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通俗演義:長城孤影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長城孤影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長城孤影》是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蔡東藩。《宋史》是《中國歷史通俗演義》中的一部,共有一百回,以章回體結構,通俗的文章,機智的點評,真實再現了中華文明歷史演進波瀾壯闊的進程,敘述了宋代的興亡。經過五代十國漫漫長路,黃袍加身的趙匡胤,聰明一世的他,杯酒釋兵權也自廢了武功。塞北強鄰外患不斷,一場靖康之難而失去了半壁江山。靖康後,高宗趙構在天堂之下的蘇杭重建了帝國,也失去回歸中土的幻想了。《中國歷代通俗演義:長城孤影》為《宋史》第三卷,文筆親切自然,通俗易懂。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歷代通俗演義:長城孤影
  • 作者蔡東藩
  • ISBN:9787212037970
  •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作者簡介,序言,目錄,文摘,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名成郕,字椿壽,號東藩,蕭山臨浦鎮人。光緒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統元年(1909)中省優貢生。1910年朝考以優入選,翌年春赴福建以知縣候補。辛亥革命後,應好友之邀,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國小論說文范》、《中等新論說文范》、《清史概論》等書。從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間,蔡東藩寫成歷朝通俗通義,有《前漢通俗演義》、《後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部分)。全書共1040回、600餘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出“文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並且自寫正文,自寫批註,自寫評述。

序言

後儒之讀《宋史》者,嘗以繁蕪為病。夫宋史固繁且蕪矣,然遼、金二史,則又有譏其疏略者。夫《遼史》百十六卷,《金史》百三十五卷,較諸四百九十六卷之《宋史》,固有繁簡之殊。然亦非窮累年之目力,未必盡能詳閱也。柯氏作《宋史新編》凡二百卷,薛氏《宋元通鑑》百五十七卷,王氏《宋元資治通鑑》六十四卷,陳氏《宋史紀事本末》百有九卷,皆並遼、金二史於《宋史》中,悉心編訂,各有心得。或此詳而彼略,或此略而彼詳,通儒尚有闕如之憾。問諸近今之一孔士,有並卷帙而未盡晰者,遑問其遍覽否也。他如遺乘雜出,記載宋事,東一鱗,西一爪,多或數帝,少僅一王,欲會通兩宋政教之得失,及區別兩宋史籍之優劣者,不得不博搜而悉閱之。然豈所望於詹詹小儒乎?若夫宋代小說,亦不一而足,大約荒唐者多,確鑿者少:龍虎爭雄,並無其事,狸貓換主,尤屬子虛;狄青本面涅之徒,貌何足羨?龐籍非懷奸之相。毀出不經;岳氏後人,不聞朝中選帥,金邦太子,曷嘗胯下喪身?種種謬談,不勝枚舉。而後世則以訛傳訛,將無作有,勸善不足,導欺有餘。為問先民之輯諸書者,亦何苦為此憑虛捏造,以誣古而欺今乎?此則鄙人之所大惑不解者也。夫以官書之辭煩義奧,不暇閱,亦不易閱,乃托為小說演成俚詞,以供普通社會之覽觀,不可謂非通俗教育之助。顧俚言之則可,而妄言之亦奚其可乎?鄙人不敏,曾輯元、明、清三朝演義,以供諸世,世人不嫌其陋,反從而歡迎之。乃更溯南北兩宋,舉三百二十年之事實,編成演義共百回,其問治亂興亡,賢奸善惡,非敢謂悉舉無遺,而於宏綱巨目,則固已一一揭櫫,無脫漏焉。且官稗並采,務擇其信而有徵者,筆之於書。至若虛無惝恍之談,則概不闌入,閱者取而觀之,其或有實事求是之感乎!書成,聊志數語,用作弁言。中華民國十一年元月古越蔡東帆自識於臨江書舍。

目錄

第一回 岳家軍克復襄漢 韓太尉保障江淮
第二回 人洞庭擒渠掃穴 返廬山奉櫬奔喪
第三回 髯將軍敗敵揚威 愚參謀監軍遇害
第四回 撤藩封偽主被縶 拒和議忠諫留名
第五回 劉錡力捍順昌城 岳飛奏捷朱仙鎮
第六回 傳偽詔連促班師 設毒謀構成冤獄
第七回 屈膝求和母后返駕 刺奸被執義士喪生
第八回 立趙宗親王嗣服 弒金帝逆賊肆淫
第九回 金主亮分道人寇 虞允文大破敵軍
第十回 誅暴主遼陽立新君 隳前功符離驚潰變
第十一回 廢守備奸臣通敵 申和約使節還朝
第十二回 朱晦翁創立社倉法 宋孝宗重定內禪儀
第十三回 攬內權辣手逞凶 勸過宮引裾極諫
第十四回 趙汝愚定策立新皇 韓詫胄弄權逐良相
第十五回 賀生辰尚書鑽狗竇 侍夜宴豔后媚龍顏
第十六回 倡北伐喪師辱國 據西陲作亂亡家
第十七回 史彌遠定計除奸 鐵木真稱尊耀武
第十八回 失中都金丞相殉節 獲少女楊家堡成婚
第十九回 寇南朝孱主誤軍謀 據東海降盜加節鉞
第二十回 易嗣君濟邸蒙冤 逐制帥楚城屢亂
第二十一回 誅逆首淮南紓患 戕外使蜀右被兵
第二十二回 約蒙古夾擊殘金 克蔡州獻俘太廟
第二十三回 圖中原兩軍敗退 寇南宋三路進兵
第二十四回 守蜀境累得賢才 劾史氏力扶名教
第二十五回 余制使憂讒殞命 董丞相被脅罷官
第二十六回 捏捷報欺君罔上 拘行人棄好背盟
第二十七回 史天澤討叛誅李璮 賈似道弄權居葛嶺
第二十八回 援孤城連喪二將 寵大憝貽誤十年
第二十九回 報怨興兵蹂躪江右 喪師辱國竄殛嶺南
第三十回 屯焦山全軍告糣 陷臨安幼主被虜
第三十一回 擁二王勉支殘局 覆兩宮悵斷重洋

文摘

卻說張浚鎮守關、陝三年,因劉子羽及吳玠兄弟,贊襄軍務,雖未能規復關、陝,但全蜀賴以安堵;且以形勢牽制東南,江、淮亦少紓敵患。自呂頤浩入相後,與張浚雖無宿嫌,恰也不甚嘉許,更有參政秦檜,陰主和議,當然是反對張浚。檜平居嘗大言道:“我有二策,可安撫天下。”及問他何策,他又言:“未登相位,說亦無益。”高宗還道他果有奇謀,即拜為尚書右僕射。檜乃入陳二策,看官道是何計?他說是:“將河北人還金,中原人還劉豫。”這等計策,卻是言人所不敢言。高宗此時,還有些明白,卻駁斥道:“檜言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系北人,當歸何處?”檜無詞可對。復易說以進道:“周宣王內修外攘,所以中興,今二相一同居內,如何對外?”此語是排擠呂頤浩。高宗乃命頤浩治外,秦檜治內。頤浩請高宗移趨臨安,自至鎮江開府,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高宗準如所請,移蹕臨安。會召胡安國為中書舍人,兼官侍讀,專講《春秋》。秦檜欲延攬名士,布列清要,藉作揄揚。既見安國人用,遂與他虛心論交。安國為所籠絡,竟極力稱檜,說他人品學術,在張浚諸人上,高宗亦頗信用。
會頤浩奉詔還臨安,薦朱勝非代任都督,高宗遂起用勝非。安國劾勝非,附和汪、黃,尊視張邦昌,及苗、劉肆逆,又貪生畏死,辱及君父,此人豈可再用?高宗乃收回成命,改任勝非為侍讀。安國復持詔不下。頤浩特命檢正黃龜年,另行草詔,頒示行闕。安國遂託疾求去。頤浩勸高宗降旨譴責安國,將他落職,只命提舉仙都觀。秦檜三上章,乞留安國,均不見報。侍御史江躋,左司諫吳表臣等二十餘人,上言勝非不可用,安國不當責,均坐檜黨落職,台省為之一空。頤浩又暗使侍御史黃龜年等,劾秦檜專主和議,阻撓恢復遠圖,且植黨專權,罪應黜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