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研究法:老清華講義》內容簡介:中國歷史可讀耶?二十四史、兩《通鑑》、九通、五紀事本末,乃至其它別史、雜史等,都計不下數萬卷,幼童習焉,白首而不能殫,在昔猶苦之;況於百學待治之今日,學子精力能有幾者?中國歷史可不讀耶?然則此數萬卷者,以之覆瓿,以之當薪;舉凡數千年來我祖宗活動之跡足征於文獻者,認為一無價值,而永屏諸人類文化產物之圈外,非惟吾儕為人子孫者所不忍,抑亦全人類所不許也。既不可不讀而又不可讀,其必有若而人焉,竭其心力以求善讀之,然後出其所讀者以供人之讀。是故新史之作,可謂我學界今日最迫切之要求也已。近今史學之進步有兩特徵,其一,為客觀的資料之整理:——疇昔不認為史跡者,今則認之,疇昔認為史跡者,今或不認。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歷史研究法:老清華講義
-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 頁數:277頁
- 開本:16
- 品牌:湖南人民出版社
- 作者:梁啓超
- 出版日期:2010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864863, 754386486X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研究法:老清華講義》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梁啓超,字卓如,另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政治活動家和學術大師,與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同稱清華四大國學導師。
媒體推薦
《中國歷史研究法》正補兩編,則任公先生晚年傑作,是出其一生治史之心得,以惠後學者也,概然竟以金針度人,如之何可弗廣其流傳,今之言歷史研究法者類出稗販,惟此兩編為作者自抒心得之作,世有欲治國史者,此其南矣。
——著名史學家會兆梓
——著名史學家會兆梓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中國歷史研究法
自序
第一章 史之意義及其範圍
第二章 過去之中國史學界
第三章 史之改造
第四章 說史料
第五章 史料之蒐集與鑑別
第六章 史跡之論次
第二部分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緒論
總論
第一章 史的目的
第二章 史家的四長
第三章 五種專史概論
分論一 人的專史
第一章 人的專史總說
第二章 人的專史的對相
第三章 做傳的方法
第四章 合傳及其做法
第五章 年譜及其做法
第六章 專傳的做法
第七章 人表及其做法(略)
分論二 事的專史(略)
分論三 文物的專史
第一章 文物專史總說
第二章 政治專史及其做法
第三章 經濟專史及其做法
第四章 文化專史及其做法
第五章 文物專史做法總說
分論四 地方的專史(略)
分論五 斷代的專史(略)
跋
自序
第一章 史之意義及其範圍
第二章 過去之中國史學界
第三章 史之改造
第四章 說史料
第五章 史料之蒐集與鑑別
第六章 史跡之論次
第二部分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緒論
總論
第一章 史的目的
第二章 史家的四長
第三章 五種專史概論
分論一 人的專史
第一章 人的專史總說
第二章 人的專史的對相
第三章 做傳的方法
第四章 合傳及其做法
第五章 年譜及其做法
第六章 專傳的做法
第七章 人表及其做法(略)
分論二 事的專史(略)
分論三 文物的專史
第一章 文物專史總說
第二章 政治專史及其做法
第三章 經濟專史及其做法
第四章 文化專史及其做法
第五章 文物專史做法總說
分論四 地方的專史(略)
分論五 斷代的專史(略)
跋
文摘
至其持論多有為吾儕所不敢苟同者,則時代使然,環境使然,未可以居今日而輕謗前輩也。
吾草此章將竟,對於與吾儕最接近之清代史學界,更當置數言。前清為一切學術復興之時代,獨於史界之著作,最為寂寥。唐、宋去今如彼其遠,其文集、雜著中所遺史跡尚累累盈望。清則舍官書及諛墓文外,殆無餘物可以相餉。史料之涸乏,未有如清者也。此其故不難察焉,試一檢康、雍、乾三朝諸文字之獄,則知其所以鉗吾先民之口而奪之氣者,其兇悍為何如。其敢於有所論列而倖免於文網者,吾見全祖望一人而已(看《鮚琦亭集》)。竊位者壹意摧殘文獻以謀自固。今位則成閏矣,而已湮、已亂之文獻終不可復,哀哉耗矣。雖然,士大夫之聰明才力終不能無所用,故壓於此者伸於彼。史學之在清代,亦非無成績之可言。章學誠之卓犖千古,前既論之矣。此外關於史界,尚有數種部分的創作:其一,如顧祖禹之《讀史方輿紀要》,其書有組織,有斷制,全書百三十卷一氣呵成為一篇文字,以地理形勢為經,而緯之以史跡。其善於駕馭史料蓋前人所莫能逮。故魏禧稱為“數千百年絕無僅有之書”也。其二,如顧棟高之《春秋大事表》,將全部《左傳》拆碎而自立門類以排比之。善用其法,則於一時代之史跡能深入而顯出矣。其三,如黃宗羲之《明儒學案》,實為中國有學史之始。其書有宗旨,有條貫,異乎鈔撮駁雜者。其四,如趙翼之《廿二史札記》,此書雖與錢大昕、王鳴盛之作齊名(見前),然性質有絕異處。錢、王皆為狹義的考證,趙則教吾儕以搜求抽象的史料之法。昔人言“屬辭比事,《春秋》之教”。趙書蓋最善於比事也。此法自宋洪邁《容齋隨筆》漸解套用,至趙而其技益進焉。此四家者,皆卓然有所建樹,足以自附於述作之林者也。其他又尚有數類書在清代極為發達:(一)表志之補續。自萬斯同著《歷代史表》後,繼者接踵,各史表志之缺,殆已補綴無遺,且所補常有突過前作者。(二)史文之考證。考證本為清代樸學家專門之業,初則僅用以治經,繼乃並用以治史。此類之書有價值者毋慮百數十種。
吾草此章將竟,對於與吾儕最接近之清代史學界,更當置數言。前清為一切學術復興之時代,獨於史界之著作,最為寂寥。唐、宋去今如彼其遠,其文集、雜著中所遺史跡尚累累盈望。清則舍官書及諛墓文外,殆無餘物可以相餉。史料之涸乏,未有如清者也。此其故不難察焉,試一檢康、雍、乾三朝諸文字之獄,則知其所以鉗吾先民之口而奪之氣者,其兇悍為何如。其敢於有所論列而倖免於文網者,吾見全祖望一人而已(看《鮚琦亭集》)。竊位者壹意摧殘文獻以謀自固。今位則成閏矣,而已湮、已亂之文獻終不可復,哀哉耗矣。雖然,士大夫之聰明才力終不能無所用,故壓於此者伸於彼。史學之在清代,亦非無成績之可言。章學誠之卓犖千古,前既論之矣。此外關於史界,尚有數種部分的創作:其一,如顧祖禹之《讀史方輿紀要》,其書有組織,有斷制,全書百三十卷一氣呵成為一篇文字,以地理形勢為經,而緯之以史跡。其善於駕馭史料蓋前人所莫能逮。故魏禧稱為“數千百年絕無僅有之書”也。其二,如顧棟高之《春秋大事表》,將全部《左傳》拆碎而自立門類以排比之。善用其法,則於一時代之史跡能深入而顯出矣。其三,如黃宗羲之《明儒學案》,實為中國有學史之始。其書有宗旨,有條貫,異乎鈔撮駁雜者。其四,如趙翼之《廿二史札記》,此書雖與錢大昕、王鳴盛之作齊名(見前),然性質有絕異處。錢、王皆為狹義的考證,趙則教吾儕以搜求抽象的史料之法。昔人言“屬辭比事,《春秋》之教”。趙書蓋最善於比事也。此法自宋洪邁《容齋隨筆》漸解套用,至趙而其技益進焉。此四家者,皆卓然有所建樹,足以自附於述作之林者也。其他又尚有數類書在清代極為發達:(一)表志之補續。自萬斯同著《歷代史表》後,繼者接踵,各史表志之缺,殆已補綴無遺,且所補常有突過前作者。(二)史文之考證。考證本為清代樸學家專門之業,初則僅用以治經,繼乃並用以治史。此類之書有價值者毋慮百數十種。
序言
中國歷史可讀耶?二十四史、兩《通鑑》、九通、五紀事本末,乃至其他別史、雜史等,都計不下數萬卷,幼童習焉,白首而不能殫,在昔猶苦之;況於百學待治之今日,學子精力能有幾者?中國歷史可不讀耶?然則此數萬卷者,以之覆瓿,以之當薪;舉凡數千年來我祖宗活動之跡足征於文獻者,認為一無價值,而永屏諸人類文化產物之圈外,非惟吾儕為人子孫者所不忍,抑亦全人類所不許也。既不可不讀而又不可讀,其必有若而人焉,竭其心力以求善讀之,然後出其所讀者以供人之讀。是故新史之作,可謂我學界今日最迫切之要求也已。近今史學之進步有兩特徵,其一,為客觀的資料之整理:——疇昔不認為史跡者,今則認之,疇昔認為史跡者,今或不認。舉從前棄置散佚之跡,鉤稽而比觀之,其夙所因襲者,則重加鑑別,以估定其價值。如此則史學立於“真”的基礎之上,而推論之功乃不至枉施也。其二,為主觀的觀念之革新:——以史為人類活態之再現,而非其僵跡之展覽。為全社會之業影,而非一人一家之譜錄。如此,然後歷史與吾儕生活相密接,讀之能親切有味。如此,然後能使讀者領會團體生活之意義,以助成其為一國民為一世界人之資格也。歐美近百數十年之史學界全向於此兩種方向以行,今雖僅見其進,未見其止,顧所成就則既斐然矣。我國史界浩如煙海之資料,苟無法以整理之耶?則誠如一堆瓦礫,只覺其可厭。苟有法以整理之耶?則如在礦之金,采之不竭。學者任研治其一部分,皆可以名家,而其所貢獻於世界者皆可以極大。啟超不自揆,蓄志此業逾二十年,所積叢殘之稿亦既盈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