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促進會廣東省中山市委員會

中國民主促進會廣東省中山市委員會

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是以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民主促進會廣東省中山市委員會
  • 成立時間:1982年
  • 支部:12個
  • 會員:共146位
基本簡介,發展歷史,

基本簡介

中國民主促進會廣東省中山市委員會簡介
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是以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民進自1945年12月30日創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指引和幫助下,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有革命的光榮歷史。堅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愛國、民主、團結、求實,堅持立會為公,是本會的優良傳統。本會的政治綱領是: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能,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

發展歷史

1982年民進中山縣小組成立;1983年4月17日民進中山縣支部成立;1989年7月17日民進中山市委會成立。歷任主要負責人有羅隱崧、何廉、姚本棠、周信。至2008年4月份為止,共有12個支部,共146位會員(男95人,女51人),平均年齡52.9歲;大專以上135人,占91.8%;中級職稱87人,占59.6%;高級職稱48人,占32.9%。有市人大常委1人;市政協委員9人,其中市政協副主席1人,常委1人;被聘為市特約監察員1人;市特約檢察員1人;市特約審計員1人;市特約教育督導員1人,市教育督導委員會督學3人;市財政局特約監察員1人;市青聯委員1人。
【民進中山市委會籌建階段】 (1983年4月—1989年7月)
1981年5月,中山籍的民進會員鄭玉麟從廣西桂林中學退休回中山,成為中山民進的第一人。在民進廣東省委會的領導下,中山民進於1982年成立小組(6人),1983年4月17日成立支部(12人),羅隱崧當選主任委員,何能當選副主任委員,古江、游寶森、鄭醒聰任支部委員。
支部成立後六年來,支部領導班子帶領會員認真學習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公報,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兩面旗幟,圍繞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開拓前進,初步形成了以教育界為主體,包括科技、文藝界的團結集體,並且大力開展多次有益的文化活動,廣交朋友,促進內外的文化藝術交流,舉辦了書詩畫展、文化夜校及夜高中,協助有關部門落實華僑及知識分子政策方面等工作,為中山文化、教育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支部順利地完成了主要任務:繼承和發揚中國民主促進會的優良傳統,宣傳民進的歷史貢獻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展民進成員,擴大民進組織,為籌建民進中山市委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穩步發展階段】 (1989年7月—1995年7月)
(1988年11月11日成立民進中山市委會籌備組,羅隱崧任組長。)1989年7月16日,民進中山市第一次會員大會在市統戰大樓會議廳召開,民主選舉了首屆市委會(當時有50位會員),何廉當選主任委員,羅隱崧當選副主任委員,黃渭涵、陳少楠、陳榮華、羅潤德、張伯威任市委委員,鄭玉麟、何能被聘為顧問。1989年7月17日,民進中山市委會成立大會在孫中山紀念堂三樓會議大廳召開,標誌著中山民進邁進穩步發展階段。
第一屆委員會在民進中央、廣東省委會和中共中山市委的領導下,在中共中山市委統戰部的具體幫助下,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學習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以葉聖陶教育思想研究和“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研討為主要內容加強思想建設,開展社會服務,做好“三胞”工作,認真履行政黨職能,積極參政議政,為中山的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與時俱進 建設高素質參政黨地方組織】 (1995年7月至2006年9月)
1995年7月12日,民進中山市第二次會員大會在中山市政協大樓六樓會議室召開,民主選舉產生第二屆委員會(當時有81位會員),姚本棠當選主任委員,黃永波、黃渭涵當選副主任委員,羅隱崧、何能任顧問,胡治平、張伯威、陳少楠、李偉權、楊佩球(女)、黃卓涵、江太集當選市委委員。
2000年7月24日,民進中山市第三次會員大會在市委、市政府會議中心三樓會議廳召開,民主選舉產生第三屆委員會(當時有113名會員),姚本棠再次當選主任委員,周信、陳玉瓊(女)當選副主任委員,李偉權、程穗雄、張廣洋、單金良、徐傑、劉廣凡當選市委委員。2004年8月26日肖偉、彭增華被增選為民進市委會委員。
第二、三屆委員會,在民進廣東省委和中共中山市委的領導下,在中共中山市委統戰部的指導幫助下和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發揚“愛國、民主、團結、求實”的優良傳統,堅持“以黨為師、立會為會、參政為民、服務為本”,努力實現“三個確保”、達到“三個不變”,以政治交接為主線,不斷增強政治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加強自身建設,把政治交接這條主線貫穿于思想建設、理論建設、組織建設、基層建設、參政議政、社會服務和祖國統一等各項工作之中,確立了以建設高素質參政黨地方組織為奮鬥目標,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認真履行參政黨的職能,為推動中山三個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和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分別在1995年、1999年、2002年榮獲民進廣東省先進市委會稱號。2006年7月榮獲民進廣東省社會服務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建設“和諧民進” 推進建設高素質參政黨地方組織跨上新台階】(2006年9月至今)
2006年9月23日,民進中山市第四次會員大會在市委、市政府會議中心三樓會議廳召開,民主選舉產生第四屆委員會(當時有140名會員),周信當選主任委員,陳玉瓊(女)再次當選副主任委員,程穗雄、張廣洋、徐傑、肖偉、彭增華、劉靜、陳仕清、李凌當選市委委員。
第四屆委員會提出建設“和諧民進”、“和諧支部”的目標,出台了《關於建設和諧民進的的實施意見》,繼續加強建設學習型、管理型、服務型的市委會,不斷豐富和充實建設高素質參政黨地方組織的內涵,促進中山民進長期的協調發展、科學發展、健康發展、和諧發展,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為構建既適宜居住又適宜創業的和諧中山作出新的貢獻。
【履行參政黨職責的概況】
民進中山市委會作為參政黨的地方組織,一直認真地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職能。二十年多來,有1人次任中山市副市長,2人次任全國政協委員,1人次任省人大常委,1人次任省政協常委,3人次任市政協副主席,9人次任市人大常委,10人次任市政協常委,8人次任市人大代表,47人次任市政協委員,14人次被聘為市特約“四員”,6人次被聘為市文化市場監督員,1人次任市財政局特約監督員,5人次任市青聯委員。他們在不同職位上與中共真誠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們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參政議政,提出了許多好的提案,其中《關於重建中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的建議》、《關於解決城區排澇防漬的建議》、《統一思想認識,加大投入力度,“內外並舉”綜合治理薄弱學校》、《深化辦學體制改革,為實現我市教育事業現代化的目標註入新動力》、《關於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建議》、《關於改善石岐煙墩國小辦學條件的建議》、《中山市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及其發展的幾點意見》等7個提案被評為優秀提案,為中山的三個文明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社會服務、海外聯誼也是我會的重要工作。始終以“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為原則,加強社會服務,建立智力支教、科技支農、扶困助學等社會服務專項工作,開展對港口鎮六年三期智力支教、汕尾陸河縣掛職支教,推廣“鴨稻共作”生態試驗,城鄉手拉手助學自籌4萬多元、帶動社會力量捐款18萬元等活動,為鎮區教育、民辦教育、農業發展、農村貧困學生作出新的貢獻。還協助民進省委利用我市教師進修學院的師資承辦了“廣東站——西部地區教師培訓班”,對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上思縣的一線農村國小教師30人進行為期一周的“新課程環境下教師的專業發展”培訓,為促進西部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了力量。積極做好香港、澳門回歸前後的輿論營造和社會穩定工作,向港澳台胞宣傳 “一國兩制”,協助市攝影家協會在中山成功舉辦台灣實踐大學董事長謝孟雄中山攝影展暨創意生活實踐交流會,促進兩地的藝術、教育及文化交流。
民進市委會正、副主委名單
主 委:周 信(市政協副主席、市教育局副局長)
副主委:陳玉瓊(女、市委會專職副主委)
辦公地址:廣東省中山市興中道2號市政協大樓8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