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安徽滁州明光卷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頁數:434頁
- 開本:32
- 品牌: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作者:武佩河 貢發芹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00949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包括街巷和地名的傳說、歷史人物傳說、名勝古蹟傳說、其他傳說、俗語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話等。
本書是《中國民間故事全書》之《安徽滁州明光卷》分冊,由武佩河等編著,主要收錄了浮山仙人洞與淮王魚、關山的傳說、橫山的山尖哪去了、小烏龍捐軀救災民、鯰魚窪、桃花島、棋盤石、變兒城、歇馬亭、九丫樹等故事。
本書是《中國民間故事全書》之《安徽滁州明光卷》分冊,由武佩河等編著,主要收錄了浮山仙人洞與淮王魚、關山的傳說、橫山的山尖哪去了、小烏龍捐軀救災民、鯰魚窪、桃花島、棋盤石、變兒城、歇馬亭、九丫樹等故事。
圖書目錄
神 話
浮山仙人洞與淮王魚
關山的傳說
橫山的山尖哪去了
小烏龍捐軀救災民
鯰魚窪
桃花島
棋盤石
變兒城
歇馬亭
九丫樹
硯台山
牯牛嶺與水牛窪
斬龍澗與石龍頭
張果老得道成仙
仙鶴山的傳說
點畜成石
李九先巧遇八仙
女山湖銀魚
王小二臥冰救母
王小二開麵館論人兌湯
王小二蘆船救鄉親
王小二龍宮得寶
三界都天大帝的傳說
傳 說
歷史人物傳說
仁宗皇帝與嘉祐禪院
朱元璋與明光
三洗濠州
尿布灘與牛頭拐
朱元璋吟詩罵秀才
鳳凰井與陳塘埂
珍珠翡翠白玉湯
曬菩薩
梅大井
朱元璋與魯山
古紅廟和香花澗的來歷
戲說“重八”的初戀
朱元璋與司巷四大名塘
千里送鵝毛
趙府的傳說
趙府棋風的來歷
重慶舉人巧對朱元璋
朱元璋選都軼事
朱元璋賣烏梅
劉伯溫斬洪山
包拯皖東斷牛案
地方風物傳說
浮山堰
代塘寺
花園湖與二愣山
王媽媽橋的故事
王擺渡
文昌閣
出雲洞
石門山
仙人腳
仙人橋
無意井
汪小姐墓
曹國墳前斷頭馬
寨山傳奇
大金山何老墳的傳說
落鳳台的傳說
黑山杜的傳說
陳堆傳奇
地名傳說
對龍的由來
豐山集的變遷
馬狼山的傳說
白米山的傳說
白沙王的由來
鐘落村的傳說
紫陽山的傳說
牧羊山的傳說
張鳳灘的傳說
自來橋的傳說
新老三界的由來
厭金嶺的傳說
斗金橋
管店的由來
女山與女山湖的傳說
女兒山
女山寺與晾驢山
女山仙人洞
女山、龜山、鱉山
柳州與羅成
林姑泉
魚王雙廟的傳說
故 事
人物故事
吳棠的故事
慈禧報恩
吳棠氣欽差
吳棠賒豬頭
吳棠尊師
吳棠師徒赴宴
李貫救吳棠
石匠巧戲吳漕帥
吳棠與王茂蔭
吳棠吃銀魚
吳棠父子與慈禧太后
汪雨相的故事
汪雨相宣傳新學四處碰壁
汪雨相拋家棄產率眾投奔延安
營救汪道涵
牧童妙聯驚先生
“末端”小神石爺
吳義能丟官
程咬金陳堆結金蘭
羅成巧布石頭陣
羅成火燒孟州城
羅成馬陷淤泥河
鞭屍汪雷
孟良初識焦贊
張巡和覃心的故事
乾隆留對聯
晚清西疆大臣金運昌軼事
懂鳥語的孔一
生活故事
大越的傳說
二十媳婦十五郎
范十五與金蛤蟆
還債
聚寶盆
金牛與牽牛花
千佛庵
“孝順”的三妯娌
窮富兩親家
人心不足蛇吞象
金揪窩
聰明的姑娘
勤與儉的故事
春姑娘和燕子姐
教子
替父鳴冤
七個銀人的故事
便宜未出當家
癩河蚌肚裡剝珍珠
賣貨郎艷遇夢中解
小和尚盜寶
“驢燈”傳奇
吃煙的來歷
鬼怪故事
愣二哥的故事
小鬼窪
金馬與亂墩子
笑 話
分銀子
白吃先生“鬼見愁”
吝嗇鬼
“畫”信
三姑娘
姚秀才點墨戲文友
呆子勸人
弄巧成拙
呆子追野鴨
“顯靈”
三句半的由來
爭奪“狀元”
七婿順口樂“泰山”
附錄一 故事家小檔案
附錄二 未收入本卷的主要作品篇目
後記
浮山仙人洞與淮王魚
關山的傳說
橫山的山尖哪去了
小烏龍捐軀救災民
鯰魚窪
桃花島
棋盤石
變兒城
歇馬亭
九丫樹
硯台山
牯牛嶺與水牛窪
斬龍澗與石龍頭
張果老得道成仙
仙鶴山的傳說
點畜成石
李九先巧遇八仙
女山湖銀魚
王小二臥冰救母
王小二開麵館論人兌湯
王小二蘆船救鄉親
王小二龍宮得寶
三界都天大帝的傳說
傳 說
歷史人物傳說
仁宗皇帝與嘉祐禪院
朱元璋與明光
三洗濠州
尿布灘與牛頭拐
朱元璋吟詩罵秀才
鳳凰井與陳塘埂
珍珠翡翠白玉湯
曬菩薩
梅大井
朱元璋與魯山
古紅廟和香花澗的來歷
戲說“重八”的初戀
朱元璋與司巷四大名塘
千里送鵝毛
趙府的傳說
趙府棋風的來歷
重慶舉人巧對朱元璋
朱元璋選都軼事
朱元璋賣烏梅
劉伯溫斬洪山
包拯皖東斷牛案
地方風物傳說
浮山堰
代塘寺
花園湖與二愣山
王媽媽橋的故事
王擺渡
文昌閣
出雲洞
石門山
仙人腳
仙人橋
無意井
汪小姐墓
曹國墳前斷頭馬
寨山傳奇
大金山何老墳的傳說
落鳳台的傳說
黑山杜的傳說
陳堆傳奇
地名傳說
對龍的由來
豐山集的變遷
馬狼山的傳說
白米山的傳說
白沙王的由來
鐘落村的傳說
紫陽山的傳說
牧羊山的傳說
張鳳灘的傳說
自來橋的傳說
新老三界的由來
厭金嶺的傳說
斗金橋
管店的由來
女山與女山湖的傳說
女兒山
女山寺與晾驢山
女山仙人洞
女山、龜山、鱉山
柳州與羅成
林姑泉
魚王雙廟的傳說
故 事
人物故事
吳棠的故事
慈禧報恩
吳棠氣欽差
吳棠賒豬頭
吳棠尊師
吳棠師徒赴宴
李貫救吳棠
石匠巧戲吳漕帥
吳棠與王茂蔭
吳棠吃銀魚
吳棠父子與慈禧太后
汪雨相的故事
汪雨相宣傳新學四處碰壁
汪雨相拋家棄產率眾投奔延安
營救汪道涵
牧童妙聯驚先生
“末端”小神石爺
吳義能丟官
程咬金陳堆結金蘭
羅成巧布石頭陣
羅成火燒孟州城
羅成馬陷淤泥河
鞭屍汪雷
孟良初識焦贊
張巡和覃心的故事
乾隆留對聯
晚清西疆大臣金運昌軼事
懂鳥語的孔一
生活故事
大越的傳說
二十媳婦十五郎
范十五與金蛤蟆
還債
聚寶盆
金牛與牽牛花
千佛庵
“孝順”的三妯娌
窮富兩親家
人心不足蛇吞象
金揪窩
聰明的姑娘
勤與儉的故事
春姑娘和燕子姐
教子
替父鳴冤
七個銀人的故事
便宜未出當家
癩河蚌肚裡剝珍珠
賣貨郎艷遇夢中解
小和尚盜寶
“驢燈”傳奇
吃煙的來歷
鬼怪故事
愣二哥的故事
小鬼窪
金馬與亂墩子
笑 話
分銀子
白吃先生“鬼見愁”
吝嗇鬼
“畫”信
三姑娘
姚秀才點墨戲文友
呆子勸人
弄巧成拙
呆子追野鴨
“顯靈”
三句半的由來
爭奪“狀元”
七婿順口樂“泰山”
附錄一 故事家小檔案
附錄二 未收入本卷的主要作品篇目
後記
後記
明光位於長淮下游,皖東北緣,橫跨江淮分水嶺,地處南北分界線。介於北緯32°27’~33°13’與東經117°56’~118°25’之間。南北長約88公里,東西寬約68公里,總面積2335平方公里。東臨江蘇盱眙縣,西迄鳳陽縣,南與滁州市南譙區、來安、定遠縣接壤,北隔淮河與五河縣和江蘇泗洪縣相望。南部多丘山,岡巒起伏;北邊多平原,湖泊縱橫。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和濕潤;地理位置適中。水陸交通便捷。京滬鐵路、南洛高速、104國道、307省道、309省道穿城而過,明(光)徐(州)高速正在建設之中、明(光)盱(眙)高速已經立項勘察;千里淮河、九曲池河、浩浩女山湖、悠悠七里湖帆船林立,通江達海。明光現為南北樞紐,蘇皖通衢,區位獨特,優勢明顯。
明光歷史悠久。上溯遠古,地屬淮夷,勤勞善良的祖先移居於此,男耕女織,世代繁衍。夏、商、周分屬揚州、徐州、青州。春秋戰國分屬吳國、楚國,居於“吳頭楚尾”。漢初置縣盱眙、淮陵。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十國,先後更名淮陵、睢陵、睢陽、池南、招義、化明。北宋改招信縣,南宋置招信軍,均治今女山湖鎮。元末並招信入盱眙。明屬鳳陽府泗州盱眙縣。清屬直隸泗州盱眙縣。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析盱眙、滁縣、定遠、來安四縣交界之地設立嘉山縣,治老三界。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立省轄縣級明光市,治明光街道辦事處。現轄17個鄉鎮辦事處(12鎮1鄉4辦事處),人口65萬。另有店林業總場和白米山、潘村湖農場等省直管單位。
明光人傑地靈。明光元稱太平,明改靈跡,是名副其實的帝子之鄉,鐘靈毓秀,人才輩出,各領風騷。昔有龍廟山二郎廟,農民起義領袖、揭開歷史新篇章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就誕生於此。《泗州志》、《盱眙縣誌》有明確記載,光緒《盱眙縣誌稿》更加肯定:“明太祖生於此,昔年見五色雲氣,故名明光山。”並有大量文獻史料、實物考古、私人著述、民間傳說充分佐證。明光因“真龍天子”在此誕生而得名。明代開國將領李文忠,世代居住明光集,見證了明光衰興枯榮。清代封疆大吏吳棠,生於三界,皖東唯一,由平民而封圻,興利除弊,治平有方,載入史冊,聽任評說。近代同盟會首批會員汪雨相,與孫中山等人有特殊交往,早年東渡日本留學,探求救國真理,竭忠盡智,不遺餘力,歸國後整治淮河水患,興辦地方教育,澤被後世,代代流芳。當代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前會長汪道涵,早年隨父雨相舉家投奔革命聖地延安。戎馬倥傯,足跡遍布蘇皖浙滬。晚年自上海市長任上離休後,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為祖國統一大業辛勤奔波,不懈努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開創海峽兩岸對話新局面,名滿寰宇,舉世景仰。五千年歷史長河,明光俊傑輩出,不勝枚舉,他們是明光世代典範,明光人永遠引以自豪!
明光物華天寶。嘉山勝境優美,“山澤多藏育,土風清且嘉”(陸機《吳趨行》);地球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火山口之一女山位於著名郯廬斷裂帶之上,150萬年前由岩漿噴發而成,省級女山地質公園“三村環抱一分水,四月蔥蘢萬畝田”,天然氧吧,遊人如織。淮河奔騰不息,流經明光逾百華里,世世代代哺育兩岸人民:安徽第二大淡水湖女山湖煙波浩渺,千帆競發,網箱密布,漁歌互答,是皖東首屈一指的省級自然濕地保護區。梁武帝以水代兵,九里浮山堰遺址猶存:宋仁宗駐蹕古城招信,超度陣亡將士靈魂;嘉祜院香火興旺。千載依舊;橫山元代興慈寶塔,皖境獨有,彌足珍貴;清代古戲台,皖東僅存,演盡世態人情,淋漓盡致。省級工業園區規模宏大,功能完備,配套齊全,設施完善;老嘉山一望無際,林深葉茂,潘村湖平坦遼闊,麥香醉人;仙境躍龍、棲鳳湖風光旖旎,景致優美,休閒度假,人間天堂;觀光農業,生態自然,綠色環保,前景宜人。全市四萬公頃山場林茂草豐,牛羊滿山坡;三萬公頃湖面碧波蕩漾,魚肥蟹更美。凹凸棒黏土世界稀有;玄武岩鑄石全國之冠。明光人民勤勞智慧,淳樸善良,熱愛生活,熱愛家鄉,創造了燦爛的文明,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代代傳揚。
明光魅力無限。物換星移,滄桑幾度。而今,明光已是一座集科工貿旅遊於一體的新興城市。有兩淮煤炭資源作後盾。有華東強大電網作動力,有南京一小時都市圈作舞台,有長三角經濟區作引擎,有自身各種優勢作基礎,帝鄉明光已成為皖東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國務院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北橋頭堡,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繁榮昌盛,文明祥和,活力無限,魅力四射,青春煥發,光耀閃亮。帝鄉明光早已成為海內外有識之士的投資熱土、創業天地、發展平台、騰飛起點、生活樂園、理想歸宿。明光已煥發盎然生機,充滿青春活力。明光人民已蓄足氣勢,開始起跳,不斷加快發展步伐,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正在譜寫出一曲又一曲璀璨華麗的樂章。
生活在明光這片熱土上的祖先,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優美的傳奇佳話。明光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資源豐富,特別是朱元璋出生和少年時代故事廣泛流傳,耳熟能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引人入勝。經久不衰。這是明光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2006年5月份,滁州市政協正式啟動《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安徽滁州·明光卷》編寫工作。明光市政協接受任務後,專門召開了主席會議,指定分管副主席縱瑞來同志負責領導協調工作,指定筆者組建編寫組,拿出詳細編寫方案,具體負責編寫工作,並邀請中國著名傳記文學作家吳騰凰先生、安徽省文聯副主席俞鳳斌先生擔任顧問,邀請明光籍著名作家武佩河先生指導幫助筆者工作。經主席會議商定,由武佩河和筆者共同擔任《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安徽滁州,明光卷》主編。
筆者在主席會議和分管主席領導下組織慎貴平、蘇中聯、覃鯤、武顯家、盧清祥等人迅速開展明光民間故事蒐集整理工作。以“全面性、代表性、科學性”為標準,我們首先對已出版的明光文化局編寫的6萬字《明光民間故事》和武佩河編著的26萬字《明光民間故事》進行全面梳理,錄用前者約2.5萬字、後者約17.5萬字,均按照全書總編委會的統一體例進行了修改;組織大家深入民間調查走訪,對以上兩書沒有收錄的民間故事進行蒐集記錄,共整理文稿約20萬字,由筆者負責篩選、修改、潤色,最後擇優錄用故事約15萬字,合在一起約35萬字。於2006年10月底完稿。歷時5個月,率先在滁州8個縣市區完成編寫任務。書中圖片主要由許永寧提供,故事由武顯家、慎貴平負責講述,聲像光碟由馮衛東負責錄製。
書稿完成後,因多種原因,一直沒有出版。經俞鳳斌先生多方努力,時隔近4年後,終於付梓,實在令人欣慰!故特作《後記》予以說明。
因當時時間倉促,任務較緊,加之水平有限,錯誤不妥之處在所難免,竭誠歡迎方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貢發芹
2010年8月8日
明光歷史悠久。上溯遠古,地屬淮夷,勤勞善良的祖先移居於此,男耕女織,世代繁衍。夏、商、周分屬揚州、徐州、青州。春秋戰國分屬吳國、楚國,居於“吳頭楚尾”。漢初置縣盱眙、淮陵。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十國,先後更名淮陵、睢陵、睢陽、池南、招義、化明。北宋改招信縣,南宋置招信軍,均治今女山湖鎮。元末並招信入盱眙。明屬鳳陽府泗州盱眙縣。清屬直隸泗州盱眙縣。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析盱眙、滁縣、定遠、來安四縣交界之地設立嘉山縣,治老三界。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立省轄縣級明光市,治明光街道辦事處。現轄17個鄉鎮辦事處(12鎮1鄉4辦事處),人口65萬。另有店林業總場和白米山、潘村湖農場等省直管單位。
明光人傑地靈。明光元稱太平,明改靈跡,是名副其實的帝子之鄉,鐘靈毓秀,人才輩出,各領風騷。昔有龍廟山二郎廟,農民起義領袖、揭開歷史新篇章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就誕生於此。《泗州志》、《盱眙縣誌》有明確記載,光緒《盱眙縣誌稿》更加肯定:“明太祖生於此,昔年見五色雲氣,故名明光山。”並有大量文獻史料、實物考古、私人著述、民間傳說充分佐證。明光因“真龍天子”在此誕生而得名。明代開國將領李文忠,世代居住明光集,見證了明光衰興枯榮。清代封疆大吏吳棠,生於三界,皖東唯一,由平民而封圻,興利除弊,治平有方,載入史冊,聽任評說。近代同盟會首批會員汪雨相,與孫中山等人有特殊交往,早年東渡日本留學,探求救國真理,竭忠盡智,不遺餘力,歸國後整治淮河水患,興辦地方教育,澤被後世,代代流芳。當代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前會長汪道涵,早年隨父雨相舉家投奔革命聖地延安。戎馬倥傯,足跡遍布蘇皖浙滬。晚年自上海市長任上離休後,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為祖國統一大業辛勤奔波,不懈努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開創海峽兩岸對話新局面,名滿寰宇,舉世景仰。五千年歷史長河,明光俊傑輩出,不勝枚舉,他們是明光世代典範,明光人永遠引以自豪!
明光物華天寶。嘉山勝境優美,“山澤多藏育,土風清且嘉”(陸機《吳趨行》);地球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火山口之一女山位於著名郯廬斷裂帶之上,150萬年前由岩漿噴發而成,省級女山地質公園“三村環抱一分水,四月蔥蘢萬畝田”,天然氧吧,遊人如織。淮河奔騰不息,流經明光逾百華里,世世代代哺育兩岸人民:安徽第二大淡水湖女山湖煙波浩渺,千帆競發,網箱密布,漁歌互答,是皖東首屈一指的省級自然濕地保護區。梁武帝以水代兵,九里浮山堰遺址猶存:宋仁宗駐蹕古城招信,超度陣亡將士靈魂;嘉祜院香火興旺。千載依舊;橫山元代興慈寶塔,皖境獨有,彌足珍貴;清代古戲台,皖東僅存,演盡世態人情,淋漓盡致。省級工業園區規模宏大,功能完備,配套齊全,設施完善;老嘉山一望無際,林深葉茂,潘村湖平坦遼闊,麥香醉人;仙境躍龍、棲鳳湖風光旖旎,景致優美,休閒度假,人間天堂;觀光農業,生態自然,綠色環保,前景宜人。全市四萬公頃山場林茂草豐,牛羊滿山坡;三萬公頃湖面碧波蕩漾,魚肥蟹更美。凹凸棒黏土世界稀有;玄武岩鑄石全國之冠。明光人民勤勞智慧,淳樸善良,熱愛生活,熱愛家鄉,創造了燦爛的文明,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代代傳揚。
明光魅力無限。物換星移,滄桑幾度。而今,明光已是一座集科工貿旅遊於一體的新興城市。有兩淮煤炭資源作後盾。有華東強大電網作動力,有南京一小時都市圈作舞台,有長三角經濟區作引擎,有自身各種優勢作基礎,帝鄉明光已成為皖東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國務院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北橋頭堡,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繁榮昌盛,文明祥和,活力無限,魅力四射,青春煥發,光耀閃亮。帝鄉明光早已成為海內外有識之士的投資熱土、創業天地、發展平台、騰飛起點、生活樂園、理想歸宿。明光已煥發盎然生機,充滿青春活力。明光人民已蓄足氣勢,開始起跳,不斷加快發展步伐,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正在譜寫出一曲又一曲璀璨華麗的樂章。
生活在明光這片熱土上的祖先,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優美的傳奇佳話。明光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資源豐富,特別是朱元璋出生和少年時代故事廣泛流傳,耳熟能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引人入勝。經久不衰。這是明光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2006年5月份,滁州市政協正式啟動《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安徽滁州·明光卷》編寫工作。明光市政協接受任務後,專門召開了主席會議,指定分管副主席縱瑞來同志負責領導協調工作,指定筆者組建編寫組,拿出詳細編寫方案,具體負責編寫工作,並邀請中國著名傳記文學作家吳騰凰先生、安徽省文聯副主席俞鳳斌先生擔任顧問,邀請明光籍著名作家武佩河先生指導幫助筆者工作。經主席會議商定,由武佩河和筆者共同擔任《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安徽滁州,明光卷》主編。
筆者在主席會議和分管主席領導下組織慎貴平、蘇中聯、覃鯤、武顯家、盧清祥等人迅速開展明光民間故事蒐集整理工作。以“全面性、代表性、科學性”為標準,我們首先對已出版的明光文化局編寫的6萬字《明光民間故事》和武佩河編著的26萬字《明光民間故事》進行全面梳理,錄用前者約2.5萬字、後者約17.5萬字,均按照全書總編委會的統一體例進行了修改;組織大家深入民間調查走訪,對以上兩書沒有收錄的民間故事進行蒐集記錄,共整理文稿約20萬字,由筆者負責篩選、修改、潤色,最後擇優錄用故事約15萬字,合在一起約35萬字。於2006年10月底完稿。歷時5個月,率先在滁州8個縣市區完成編寫任務。書中圖片主要由許永寧提供,故事由武顯家、慎貴平負責講述,聲像光碟由馮衛東負責錄製。
書稿完成後,因多種原因,一直沒有出版。經俞鳳斌先生多方努力,時隔近4年後,終於付梓,實在令人欣慰!故特作《後記》予以說明。
因當時時間倉促,任務較緊,加之水平有限,錯誤不妥之處在所難免,竭誠歡迎方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貢發芹
2010年8月8日
序言
春天的故事(代總序)
對於中華民族來說,21世紀是與中國民間文藝保護的春天一起來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紀新中國歷史開篇注定要從知識界對民間文藝的關注及其從中尋找現代化的資源與動力開啟那樣,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精英階層乃至普通民眾,在新紀元伊始之際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華大地上五千年積澱豐厚的民間文藝遺存:幾多焦慮,幾多審視,幾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個世紀的痛苦與歡樂、犧牲與勝利之後,隨著4月的和風一寸寸染綠京城的街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終於完成了新統帥部的組建,並在馮驥才主席的倡導下作出了用10年時間在全中國境內實施“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戰略決策。其內容是對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56個民族的民間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終編纂出版縣卷本《中國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國民間美術圖錄》(31卷)、專題集《中國木版年畫集成》(20卷)、《中國剪紙集成》(50卷)、《中國唐卡集成》(20卷)、《中國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國服飾集成》(60卷)、《中國彩塑集成》(10卷)、《中國民窯陶瓷集成》(10卷)、《中國皮影集成》(10卷)、《中國民間傑出傳承人集成》(100卷)、《中國史詩集成》(300卷)、《中國民間敘事長詩集成》(500卷),並命名一大批民間藝術家,建立一系列民間文藝之鄉與民間文藝保護基地、傳承基地,建立民間文藝資料庫。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華文明根脈、傳承中國文化薪火。
想當初,沒有上級的指示,沒有企業的支持,沒有出版社的承諾,一切都只是一個發生在初春里的夢。於是,多少讚嘆如春潮湧起,多少懷疑似濤聲依舊,多少譏諷穿行在街巷,多少風險橫陳於前路。但是,緊迫感、責任心使我們義無反顧,民間情懷、國家利益令我們堅定前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眾志成城,誓將夢想化現實。
由於順應了發展多元文化的時代潮流,也順應了弘揚民族精神、實現中華復興的黨心、民意,春天的夢想一天天成長: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扶持優秀民間文藝及國家級大型文化工程之後,中宣部決定襄助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持實施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在獲得民間文藝界前輩賈芝、馮元蔚諸先生的全力支持後,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新聞發布會於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實施工作會議於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開,第一批實施省區及專項隨之開展行動。
作為主幹項目,編纂出版包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在內的“中國民間文學全書”,從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動議之初就被提到了議事日程。這是因為:作為這項工作重要基礎的“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的組織系統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編纂工作仍在進行;大多數地區都已編定有關縣卷本。我們相信,它定能成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第一批收穫。
難忘啊,從1984年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當時稱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曾先後動員200多萬名民間文藝工作者從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民間文學普查,先後收集到40億字的文學資料。其中,包括184萬篇民間故事,302萬首民間歌謠,748萬條諺語,各種專集4000多種。這是一筆多么豐厚的遺產!如今,作為這項工程的最終成果《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省卷本的編纂出版正在接近尾聲,而曾經主持這項工作的鐘敬文、馬學良、姜彬等領袖人物卻長眠大地,再也看不到這賞心悅目的收穫,還有許多民間文藝傳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許多“三套集成”工作者從“青青子衿”變成了“白髮老翁”。面對這一切,除了繼續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後續工作之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能夠拒絕編纂出版他們苦苦收集到的民間文學原始資料?
懷著如火燃燒的激情以及對民間文藝事業的忠誠,我們經過兩年多的準備,於2004年4月正式啟動《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專項。那時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長,落英繽紛,群鶯亂飛”,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實施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發生在我的身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懷與文化領袖的睿智,始終堅持將包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在內的“中國民間文學全書”編纂出版工作納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並具體過問它的體例設計、出版、文本審定、封面設計,真正做到了事無巨細、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學創作卻因此被束之高閣;楊亮才先生是中國民間文藝界的老同志、老領導,他不僅參與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全部策劃,而且還主動承擔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整體設計,並不顧七旬高齡奔走於湖北、雲南、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摸底遊說,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範本的編纂工作;趙寅松是白族文化專家,他任所長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並不從屬於文聯繫統,但他在得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在主持實施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後主動請纓,不僅承擔了《雲南甲馬集成》大理部分的編纂工作,而且還以極快的速度、較高的質量完成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範本的編纂工作。他說:“搶救遺產不分內外,保護文化豈等檔案經費!”這是他的心聲,也是全中國民間文藝工作者的深願;與趙寅松先生一道為示範本的編纂作出貢獻的還有湖北省民協主席傅廣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協主席王作棟先生。在他們的主持下,“當陽卷”示範本的編纂亦高速優質,一錘定音。
隨著河南信陽文聯主席廖永亮、山東棗莊民協主席王善民、內蒙古民協主席那順、中國民協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協主席曹保明、江蘇省徐州市民協負責人殷召義等先後加入到《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編纂工作中來,早日高水平出版這些成果便成為當務之急。也就在這個時刻,經過不斷挫折,我們最終與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喜結良緣。該社有膽有識的社長董鐵鷹先生與總編輯歐劍先生、副總編輯王潤貴先生決定投巨資以圓這套“全書”的出版夢。這使我們感到鼓舞,也更使我們堅信中國尚有出版家,而不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這段良緣的是一位名叫孫昕的年輕女士。她曾在2002年與2003年兩次採訪過我,以報導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在無“紅頭檔案”、無一分錢的背景下組織實施的壯舉。那時,她是一名記者。2004年,她從《中國智慧財產權報》轉調到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我打電話了解這項工程的進展以及有關成果的出版問題。當她了解到我們雖已獲中華書局斥資幫助出版《中國木版年畫集成》、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資幫助出版“中國口頭與非物質遺產推介叢書”,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出版維艱之後,決定向本社領導反映搶救工程面臨的困難。對此,我心存疑,而被智慧財產權出版社的出版家們鐵肩擔大義。慨然允諾。
這,都是發生在2l世紀春天裡的故事。
在這個春天裡,我十分榮幸能成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最高統帥部的一個成員,並奉調協助馮驥才主席主持協會日常工作及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組織領導工作。可以說,這四年里,我是與中國民間文藝的夢想一起不斷成長的。儘管衣帶漸寬、雙鬢初霜,我與我的同仁們卻無怨無悔,抱誠守貞,一直執著於為祖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而努力。這是因為我時刻聽到來自田野的呼喚:暫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我亦不斷被馮驥才主席對國家文化命運的關切所震撼:暫先離開你的書齋,走到人民民眾中去。是的,暫先放下,是為了永遠拿起——學術;一時離開,是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這部洋洋3000卷的《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即將問世之際,我覺得有必要對這項工作的緣起與經緯作一些簡單的詮釋。
關於名稱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名副其實。它之所以以“中國”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內地及港、澳、台地區。港、澳、台地區民間故事作品入“全書”是藉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金榮華先生之力才得以實現的。這在“三套集成”時代是不可能、也是沒有做到的;所謂“民間故事”沿用的是《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廣義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體民間口頭創作,包括神話、故事、傳說之屬;“全書”之稱,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國民間故事的基本情況而定,它的確在內容、形式、地域、民族、體裁、題材等方面都比較全面、客觀。以它的編纂出版為標誌,中國民間故事的形象將不再殘缺星碎、模糊不清。
關於關係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與“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在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心組織實施、全面開拓創新》中即已作過明晰的闡釋:“‘搶救工程’與‘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同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持承辦的民間文化工程。‘搶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種繼承與延續,也是對‘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種拓展與深化、發展。兩者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但其搶救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學意義上,‘搶救工程’是對‘三套集成’的範圍擴充,增加了史詩、民間敘事長詩;在藝術意義上,‘搶救工程’增加了民間工藝美術,為‘中國民間文藝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關部分作了‘補天’;在文化意義上,‘搶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力求一網打盡,理清了民間文學與民間藝術存在基礎的關係。在‘搶救工程’實施過程中,還將最終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遺留問題,不僅爭取出版《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還將對歷時20年的‘三套集成’進行總結、評獎,並探討有關資料的活化與套用問題。”
也就是說,在最初的創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國民間文藝十套集成”工程之組成部分“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縣卷本是擬在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中以《中國民間文學全書》的形式加以編纂出版的。後來,由於經費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轍,決定先編纂出版縣卷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歌謠、諺語、史詩、民間敘事長詩等則留待今後再相機啟動編纂出版。顯然,《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編纂出版並不是平地起高樓,也不是刻意另起爐灶,它基本屬於“三套集成”《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縣卷本資料的系統編纂出版。
關於原則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開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推動會議”上,我受主席團的委託,作了《用優異的成績編好〈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報告,對編纂出版這部“全書”提出了以下原則:1.分批實施、推進,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全部編纂出版任務;2.示範本先行,先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範本及湖北省當陽卷示範本;3.對未編過縣卷本的地區進行普查並編纂縣卷本;4.對已編纂縣卷本但未作過普查的地區進行普查,以補充原有縣卷本資料;5.對已作過普查並編有縣卷本的地區進行補充調查,以豐富原有文本;6.對已有少數民族文字縣卷本進行翻譯並補充有關資料,以編成漢語文縣卷本;7.制定體例及出版方案,進行統一編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從中央到省、市、縣的四級領導小組、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領導此項工作。雖然進度不一,但一年多來這項工作始終是按此原則實際進行的。
關於動機我們妁最初動機是:1.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當然包括對民間文學的搶救,搶救性保護是一個永恆的話題;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於種種原因,從1984年起被蒐集到的民間文學資料正面臨著各種厄運:或佚失無存,或藏諸私家,或變賣造紙,或鼠囓蟲蛀,或風雨侵蝕,必須加大對它們的再搶救;3.通過《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編纂出版,為日後編纂出版《中國歌謠全書》、《中國諺語全書》、《中國史詩集成》、《中國民間敘事長詩集成》等積累經驗,並最終完成“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各層級卷本的全部編纂出版;4.為方興未艾的故事學、傳說學、神話學及類型學、母題研究等提供最生動的資料,推動這些學科的發展進步;5.強化民間故事作品的社會套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設、學術建設、道德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文藝建設、文化產業建設等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親愛的朋友,《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擺放在您的案頭並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國民間文藝工作者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節日。為了這一天,我們付出了我們應該付出的一切;為了這一天,我們為自己的正確抉擇、堅定信念、審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來自人民民眾的偉大創造!
光榮,展示了精神家園守望者的無私與智慧!
我們確信,春天的故事永遠沒有結束,她只會延伸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穫。
2005年8月13日酷熱中於北京潘家園寓所
對於中華民族來說,21世紀是與中國民間文藝保護的春天一起來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紀新中國歷史開篇注定要從知識界對民間文藝的關注及其從中尋找現代化的資源與動力開啟那樣,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精英階層乃至普通民眾,在新紀元伊始之際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華大地上五千年積澱豐厚的民間文藝遺存:幾多焦慮,幾多審視,幾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個世紀的痛苦與歡樂、犧牲與勝利之後,隨著4月的和風一寸寸染綠京城的街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終於完成了新統帥部的組建,並在馮驥才主席的倡導下作出了用10年時間在全中國境內實施“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戰略決策。其內容是對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56個民族的民間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終編纂出版縣卷本《中國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國民間美術圖錄》(31卷)、專題集《中國木版年畫集成》(20卷)、《中國剪紙集成》(50卷)、《中國唐卡集成》(20卷)、《中國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國服飾集成》(60卷)、《中國彩塑集成》(10卷)、《中國民窯陶瓷集成》(10卷)、《中國皮影集成》(10卷)、《中國民間傑出傳承人集成》(100卷)、《中國史詩集成》(300卷)、《中國民間敘事長詩集成》(500卷),並命名一大批民間藝術家,建立一系列民間文藝之鄉與民間文藝保護基地、傳承基地,建立民間文藝資料庫。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華文明根脈、傳承中國文化薪火。
想當初,沒有上級的指示,沒有企業的支持,沒有出版社的承諾,一切都只是一個發生在初春里的夢。於是,多少讚嘆如春潮湧起,多少懷疑似濤聲依舊,多少譏諷穿行在街巷,多少風險橫陳於前路。但是,緊迫感、責任心使我們義無反顧,民間情懷、國家利益令我們堅定前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眾志成城,誓將夢想化現實。
由於順應了發展多元文化的時代潮流,也順應了弘揚民族精神、實現中華復興的黨心、民意,春天的夢想一天天成長: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扶持優秀民間文藝及國家級大型文化工程之後,中宣部決定襄助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持實施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在獲得民間文藝界前輩賈芝、馮元蔚諸先生的全力支持後,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新聞發布會於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實施工作會議於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開,第一批實施省區及專項隨之開展行動。
作為主幹項目,編纂出版包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在內的“中國民間文學全書”,從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動議之初就被提到了議事日程。這是因為:作為這項工作重要基礎的“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的組織系統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編纂工作仍在進行;大多數地區都已編定有關縣卷本。我們相信,它定能成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第一批收穫。
難忘啊,從1984年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當時稱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曾先後動員200多萬名民間文藝工作者從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民間文學普查,先後收集到40億字的文學資料。其中,包括184萬篇民間故事,302萬首民間歌謠,748萬條諺語,各種專集4000多種。這是一筆多么豐厚的遺產!如今,作為這項工程的最終成果《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省卷本的編纂出版正在接近尾聲,而曾經主持這項工作的鐘敬文、馬學良、姜彬等領袖人物卻長眠大地,再也看不到這賞心悅目的收穫,還有許多民間文藝傳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許多“三套集成”工作者從“青青子衿”變成了“白髮老翁”。面對這一切,除了繼續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後續工作之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能夠拒絕編纂出版他們苦苦收集到的民間文學原始資料?
懷著如火燃燒的激情以及對民間文藝事業的忠誠,我們經過兩年多的準備,於2004年4月正式啟動《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專項。那時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長,落英繽紛,群鶯亂飛”,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實施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發生在我的身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懷與文化領袖的睿智,始終堅持將包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在內的“中國民間文學全書”編纂出版工作納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並具體過問它的體例設計、出版、文本審定、封面設計,真正做到了事無巨細、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學創作卻因此被束之高閣;楊亮才先生是中國民間文藝界的老同志、老領導,他不僅參與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全部策劃,而且還主動承擔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整體設計,並不顧七旬高齡奔走於湖北、雲南、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摸底遊說,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範本的編纂工作;趙寅松是白族文化專家,他任所長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並不從屬於文聯繫統,但他在得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在主持實施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後主動請纓,不僅承擔了《雲南甲馬集成》大理部分的編纂工作,而且還以極快的速度、較高的質量完成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範本的編纂工作。他說:“搶救遺產不分內外,保護文化豈等檔案經費!”這是他的心聲,也是全中國民間文藝工作者的深願;與趙寅松先生一道為示範本的編纂作出貢獻的還有湖北省民協主席傅廣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協主席王作棟先生。在他們的主持下,“當陽卷”示範本的編纂亦高速優質,一錘定音。
隨著河南信陽文聯主席廖永亮、山東棗莊民協主席王善民、內蒙古民協主席那順、中國民協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協主席曹保明、江蘇省徐州市民協負責人殷召義等先後加入到《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編纂工作中來,早日高水平出版這些成果便成為當務之急。也就在這個時刻,經過不斷挫折,我們最終與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喜結良緣。該社有膽有識的社長董鐵鷹先生與總編輯歐劍先生、副總編輯王潤貴先生決定投巨資以圓這套“全書”的出版夢。這使我們感到鼓舞,也更使我們堅信中國尚有出版家,而不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這段良緣的是一位名叫孫昕的年輕女士。她曾在2002年與2003年兩次採訪過我,以報導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在無“紅頭檔案”、無一分錢的背景下組織實施的壯舉。那時,她是一名記者。2004年,她從《中國智慧財產權報》轉調到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我打電話了解這項工程的進展以及有關成果的出版問題。當她了解到我們雖已獲中華書局斥資幫助出版《中國木版年畫集成》、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資幫助出版“中國口頭與非物質遺產推介叢書”,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出版維艱之後,決定向本社領導反映搶救工程面臨的困難。對此,我心存疑,而被智慧財產權出版社的出版家們鐵肩擔大義。慨然允諾。
這,都是發生在2l世紀春天裡的故事。
在這個春天裡,我十分榮幸能成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最高統帥部的一個成員,並奉調協助馮驥才主席主持協會日常工作及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組織領導工作。可以說,這四年里,我是與中國民間文藝的夢想一起不斷成長的。儘管衣帶漸寬、雙鬢初霜,我與我的同仁們卻無怨無悔,抱誠守貞,一直執著於為祖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而努力。這是因為我時刻聽到來自田野的呼喚:暫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我亦不斷被馮驥才主席對國家文化命運的關切所震撼:暫先離開你的書齋,走到人民民眾中去。是的,暫先放下,是為了永遠拿起——學術;一時離開,是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這部洋洋3000卷的《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即將問世之際,我覺得有必要對這項工作的緣起與經緯作一些簡單的詮釋。
關於名稱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名副其實。它之所以以“中國”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內地及港、澳、台地區。港、澳、台地區民間故事作品入“全書”是藉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金榮華先生之力才得以實現的。這在“三套集成”時代是不可能、也是沒有做到的;所謂“民間故事”沿用的是《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廣義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體民間口頭創作,包括神話、故事、傳說之屬;“全書”之稱,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國民間故事的基本情況而定,它的確在內容、形式、地域、民族、體裁、題材等方面都比較全面、客觀。以它的編纂出版為標誌,中國民間故事的形象將不再殘缺星碎、模糊不清。
關於關係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與“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在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心組織實施、全面開拓創新》中即已作過明晰的闡釋:“‘搶救工程’與‘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同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持承辦的民間文化工程。‘搶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種繼承與延續,也是對‘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種拓展與深化、發展。兩者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但其搶救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學意義上,‘搶救工程’是對‘三套集成’的範圍擴充,增加了史詩、民間敘事長詩;在藝術意義上,‘搶救工程’增加了民間工藝美術,為‘中國民間文藝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關部分作了‘補天’;在文化意義上,‘搶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力求一網打盡,理清了民間文學與民間藝術存在基礎的關係。在‘搶救工程’實施過程中,還將最終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遺留問題,不僅爭取出版《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還將對歷時20年的‘三套集成’進行總結、評獎,並探討有關資料的活化與套用問題。”
也就是說,在最初的創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國民間文藝十套集成”工程之組成部分“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縣卷本是擬在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中以《中國民間文學全書》的形式加以編纂出版的。後來,由於經費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轍,決定先編纂出版縣卷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歌謠、諺語、史詩、民間敘事長詩等則留待今後再相機啟動編纂出版。顯然,《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編纂出版並不是平地起高樓,也不是刻意另起爐灶,它基本屬於“三套集成”《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縣卷本資料的系統編纂出版。
關於原則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開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推動會議”上,我受主席團的委託,作了《用優異的成績編好〈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報告,對編纂出版這部“全書”提出了以下原則:1.分批實施、推進,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全部編纂出版任務;2.示範本先行,先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範本及湖北省當陽卷示範本;3.對未編過縣卷本的地區進行普查並編纂縣卷本;4.對已編纂縣卷本但未作過普查的地區進行普查,以補充原有縣卷本資料;5.對已作過普查並編有縣卷本的地區進行補充調查,以豐富原有文本;6.對已有少數民族文字縣卷本進行翻譯並補充有關資料,以編成漢語文縣卷本;7.制定體例及出版方案,進行統一編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從中央到省、市、縣的四級領導小組、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領導此項工作。雖然進度不一,但一年多來這項工作始終是按此原則實際進行的。
關於動機我們妁最初動機是:1.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當然包括對民間文學的搶救,搶救性保護是一個永恆的話題;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於種種原因,從1984年起被蒐集到的民間文學資料正面臨著各種厄運:或佚失無存,或藏諸私家,或變賣造紙,或鼠囓蟲蛀,或風雨侵蝕,必須加大對它們的再搶救;3.通過《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編纂出版,為日後編纂出版《中國歌謠全書》、《中國諺語全書》、《中國史詩集成》、《中國民間敘事長詩集成》等積累經驗,並最終完成“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各層級卷本的全部編纂出版;4.為方興未艾的故事學、傳說學、神話學及類型學、母題研究等提供最生動的資料,推動這些學科的發展進步;5.強化民間故事作品的社會套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設、學術建設、道德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文藝建設、文化產業建設等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親愛的朋友,《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擺放在您的案頭並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國民間文藝工作者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節日。為了這一天,我們付出了我們應該付出的一切;為了這一天,我們為自己的正確抉擇、堅定信念、審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來自人民民眾的偉大創造!
光榮,展示了精神家園守望者的無私與智慧!
我們確信,春天的故事永遠沒有結束,她只會延伸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穫。
2005年8月13日酷熱中於北京潘家園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