的類群之一,其在分類學方面的欠缺主要表現在:大量未明物種尚未報導;相當數量的已命名種仍缺乏規範、詳盡的描述;很多地區與生境仍缺乏對該類群物種多樣性的基本了解;系統分類學工作仍處於探索階段等。單針類是該門動物中多樣性最高的一個類群,在我國報導的物種不足國際上已知種類的5%。本項目擬聚焦我國沿海單針紐蟲的4個重要科(長吻科、捲曲科、強紐科、耳盲道科),開展形態分類、地理區系研究,重點在於對疑難種的鑑定和未知種的描述,並在迄今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對形態和分子信息的分析,探討相關類群系統發育和分類修訂。此工作的開展將為進一步了解我國沿海紐形動物的物種多樣性,刻畫我國紐形動物的分布和區系特點,解決其分類系統學研究中的混亂和錯誤,為我國動物志的編寫等提供國內急需的第一手資訊和新的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紐形動物是後生動物各門類中研究最薄弱的類群之一。已知約1300種,但大量未明物種尚未報導,相當數量的命名種仍缺乏規範、詳盡的描述。單針類紐蟲已知約600種,是紐形動物門多樣性最高的一個類群,但在我國報導的物種不足世界已知種類的5%。為進一步了解中國沿海紐形動物的物種多樣性和地理分布格局,本項目對中國沿海單針目長吻科、捲曲科、強紐科及耳盲科紐蟲進行了調查和研究。項目實施期間,課題組在中國沿海30餘地點進行了紐形動物的調查和標本採集,調查範圍北起鴨綠江口、南至防城港及西沙。對所獲樣品的分類學研究發現,中國沿海上述4科的紐蟲至少有28種(其中耳盲科8種、捲曲科11種、笑紐科5種、強紐科4種),包括4個新種和7箇中國新紀錄種。對發現的各種紐蟲,我們描述了其形態、採集了彩色圖像和DNA條形碼序列。初步查明了這些物種在中國沿海的地理分布,澄清了分類和物種記錄錯誤。對於混亂/疑難/習見類群,有選擇的開展了物種的分子界定或系統生物地理學研究,發現所研究的類群普遍存在隱存多樣性,如:對細捲曲紐蟲世界範圍24個種群180個體的DNA分析顯示該形態種實際包括3個支系(隱存種),其中支系A分布於中國、日本、瑞典、西班牙、英國等地,支系B分布於葡萄牙和西班牙,支系C只分布於加拿大、美國及俄羅斯遠東沿海;對中國和馬來西亞沿海線紐蟲的系統生物地理學分析發現,該形態種亦包括3個支系,支系A和B以長江口為界分別分布於中國北部和南部沿海,而支系C則分布於馬來西亞(印度洋沿岸)。在本項目的經費支持下,課題組還在其他紐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如:對西北太平洋扁額細首紐蟲的系統生物地理學分析顯示該分類單元包含4個支系,其中2個支系在中國沿海同域分布;對香港細首紐蟲的生理生態學研究揭示了長期飢餓脅迫下,紐蟲的生物量、體組分、形態及組織學特徵、酶活性等指標的變動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