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通俗演義:元史演義》以歷史事實為基礎,“語皆有本”,同時借鑑章回體演義小說的寫法和批註的形式,增添了一些情節與人物性格描寫,融歷史與文學於一體,“文不尚虛,語惟從俗”,所以在很大程式上取得了思想性、知識性與可讀性的統一。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歷史通俗演義:元史演義
-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 頁數:278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州古籍出版社
- 作者:蔡東藩
-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4830914, 753483091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通俗演義:元史演義》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l945),幼名椿壽,號東藩,一作東帆,浙江蕭山臨浦人。20歲前中秀才,清末以優貢生朝考入選,調遣江西省以知縣候補,不久即因厭惡官場惡習稱病返鄉,以從教和行醫為生,編著有《中等新論說文范》、《內科臨症歌訣》以及《留青別集》、《留青新集》、《風月吟稿》、《寫憂草》等文學作品,而能夠代表其一生成就、傳之久遠的,則是“借說部體裁,演歷史故事”的《中國歷史通俗演義》。
圖書目錄
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紅顏異兒得妻
第二回 擁眾稱尊創始立國 班師奏凱復慶生男
第三回 女丈夫執旗招叛眾 小英雄逃難遇救星
第四回 追失馬幸遇良朋 喜乘龍送歸佳耦
第五回 合浦還珠三軍奏凱 穹廬返幕各族投誠
第六回 帖木真獨勝諸部 札木合復興聯軍
第七回 報舊恨重遇麗姊 復前仇疊逢美婦
第八回 四傑赴援以德報怨 一夫拚命用少勝多
第九回 責汪罕潛師劫寨 殺脫里恃力興兵
第十回 納忽山孱主亡身 斡難河雄酋稱帝
第十一回 西夏主獻女乞和 蒙古軍人關耀武
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繼嗣定議西征
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竄死孤島 雄師迫寇窮極遐方
第十四回 見角端西域班師 破欽察歸途喪將
第十五回 滅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喪新君嗣統
第十六回 將帥迭亡乞盟城下 后妃被劫失守都中
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顏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
第十八回 阿魯思全境被兵 歐羅巴東方受敵
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
第二十回 勤南略齎志告終 據大位改元頒敕
第二十一回 守襄陽力屈五年 覆壓山功成一統
第二十二回 漁色徇財計臣致亂 表忠流血信國成仁
第二十三回 征日本全軍盡沒 討安南兩次無功
第二十四回 海都汗連兵構釁 乃顏王敗走遭擒
第二十五回 明黜陟權奸伏法 慎戰守老將驕兵
第二十六回 皇孫北返靈璽呈祥 母后西巡台臣匿奏
第二十七回 得良將北方靖寇 信貪臣南服喪師
第二十八回 蠻酋成擒妖婦駢戮 藩王人覲牝後通謀
第二十九回 誅奸慝懷寧嗣位 耽酒色嬖倖盈朝
第三十回 承兄位誅逐奸邪 重儒臣規行科舉
第三十一回 上彈章劾佞無功 信儉言立儲背約
第三十二回 爭位弄兵藩王兩敗 挾私報怨善類一空
第三十三回 隆孝養迭呈冊寶 泄逆謀立正典刑
第三十四回 滿惡貫奸相伏冥誅 進良言直臣邀主眷
第三十五回 集黨羽顯行弒逆 扈鑾蹕橫肆姦淫
第三十六回 正刑戮眾惡駢誅 縱奸盜百官抗議
第三十七回 眾大臣聯銜人奏 老平章嫉俗辭官
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壽征 迎藩王人承大統
第三十九回 大明殿稱尊頒敕 太平王殺敵建功
第四十回 人長城北軍敗潰 援大都爵帥馳歸
第四十一回 倒刺沙奉寶出降 泰定後別州安置
第四十二回 四女酬庸同時厘降 二使勸進克日登基
第四十三回 中逆謀途次暴崩 得御寶馳回御極
第四十四回 懷妒謀毒死故後 立儲君驚遇冤魂
第四十五回 平全滇諸將班師 避大內皇兒寄養
第四十六回 得新懷舊人面重逢 納後為妃天倫誌異
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會議 遵顧命皇侄承宗
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權相懷疑 遭冥譴太師病逝
第四十九回 履尊擇配後族蒙恩 犯闕稱兵豪宗覆祀
第五十回 辱諫官特權停科舉 尊太后變例晉徽稱
第五十一回 妨功害能淫威震主 竭忠報國大義滅親
第五十二回 逐太后兼及孤兒 用賢相併征名士
第五十三回 寵女侍僭加後服 聞母教才罷彈章
第五十四回 治黃河石人開眼 聚紅巾群盜揚鑣
第五十五回 失軍心河上棄師 逐盜魁徐州告捷
第五十六回 番僧授術天子宣淫 嬖侍擅權丞相受禍
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濠南起義 董搏霄河北捐軀
第五十八回 掃強虜志決身殲 弒故主行兇逞暴
第五十九回 阻內禪左相得罪 人大都逆臣伏誅
第六十回 群寇蕩平明祖即位 順帝出走元史告終妹
第二回 擁眾稱尊創始立國 班師奏凱復慶生男
第三回 女丈夫執旗招叛眾 小英雄逃難遇救星
第四回 追失馬幸遇良朋 喜乘龍送歸佳耦
第五回 合浦還珠三軍奏凱 穹廬返幕各族投誠
第六回 帖木真獨勝諸部 札木合復興聯軍
第七回 報舊恨重遇麗姊 復前仇疊逢美婦
第八回 四傑赴援以德報怨 一夫拚命用少勝多
第九回 責汪罕潛師劫寨 殺脫里恃力興兵
第十回 納忽山孱主亡身 斡難河雄酋稱帝
第十一回 西夏主獻女乞和 蒙古軍人關耀武
第十二回 拔中都分兵南略 立繼嗣定議西征
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竄死孤島 雄師迫寇窮極遐方
第十四回 見角端西域班師 破欽察歸途喪將
第十五回 滅西夏庸主覆宗 遭大喪新君嗣統
第十六回 將帥迭亡乞盟城下 后妃被劫失守都中
第十七回 南北夾攻完顏赤族 東西遣將蒙古張威
第十八回 阿魯思全境被兵 歐羅巴東方受敵
第十九回 姑婦臨朝生暗釁 弟兄佐命立奇功
第二十回 勤南略齎志告終 據大位改元頒敕
第二十一回 守襄陽力屈五年 覆壓山功成一統
第二十二回 漁色徇財計臣致亂 表忠流血信國成仁
第二十三回 征日本全軍盡沒 討安南兩次無功
第二十四回 海都汗連兵構釁 乃顏王敗走遭擒
第二十五回 明黜陟權奸伏法 慎戰守老將驕兵
第二十六回 皇孫北返靈璽呈祥 母后西巡台臣匿奏
第二十七回 得良將北方靖寇 信貪臣南服喪師
第二十八回 蠻酋成擒妖婦駢戮 藩王人覲牝後通謀
第二十九回 誅奸慝懷寧嗣位 耽酒色嬖倖盈朝
第三十回 承兄位誅逐奸邪 重儒臣規行科舉
第三十一回 上彈章劾佞無功 信儉言立儲背約
第三十二回 爭位弄兵藩王兩敗 挾私報怨善類一空
第三十三回 隆孝養迭呈冊寶 泄逆謀立正典刑
第三十四回 滿惡貫奸相伏冥誅 進良言直臣邀主眷
第三十五回 集黨羽顯行弒逆 扈鑾蹕橫肆姦淫
第三十六回 正刑戮眾惡駢誅 縱奸盜百官抗議
第三十七回 眾大臣聯銜人奏 老平章嫉俗辭官
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壽征 迎藩王人承大統
第三十九回 大明殿稱尊頒敕 太平王殺敵建功
第四十回 人長城北軍敗潰 援大都爵帥馳歸
第四十一回 倒刺沙奉寶出降 泰定後別州安置
第四十二回 四女酬庸同時厘降 二使勸進克日登基
第四十三回 中逆謀途次暴崩 得御寶馳回御極
第四十四回 懷妒謀毒死故後 立儲君驚遇冤魂
第四十五回 平全滇諸將班師 避大內皇兒寄養
第四十六回 得新懷舊人面重逢 納後為妃天倫誌異
第四十七回 正官方廷臣會議 遵顧命皇侄承宗
第四十八回 迎嗣皇權相懷疑 遭冥譴太師病逝
第四十九回 履尊擇配後族蒙恩 犯闕稱兵豪宗覆祀
第五十回 辱諫官特權停科舉 尊太后變例晉徽稱
第五十一回 妨功害能淫威震主 竭忠報國大義滅親
第五十二回 逐太后兼及孤兒 用賢相併征名士
第五十三回 寵女侍僭加後服 聞母教才罷彈章
第五十四回 治黃河石人開眼 聚紅巾群盜揚鑣
第五十五回 失軍心河上棄師 逐盜魁徐州告捷
第五十六回 番僧授術天子宣淫 嬖侍擅權丞相受禍
第五十七回 朱元璋濠南起義 董搏霄河北捐軀
第五十八回 掃強虜志決身殲 弒故主行兇逞暴
第五十九回 阻內禪左相得罪 人大都逆臣伏誅
第六十回 群寇蕩平明祖即位 順帝出走元史告終妹
文摘
那老者道:“這山的主人,叫作哂赤伯顏。”都蛙鎖豁兒道:“這也罷,但不知你外孫女兒曾否字人?”老者答稱尚未,都蛙鎖豁兒便為弟求親。老者約略問了姓氏家居,去對那外孫女兒說明。
這時候的朵奔巴延,眼睜睜望著美人兒,只望她立刻允許,誰知這美人偏低頭無語。故作反筆,妙。尋由老者說了數語,那美人竟臉泛桃花,越覺嬌艷,。好一歇,急殺朵奔巴延。方蒙這美人點首。蒙字妙。朵奔巴延喜出望外,不待老者回報,急移步走至老者前,欲向老者行甥舅禮,不意被乃兄伸手攔住,朵奔巴延退了一二步,心中還恨著阿哥。嗣經老者與都蛙鎖豁兒說明允意,才由都蛙鎖豁兒叫過朵奔巴延謁過老者,復訂明迎婚日期,方分手告別。朵奔巴延在途次語兄道:“他既肯把好女兒嫁我,為何今日不繳與我們,恰還要捱延日子?”急色兒。都蛙鎖豁兒道:“你不是強盜,難道便搶劫不成!”朵奔巴延才噤口無言。
過了數天,都蛙鎖豁兒撿出鹿皮二張、豹皮二張、狐皮二張、鼠獺皮數張,裝入車中,令朵奔巴延著了喜服,率著車輛僕役,至不兒罕山迎婚。自晝至夕,已將美人兒迎回,對天行過夫婦禮,擁人房幃。這一夜的歡娛,不消細述。嗣後一索得男,再索復得男,長子取名布兒古訥特,次子取名伯古訥特。《元史》作布固合塔台及博克多薩勒,《蒙古源流》作伯勒格特依及伯袞德依。兩兒尚未長成,不意乃兄都蛙鎖豁兒競一病身亡。
都蛙鎖豁兒生有四子,統是倔強得很,不把那朵奔巴延作親叔叔般看待。朵奔巴延氣憤填胸,帶著一妻二子,至兄墓前哭了一場,便往不兒罕山居住。晝逐牲犬,夜對妻孥,倒也快活自由。老天無意做人美,偏偏過了數年,朵奔巴延受了感冒,竟爾臥床不起。臨終時,與嬌妻愛子訣了永別,又把那善後事宜囑託那襟夫瑪哈賚,一聲長嘆,奄然逝世了。人人有此結果,何苦貪色貪財。
朵奔巴延既死,那阿蘭郭斡青年寡偶,寂寂家居,免不得獨坐神傷,唏噓終日。幸虧瑪哈賚體心著意,時常來往,所有家事一切,盡由他代為籌辦,所以阿蘭郭斡尚沒有什麼苦況,做日和尚撞日鐘,也覺得破涕為笑了。寓意於微。
轉瞬一年,阿蘭郭斡的肚腹居然膨脹起來,俄而越脹越大,某夕,競產下一男。說也奇怪,所生男子,尚未斷乳,阿蘭郭斡腹脹如故,又復產了一男。旁人議論紛紛,那阿蘭郭斡毫不在意,以生以養,與從前夫在時無異。偏這肚中又要作怪,膨脹十月,又舉一男。臨產時,祥光滿室,覺有神異,乳兒啼聲,亦異常人。阿蘭郭斡很是欣慰,頭生子名不袞哈搭吉,次生子名不固撤兒只,第三子名孛端察兒。蒙古人種目睛多作栗黃色,獨孛端察兒灰色目睛,甫越周年,即舉止不凡,所以阿蘭郭斡格外鐘愛。
這時候的朵奔巴延,眼睜睜望著美人兒,只望她立刻允許,誰知這美人偏低頭無語。故作反筆,妙。尋由老者說了數語,那美人竟臉泛桃花,越覺嬌艷,。好一歇,急殺朵奔巴延。方蒙這美人點首。蒙字妙。朵奔巴延喜出望外,不待老者回報,急移步走至老者前,欲向老者行甥舅禮,不意被乃兄伸手攔住,朵奔巴延退了一二步,心中還恨著阿哥。嗣經老者與都蛙鎖豁兒說明允意,才由都蛙鎖豁兒叫過朵奔巴延謁過老者,復訂明迎婚日期,方分手告別。朵奔巴延在途次語兄道:“他既肯把好女兒嫁我,為何今日不繳與我們,恰還要捱延日子?”急色兒。都蛙鎖豁兒道:“你不是強盜,難道便搶劫不成!”朵奔巴延才噤口無言。
過了數天,都蛙鎖豁兒撿出鹿皮二張、豹皮二張、狐皮二張、鼠獺皮數張,裝入車中,令朵奔巴延著了喜服,率著車輛僕役,至不兒罕山迎婚。自晝至夕,已將美人兒迎回,對天行過夫婦禮,擁人房幃。這一夜的歡娛,不消細述。嗣後一索得男,再索復得男,長子取名布兒古訥特,次子取名伯古訥特。《元史》作布固合塔台及博克多薩勒,《蒙古源流》作伯勒格特依及伯袞德依。兩兒尚未長成,不意乃兄都蛙鎖豁兒競一病身亡。
都蛙鎖豁兒生有四子,統是倔強得很,不把那朵奔巴延作親叔叔般看待。朵奔巴延氣憤填胸,帶著一妻二子,至兄墓前哭了一場,便往不兒罕山居住。晝逐牲犬,夜對妻孥,倒也快活自由。老天無意做人美,偏偏過了數年,朵奔巴延受了感冒,竟爾臥床不起。臨終時,與嬌妻愛子訣了永別,又把那善後事宜囑託那襟夫瑪哈賚,一聲長嘆,奄然逝世了。人人有此結果,何苦貪色貪財。
朵奔巴延既死,那阿蘭郭斡青年寡偶,寂寂家居,免不得獨坐神傷,唏噓終日。幸虧瑪哈賚體心著意,時常來往,所有家事一切,盡由他代為籌辦,所以阿蘭郭斡尚沒有什麼苦況,做日和尚撞日鐘,也覺得破涕為笑了。寓意於微。
轉瞬一年,阿蘭郭斡的肚腹居然膨脹起來,俄而越脹越大,某夕,競產下一男。說也奇怪,所生男子,尚未斷乳,阿蘭郭斡腹脹如故,又復產了一男。旁人議論紛紛,那阿蘭郭斡毫不在意,以生以養,與從前夫在時無異。偏這肚中又要作怪,膨脹十月,又舉一男。臨產時,祥光滿室,覺有神異,乳兒啼聲,亦異常人。阿蘭郭斡很是欣慰,頭生子名不袞哈搭吉,次生子名不固撤兒只,第三子名孛端察兒。蒙古人種目睛多作栗黃色,獨孛端察兒灰色目睛,甫越周年,即舉止不凡,所以阿蘭郭斡格外鐘愛。
序言
古史之美且備者多矣,而元史獨多缺憾,非史官之失職也,文獻不足征耳。元起朔漠,本乏紀錄,開國以後,即略有載籍,而語不雅馴,專屬蒙文土語,捂紳先生難言之。逮世祖朝,始有實錄,相沿至於寧宗,共十有三朝。然在世祖以前,仍多闕略,世祖以後,則往往詳於記善,略於懲惡。史為國諱,無足怪也。元亡明興,洪武二年,得元十三朝實錄,命修元史,以李善長為監修,宋濂、王諱為總裁,二月開局,八月書成。惟順帝一朝,史猶未備。又命儒士歐陽佑等,往北平采遺事。明年二月,重開史局,閱六月書成。頒行後,已有竊竊然滋議者。蓋其時距元之亡,第閱二三年,私家著述,鮮有所聞,無由裒合眾說,竅定異同,觀徐一夔與王棉書,謂:“考史莫備於日曆及起居注,元不置日曆,不設起居注,惟中書時政科,遣一文學掾掌之,以事付史館,即據以修實錄,其於史事已多疏略。至順帝一朝,且無實錄可據,唯憑採訪以足成之,恐事未必,竅言未必,馴首尾未必貫穿”云云。然則元史之倉卒告成,不克完善,在徐氏已豫知之矣。厥後商輅等續撰《綱目》,薛應旗復作《通鑑》,陳邦瞻又著《紀事本末》,體制不同,而所采事實,不出正史之外,其闕漏固猶昔也。他若《皇元聖武親征錄》,記太祖、太宗事,元秘史亦如之,語仍鄙俚,脫略亦多。《丙子平宋錄》,記世祖事,《庚申外史》,記順帝事,一斑之窺,無補全史。而《元朝名臣事略》,暨《元儒考略》等書,更無論已。自明迄今,又閱兩朝,後人所作.可為元史之考證者,惟《蒙韃備錄》、《蒙古源流》及《元史譯文證補》等書。《元史譯文證補》,出自近年,系清侍郎洪鈞所輯,謂從西書輾轉譯成,其足正元史之闕誤者頗多,顧僅至定、憲二宗而止。《蒙韃備錄》及《蒙古源流》亦一秘史類耳。明清二代多宿儒,容有鉤隱索沈,獨成善本,惜鄙人見聞局隘,未能一一盡窺也。本年春,以橐筆之暇,偶閱東西洋史籍譯本,於蒙古西征時,較中史為洋;且於四汗分封,及其存亡始末,亦足補中史之闕,倘所謂禮失求野者非耶?不揣譾陋,竊欲融合中西史籍,編成元代野乘以資參考。尋以材力未逮,戲成演義,都六十回。事皆有本,不敢臆造,語則從俗,不欲求深。而於元代先世及深宮軼事、外域異聞,凡正史之所已載者,酌量援引,或詳或略;正史之所未載者,則旁征博採,多半演入;茶餘酒後,取而閱之,非特足供消遣,抑亦藉廣見聞,海內大雅,其毋笑我蕪雜乎?是為序。中華民國九年一月古越蔡東帆自識於海上寓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