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甘肅民盟的前身是西北民主政團。它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以及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和中共甘肅工委的革命活動的推動和影響下,為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奉行的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反動政策,發動和組織甘肅民眾堅持長期抗戰,在張瀾、沈鈞儒、黃炎培等人領導的民主憲政運動的鼓舞和激勵下,由甘肅的一部分民主進步人士在國民黨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於1941年1月在蘭州創建。11月下旬,西北民主政團委託繼伍修權同志之後負責八路軍辦事處工作的趙芝瑞同志,草擬並通過了《西北民主政團十大綱領》。
甘肅的民盟組織建立以後,繼承和發揚了"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高舉"五四"運動民主與科學的光輝旗幟,在民盟中央和民盟西北總支部的領導下,與甘肅的中共黨組織和中共黨員及其他進步人士等密切合作,風雨同舟,為中國人民、特別是甘肅人民的民主、解放事業努力奮鬥,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在抗日戰爭時期,它主要是以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統一戰線綱領,堅持團結抗戰及反對獨裁、爭取人民民主自由為自己的宗旨,進行抗日救亡和民主運動。在這一時期,它還發動和參與了震驚全國的甘肅南部地區農民起義。
在解放戰爭時期,它又以配合中國共產黨的鬥爭為宗旨,在合法和非法兩條戰線上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激烈的鬥爭。在中共黨組織和中共黨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其活動區域已包括蘭州、天水、隴南、隴東、河西等二十多個市縣,共有成員三百多人。在臨近解放前夕,它一方面在蘭州、西安、隆德、靜寧、岷縣、甘谷、文縣、崇信、臨洮等地進行了策動國民黨正規軍和地方武裝起義的工作,一方面又通過各種關係和各種方式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守則,並調查特務機構、特務名單和國民黨檔案,給人民解放軍提供各種軍事政治情報,促進了人民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在這場歷史的大決戰中,甘肅的民盟組織和盟員經受了嚴峻的考驗,並先後有二十多名盟員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捐軀,為甘肅的民盟組織贏得了崇高聲譽。
1949年,全國解放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此後,甘肅的民盟組織和盟員進入了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新的歷史階段。在這一階段中,甘肅的民盟組織堅持和發揚了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中國共產黨並肩戰鬥、合作共事的優良傳統,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在不斷健全鞏固組織,推動盟員學習時事政策,進行自我改造的同時,領導全體盟員參加了國家的政權建設及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工作,參加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運動和社會主義三大改造運動以及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特別是參加了國家的文教建設事業,對甘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一定貢獻。
“文革”期間,民盟各級組織被迫停止活動。粉碎“四人幫”以後,民盟逐步恢復組織活動。
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以來,民盟甘肅省委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的軌道上來,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把促進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認真貫徹黨的統一戰線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為國家和甘肅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作出卓越的貢獻。
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盟員8446人,其中地方組織有6472人,省直屬基層組織有1974人。全省盟員中高教界占15.4%,普通教育界占44.8%,科技醫療界占14.6%,文化藝術界占4.1%,其他界別占21.1%。具有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盟員有6000多人,具有中高級職稱的盟員占盟員總數的70.7%。全省盟員中現有全國人大代表1人;全國政協委員1人;省人大常委3人、代表 12 人;省政協副主席1人、常委11人、委員 36人;地級市人大副主任3人、常委3人、代表44 人;地級市政協副主席 4人、常委46 人、委員 160人;縣 (區)人大副主任4人、常委3人、代表23人;縣 (區)政協副主席 15人、常委66人、委員224人。在政府擔任地廳級領導幹部的8人、地廳級科研院所所長1人、地廳級社會團體理事長1人,大學校長5人;副縣(區)長4人。
現任領導
主任委員:張世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