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簡介
1978年1月,經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批准,增設氣象科研機構,組建成立上海市氣象科學研究所。同年5月,
中央氣象台成立氣象科學研究院,要求上海籌建“颱風研究所”。為了加強全國的颱風科研工作,適應颱風科研及其它氣象科研工作開展的需要,9月,經中央氣象局、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批准,上海市氣象科學研究所與中央氣象台氣象科學研究院上海颱風研究所採取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形式,以
上海市氣象局為主,實行
雙重領導,在原氣象科學研究所基礎上調整、擴大機構設定及研究方向,重點承擔國家颱風科研項目,並負責颱風科研協作的具體工作。
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以“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公開誠招海內外有志研究人才,擬建設一支精幹高效、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科研隊伍,並力爭在2010年前,建設成為專業特色突出、專業水平達到好水平並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熱帶氣旋科學研究機構和高層次熱帶氣旋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
研究需要
根據國家防災減災的需要,研究
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發生髮展、移動、強度突變和登入過程的變化機理,揭示熱帶氣旋路徑、強度和風雨預報方法,建立我國熱帶氣旋公眾服務網站,建立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路經集合預報系統和覆蓋我國
沿海地區的海-路-氣耦合模式,提高我國熱帶氣旋的預報準確率。將上海颱風研究所建成我國熱帶氣旋資料信息中心、熱帶氣旋成果業務轉化中心和熱帶氣旋研究人才培養基地。
研究方向
颱風路徑突變理論及客觀預報技術.
颱風結構和強度變化理論及預報技術.
颱風登入過程及災情評估技術.
海-氣-陸耦合模式研製.
業務工作
為了建立起科研成果向業務轉化的良好運行機制,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上海颱風研究所還承擔著有限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海浪數值預報、颱風客觀預報及
中國颱風網運行維護等業務中試的工作。開展業務工作,為科研人員積累了豐富的科研素材,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颱風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能夠始終圍繞熱帶氣旋防災、減災等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科學問題而開展進行。
機構設定
辦公室(人事科)
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部
颱風理論及預報技術研究室
颱風災害風險分析研究室
區域數值預報研究室
海洋氣象研究室
颱風探測研究室
資料及業務中試室
領導簡介
理事會
上海颱風研究所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所長負責制。理事會的主要職責是對上海颱風研究所的發展方向、長遠規劃、重大項目以及成果轉化等重大問題做出決策。
理事長:湯緒
其他成員:陳聯壽 孫 洪 羅雲峰 壽子琪 任 健 薛根元 詹豐興
林新彬 李春虎 胡 雯 吳志根 劉明惠
研究所領導
畢業於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颱風理論及預報技術、颱風災害評估、副熱帶季風及氣候影響(災害)評估等研究工作。主持或參與過多項國家科技部公益性研究專項、基礎性工作專項、國家自然基金課題、上海市科委科技攻關及中國氣象局新技術推廣等國家、省部級項目。
黨支部書記:陳元球
1971年參加工作,函授中央黨校的行政管理專業,大本學歷。長期在基層台站和事業單位擔任氣象測報和行政管理工作。任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黨支部書記。
畢業於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系,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颱風動力學理論和預報技術研究,長期致力於科研成果向颱風預報業務推廣和轉化工作。現出任WMO中尺度天氣預報研究工作組專家成員。主持或作為主要研究人員承擔科研項目近3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5項,完成論文和技術報告60餘篇,含SCI/SCIE論文17篇,國外SCI論文6篇,重要國際會議邀請報告11篇,多項成果在國家級和區域級颱風預報業務中得到套用。
副所長:王曉峰
畢業於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數值預報業務工作。主持多項國家級項目,參加多項國家科技部公益性研究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研究和業務工作。
科學研究
研究課題
中尺度災害天氣短時(2-12小時)預報技術研究
項目負責人:王曉峰
大氣氣溶膠及其區域氣候效應
項目負責人:陳葆德
強對流天氣短時臨近預報非常規檢驗新技術研發
項目負責人:李佳
雷達資料在登入颱風數值預報中的套用研究
項目負責人:馬雷鳴
熱帶氣旋的遙感監測分析技術研究
項目負責人:李青青
華北電網風力預估數值預報系統
項目負責人:王曉峰
華東區域風力預估數值預報系統20
項目負責人:王曉峰
觀測資料對數值天氣預報的影響性綜合評價研究
項目負責人:李泓
颱風渦旋初始場生成技術研究
項目負責人:王棟樑
颱風預報結果可信度預估關鍵技術及業務套用
項目負責人:餘暉
上海中尺度天氣集合預報業務系統研製
項目負責人:陳葆德
登入颱風科學試驗觀測技術方法預研究
項目負責人:趙兵科
數值預報模式實時檢驗技術2
項目負責人:李佳
長三角近海風浪預報系統的研究和開發
項目負責人:於潤玲
論文著作
北京冷暖冬年環流特徵及其與前期北太平洋海溫的關係
作者:沈愛華
青藏高原雲的研究進展 作者:陳葆德
保險氣象服務探討 作者:周正強
從2008年初我國南方雪災反思上海城市氣象災害的防禦
作者:李永平
Chaba(0417)颱風變性前後熱力結構特徵 作者:鐘穎旻
東亞阻塞高壓與我國降水關係的分析及預測 作者:沈愛華
1997/1998 El Nino事件的熱力學診斷分析 作者:岳彩軍
熱帶氣旋降水客觀分離業務化探討 作者:魯小琴
河南“758”大暴雨的中尺度集合預報試驗 作者:譚燕
2007年國內颱風模式路徑預報效果評估 作者:馬雷鳴
研究領域
(一)颱風監測及資料綜合套用技術開發
方向1 颱風移動監測技術研究、外場觀測系統建設
方向2 基於多元監測資料的颱風年鑑整編技術及系統研究
方向3 颱風再分析資料庫建設
方向4 中國颱風網及颱風論壇支撐技術研究
(二)颱風理論及預報技術研究
方向1 颱風生成和路徑變化理論及客觀預報技術研究
方向2 颱風結構和強度變化理論及預報技術研究
方向3 登入颱風的風雨分布及其變化理論和預報技術研究
方向4 颱風致災機理、利弊影響評估及工程防禦技術研究
方向5 颱風氣候變化機制及颱風短期氣候預測技術研究
方向6 颱風影響下的海氣相互作用及其對颱風的影響機理和預報技術研究
方向7 颱風預報技術業務中試平台及颱風早期預警系統建設
(三)颱風數值預報技術研究
方向1 颱風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系統的開發
方向2 多元監測資料的融合(同化)及颱風再分析關鍵技術開發
方向3 颱風集合預報系統研究
方向4 區域中尺度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系統開發
科研成果
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是以開展熱帶氣旋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為主要發展方向的國家級公益性研究所,承擔著來自國家、部門及地方等不同來源的科研項目,經過全所科研人員的努力,在
熱帶氣旋路徑、強度及結構變化的理論研究、熱帶氣旋集合預報技術研究、熱帶氣旋數值模擬、海-陸-氣耦合模式開發研究及熱帶氣旋監測信息資料處理等方面,已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科研成果。多年來,颱風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國內、外各級刊物上公開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個人、集體多次榮獲省、部、局級科技進步獎等優勝表彰,許多科研成果被用於水利、電力、港口等各行各業經濟建設工作中,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服務。
科技獎項
我國新一代多尺度氣象數值預報系統
獎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級別:二等獎
3KM數值預報模式系統業務化研究2
獎項:上海市氣象局科學技術工作獎 級別:三等獎
颱風數值預報模式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
獎項:中國氣象局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獎 級別:二等獎
AREMS中尺度暴雨數值預報模式系統
獎項: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級別:一等獎
黃東海入海氣旋爆發性發展過程的海氣相互作用研究
獎項:國家海洋局科研成果創新獎 級別:二等獎
上海區域氣象數值預報誤差檢驗系統的研製
獎項:上海市氣象局科學技術工作獎 級別:三等獎
BDA技術在上海颱風業務模式系統中的套用
獎項:中國氣象局氣象科技獎成果套用獎 級別:一等獎
出版刊物
《大氣科學與套用》
《大氣科學與套用》創刊於1991年6月,共出版發行34期,發表了近900篇學術論文、技術報告及短論。內容包括熱帶氣旋、暴雨、高溫等天氣學研究成果,衛星氣象、雷達氣象、農業氣象、環境氣象等套用氣象學研究成果和套用,計算機等現代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在大氣科學中的套用,國內外大氣科學發展新動態、新問題的探討與評論,以及氣象業務工作中的新進展等。經過歷屆編審委員會的努力,《大氣科學研究與套用》已發展成為立足華東、面向全國,以髮辮大氣科學理論在業務套用和實踐中最新研究成果為主的氣象學術書刊。作為廣發氣象科研和業務技術人員進行學術交流的園地,受到了華東地區乃至國內氣象台站、氣象研究部門和相關大專院校師生的歡迎,在國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受中國氣象局委託,由上海颱風研究所具體負責整編出版每年的《熱帶氣旋年鑑》,每年一冊,從未間斷。自2000年開始在整編《熱帶氣旋年鑑》紙質版的同時,同步編制和出版《熱帶氣旋年鑑》光碟。《熱帶氣旋年鑑》光碟除包括紙質版年鑑的全部內容外,新增加了熱帶氣旋衛星雲圖和路徑演變的動態顯示資料、所涉及的測站經緯度、海拔高度、台站類別資料、熱帶氣旋災情資料等。光碟採用網頁結構設計,層次分明,圖表直觀,突出主題,操作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