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汝窯

中國汝窯

古代文獻上所說的“汝窯”,系指北宋時期專為宮廷燒造天青色釉青瓷的窯場,即狹義上的汝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五大名窯”汝、官、哥、定、鈞中的“汝官窯”。根據考古調查和發掘情況表明,其遺址位於今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廣義上的汝窯系指宋代汝州境內的所有窯場。

簡介,劇情,

簡介

汝窯之所以被後人推為“五大名窯”之首,最重要的是其產品所施淡天青色釉清淡含蓄、不溫不火,滿足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在審美上對顏色的捕捉。汝窯青瓷選料精心、做工考究、胎體較薄,絕大多數都光素無紋飾,個別採用刻、印花裝飾。其基本特點是造型秀麗、香灰色胎、淡天青色釉、多採用裹足支燒、外底多留有細小支燒釘痕、釉面一般開有細碎冰裂紋。
由於燒造時間短且燒成難度大,汝窯瓷器在南宋時期已有“近尤難得”之記載,流傳至今的產品數量更為有限,從公開發表的情況看,傳世完整器不足百件,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英國大英博物館(含大維德基金會)和上海博物館等單位。汝窯瓷器以其極高的審美價值和傳世稀少而備受世人矚目。
1977年,故宮博物院馮先銘、葉喆民先生在寶豐縣清涼寺窯址採集到一塊與傳世汝窯瓷器特徵相同的瓷片標本,但基於僅發現一片而未發表文章,而是將其提供給科技工作者進行科學測試,結果表明其胎、釉化學組成與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負責人:周仁)對1957年故宮博物院提供的傳世汝窯盤(被火燒過,高3.8厘米、口徑14.8厘米、足徑10.5厘米)進行科學測試的結果基本一致。這一科學研究成果表明,歷代宮廷傳承下來的所謂“傳世汝窯”瓷器的產地,應在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可惜的是,因當時採集標本數量太少,專家們為慎重起見,沒有做出定論。但葉喆民先生還是提出了“在寶豐所得的天青釉殘片未必不是尋覓汝窯窯址的一條重要線索”的推論。
1980年中國古外銷陶瓷研究會成立,次年,中國古陶瓷研究會也宣告成立,這標誌中國古陶瓷研究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86年10月25日至29日,中國古陶瓷研究會、中國古外銷陶瓷研究會在陝西省西安市召開年會,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名會員應邀參加了這次年會。來自河南省的幾位新加入的會員均向大會提交了有關汝窯研究的論文,特別是當時在寶豐縣瓷廠工作的王留現先生向與會的部分專家、學者展示了一件出土於寶豐縣清涼寺附近的天青釉盤,此盤口沿略有殘缺,高3.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9.5厘米。王留現先生在向大會提交的《試論寶豐窯的歷史成就和與汝窯的關係》論文中描述其為:“滿釉支燒,三支釘痕,香灰胎,天青釉,冰裂紋片,潤之如玉,唯釉色稍有深沉,可能為揀棄之品。”文章的最後推論說:“史稱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的汝窯,其窯址有非常大的可能在寶豐的清涼寺瓷區內找到”。參加會議的上海博物館汪慶正先生根據這一線索,立即派人於當年11月、12月兩次赴寶豐縣清涼寺窯址作進一步調查,兩次調查共採集瓷片及窯具標本40餘件,並於1987年10月編輯出版了《汝窯的發現》一書中曰:“清涼寺窯即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汝官窯的故鄉是確鑿無疑的了。”此書的出版,正式宣告了汝窯遺址之謎的揭開。
1987年至201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進行了多達14次的考古發掘,2000年發現了汝窯中心燒造區。2000年10月18日,由中國考古協會理事長徐苹芳、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葉文程、副會長安金槐、朱伯謙、王利英及耿寶昌,宋伯胤、趙青雲等參加的“汝窯考古新發現專家研討會”在寶豐縣召開。與會專家在考察了窯址現場後一致認為:中外陶瓷界苦苦尋覓半個世紀之久的汝窯瓷器燒造區已經找到,這是中國陶瓷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寶豐清涼寺汝窯發掘項目繼1990年被評為“七五”期間十大考古新發現後,又被評為20世紀河南十項重大考古發現和200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01年6月25日,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列入全國100處重要大遺址保護項目,2011年汝瓷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入選國家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2017年1月,寶豐縣清涼寺汝官窯遺址保護展示館建成開館,免費對外開放,2017年10月,位於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汝官窯遺址附近的中國寶豐汝窯博物館正式開館,1100餘件極其珍稀的汝瓷文物集中展示。

劇情

《中國汝窯》是國內首部對汝窯汝瓷文化系統闡述、時長約30分鐘的影片,該片於6月7日上午在寶豐縣清涼寺汝官窯遺址開機。
該專題片《中國汝窯》時長約30分鐘,以歷史為脈絡,以汝窯為主題,串起汝瓷的興衰、發展和傳承,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表現北宋當時與當代、傳統與發展的不同歷史時空穿梭,展現汝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