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通俗演義·閹黨禍國:後漢2(典藏版)》作者以飽滿的愛國熱情,謳歌了歷朝保衛和振興祖國的英雄人物,鞭撻和抨擊了歷代統治階級的兇殘、荒淫和偽善,還以較大篇幅描繪出舊中國政治黑暗,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慘烈圖景。《中國歷代通俗演義·閹黨禍國:後漢2(典藏版)》在記述歷朝史事和人物時,顯現了許多寶貴的歷史經驗,對資治平亂、休養生息、治學為政之道,書中均有精彩的闡發和獨到的見解,給讀者帶來豐厚的教益與啟示。因此,《中國歷代通俗演義·閹黨禍國:後漢2(典藏版)》是一部進行中國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歷史資料。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歷代通俗演義•閹黨禍國:後漢2
- 出版社: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人民出版社
- 頁數:201頁
- 開本:16
- 品牌:安徽人民出版社
- 作者:蔡東藩
- 出版日期:2010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12037737, 978721203773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閹黨禍國:後漢2(典藏版)》是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名郕,字椿壽,號東藩,蕭山臨浦鎮人。光緒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統元年(1909)中省優貢生。1910年朝考以優入選,翌年春赴福建以知縣候補。辛亥革命後,應好友之邀,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國小論說文范》、《中等新論說文范》、《清史概論》等書。從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間,蔡東藩寫成歷朝通俗通義,有《前漢通俗演義》、《後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部分)。全書共1040回、600餘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出“文以栽事,即以道情”的特點,並且自寫正文,自寫批註,自寫評述。
圖書目錄
第一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鄧女分寵啟陰謀
第二回 魯叔陵講經稱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歸
第三回 立繼嗣太后再臨朝 解重圍副尉連斃虜
第四回 勇梁懂三戰著功 智虞詡一行平賊
第五回 作女誡遺編示範 拒羌虜增灶稱奇
第六回 駁百僚班勇陳邊事 畏四知楊震卻遺金
第七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
第八回 長史搗破車師國 楊太尉就死夕陽亭
第九回 秘大喪還宮立幼主 誅元舅登殿濫封侯
第十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
第十一回 進李固對策膺首選 舉祝良解甲定群蠻
第十二回 馬賢戰歿姑射山 張綱馳撫廣陵賊
第十三回 立沖人母后攝政 毒少主元舅橫行
第十四回 父死弟孤文姬託命 夫驕妻悍孫壽肆淫
第十五回 忤內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陳龜拜表
第十六回 定密謀族誅梁氏 嫉忠諫冤殺李雲
第十七回 受一錢廉吏遷官 劾群閹直臣伏闕
第十八回 導後進望重郭林宗 易中宮幽死鄧皇后
第十九回 激軍心焚營施巧計 信讒構嚴詔捕名賢
第二十回 駁問官范滂持正 嫉奸黨竇武陳詞
第二十一回 驅蠹賊失計反遭殃 感蛇妖進言終忤旨
第二十二回 段穎百戰平羌種 曹節一網殄名流
第二十三回 葬太后陳球伸正義 規嗣主蔡邕上封章
第二十四回 棄母全城趙苞破敵 蠱君逞毒程璜嫁誣
第二十五回 誅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賂婦翁嫁禍
第二十六回 挾妖道黃巾作亂 毀賊營黑夜奏功
第二十七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傍用計下堅城
第二十八回 起義兵三雄同殺賊 拜長史群寇識尊賢
第二十九回 請誅奸孫堅獻議 拼殺賊傅燮捐軀
第三十回 登將壇靈帝張威 入宮門何進遇救
第三十一回 元舅召兵泄謀被害 權閹伏罪奉駕言歸
第三十二回 逞奸謀擅權易主 討逆賊歃血同盟
第三十三回 議遷都董卓營私 遇強敵曹操中箭
第三十四回 入洛陽觀光得璽 出磐河構怨興兵
第三十五回 罵逆賊節婦留名 遵密囑美人弄技
第三十六回 元惡伏辜變生部曲 多財取禍殃及全家
第二回 魯叔陵講經稱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歸
第三回 立繼嗣太后再臨朝 解重圍副尉連斃虜
第四回 勇梁懂三戰著功 智虞詡一行平賊
第五回 作女誡遺編示範 拒羌虜增灶稱奇
第六回 駁百僚班勇陳邊事 畏四知楊震卻遺金
第七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
第八回 長史搗破車師國 楊太尉就死夕陽亭
第九回 秘大喪還宮立幼主 誅元舅登殿濫封侯
第十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
第十一回 進李固對策膺首選 舉祝良解甲定群蠻
第十二回 馬賢戰歿姑射山 張綱馳撫廣陵賊
第十三回 立沖人母后攝政 毒少主元舅橫行
第十四回 父死弟孤文姬託命 夫驕妻悍孫壽肆淫
第十五回 忤內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陳龜拜表
第十六回 定密謀族誅梁氏 嫉忠諫冤殺李雲
第十七回 受一錢廉吏遷官 劾群閹直臣伏闕
第十八回 導後進望重郭林宗 易中宮幽死鄧皇后
第十九回 激軍心焚營施巧計 信讒構嚴詔捕名賢
第二十回 駁問官范滂持正 嫉奸黨竇武陳詞
第二十一回 驅蠹賊失計反遭殃 感蛇妖進言終忤旨
第二十二回 段穎百戰平羌種 曹節一網殄名流
第二十三回 葬太后陳球伸正義 規嗣主蔡邕上封章
第二十四回 棄母全城趙苞破敵 蠱君逞毒程璜嫁誣
第二十五回 誅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賂婦翁嫁禍
第二十六回 挾妖道黃巾作亂 毀賊營黑夜奏功
第二十七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傍用計下堅城
第二十八回 起義兵三雄同殺賊 拜長史群寇識尊賢
第二十九回 請誅奸孫堅獻議 拼殺賊傅燮捐軀
第三十回 登將壇靈帝張威 入宮門何進遇救
第三十一回 元舅召兵泄謀被害 權閹伏罪奉駕言歸
第三十二回 逞奸謀擅權易主 討逆賊歃血同盟
第三十三回 議遷都董卓營私 遇強敵曹操中箭
第三十四回 入洛陽觀光得璽 出磐河構怨興兵
第三十五回 罵逆賊節婦留名 遵密囑美人弄技
第三十六回 元惡伏辜變生部曲 多財取禍殃及全家
文摘
情詞確鑿,並無欺飾,掖庭令復報和帝,和帝因即引見。嫣舉止大方,談吐明白,說到母家蒙冤情事,禁不住珠淚盈眶,和帝亦為流涕。遂留嫣止宮中,旬月乃出,賞賜衣被錢帛,第宅奴婢,加號梁夫人。擢樊調為羽林左監。調系樊宏族孫,宏即光武帝母舅,曾為光祿大夫。是時司徒丁鴻,早已病逝,由司空劉方繼任司徒,用太常張奮為司空。三公聯名上奏,太尉張酶亦列在內,請依光武帝黜呂后故事,請貶竇太后尊號,不準與章帝合葬。和帝躊躇再三,畢竟撫育有年,不忍依議,乃下詔答覆云:
竇氏雖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減損。朕奉事十年,深維大義:禮,巨子無貶尊上之文,恩不忍離,義不忍虧。案前世,上官太后亦未聞降黜,昭帝後上官氏,父安謀反被誅,後位如故。.其勿複議!
手詔既下,群臣無復異言,乃奉竇太后梓宮,與章帝合葬敬陵,和帝此舉,不失忠厚。尊謚為明德皇后。復將生母梁貴人,改行棺殮,追服喪制,與姊梁大貴人俱葬西陵,謚日恭懷皇后。且追封梁竦為褒親侯,予謚日愍。即遣中使與嫣及梁松子扈,同赴漢陽,迎回竦喪,竦死漢陽獄中,見前文。特賜東園畫棺,玉匣重衾,東園署名,主司棺槨。就恭懷皇后陵旁,建造墳塋,由和帝親自送葬,百官畢會。征還梁竦家屬,封竦子棠為樂平侯,棠弟雍為乘氏侯,雍弟翟為單父侯;食邑各五千戶,位皆特進,賞賜第宅奴婢車馬兵弩等類。就是梁氏宗族,無論親疏,俱得補授郎官。梁氏復轉衰為盛,寵遇日隆。皇思不可過濫,矯枉過正,又種下一段禍根。清河王慶亦乞詣生母宋貴人塋前,祭掃致哀。和帝當然允許,並詔有司四時給祭。慶垂涕語左右道:“生雖不獲供養,終得奉承祭祀,私願已足。倘再求作祠堂,恐與恭懷皇后相似,復涉嫌疑。欲報母恩,吳天罔極,此身此世,遺恨無窮了!”嗣又上言外祖母王氏,年老罹憂,病久失醫,乞恩準迎入京師,使得療疾。有詔許如所請,宋氏家屬,亦得並至都中。慶舅衍、俊、蓋、暹等,並補授為郎。惟竇氏從此益衰,夏陽侯竇壤就國後雖得倖存,終因貸給貧人,致遭廷譴,徙封羅侯,不得役屬吏士。貴盛時,受人貨貽,尚且無罪;衰落時出資貸人,反觸朝章,世態炎涼,即此可見。及梁棠兄弟,奉詔還都,路過長沙,與羅縣相距甚近,竟順道往脅竇壤,逼令自殺。和帝方加恩諸舅,不複查問。可見得天道無常,一反一復,榮耀時不知謙抑,總難免家破身亡,貽譏後世呢!當頭棒喝。
竇氏雖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減損。朕奉事十年,深維大義:禮,巨子無貶尊上之文,恩不忍離,義不忍虧。案前世,上官太后亦未聞降黜,昭帝後上官氏,父安謀反被誅,後位如故。.其勿複議!
手詔既下,群臣無復異言,乃奉竇太后梓宮,與章帝合葬敬陵,和帝此舉,不失忠厚。尊謚為明德皇后。復將生母梁貴人,改行棺殮,追服喪制,與姊梁大貴人俱葬西陵,謚日恭懷皇后。且追封梁竦為褒親侯,予謚日愍。即遣中使與嫣及梁松子扈,同赴漢陽,迎回竦喪,竦死漢陽獄中,見前文。特賜東園畫棺,玉匣重衾,東園署名,主司棺槨。就恭懷皇后陵旁,建造墳塋,由和帝親自送葬,百官畢會。征還梁竦家屬,封竦子棠為樂平侯,棠弟雍為乘氏侯,雍弟翟為單父侯;食邑各五千戶,位皆特進,賞賜第宅奴婢車馬兵弩等類。就是梁氏宗族,無論親疏,俱得補授郎官。梁氏復轉衰為盛,寵遇日隆。皇思不可過濫,矯枉過正,又種下一段禍根。清河王慶亦乞詣生母宋貴人塋前,祭掃致哀。和帝當然允許,並詔有司四時給祭。慶垂涕語左右道:“生雖不獲供養,終得奉承祭祀,私願已足。倘再求作祠堂,恐與恭懷皇后相似,復涉嫌疑。欲報母恩,吳天罔極,此身此世,遺恨無窮了!”嗣又上言外祖母王氏,年老罹憂,病久失醫,乞恩準迎入京師,使得療疾。有詔許如所請,宋氏家屬,亦得並至都中。慶舅衍、俊、蓋、暹等,並補授為郎。惟竇氏從此益衰,夏陽侯竇壤就國後雖得倖存,終因貸給貧人,致遭廷譴,徙封羅侯,不得役屬吏士。貴盛時,受人貨貽,尚且無罪;衰落時出資貸人,反觸朝章,世態炎涼,即此可見。及梁棠兄弟,奉詔還都,路過長沙,與羅縣相距甚近,竟順道往脅竇壤,逼令自殺。和帝方加恩諸舅,不複查問。可見得天道無常,一反一復,榮耀時不知謙抑,總難免家破身亡,貽譏後世呢!當頭棒喝。
序言
客歲編《前漢演義》,就二百一十年間之事跡,撮要演述,而於女寵外戚之禍,獨詳載無遺,舉前轍所以誡後車也。乃者賡續漢事,復及東京,並暨西蜀。而竊按東京,歷數與西京略同,而其亡國之厲階,則亦肇自女寵,成於外戚。或者謂後漢之亡,宦寺、方鎮實屍之,於女寵外戚似無與焉。豈知木朽則蟲生,牆罅則蟻入,不有女寵外戚之播弄於先,何有宦寺、方鎮之交訌於後?四星耀斗,百桷摧棟,陽弱陰強,劉輕曹重,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昔范蔚宗作《後漢書》,於后妃列傳中,一則日權歸女主,再則日委事父兄,三則日終於陵夷,大運淪,神寶亡,蓋嗟嘆之不足,故長言之。他如外戚黨錮等傳中,且連類並書,又復特創新例,作《宦者傳》,冠其文日:“鄧後以女主臨政,帷幄稱制,下令不出閨闈之間,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國命。”又日:“自曹騰說梁冀,競立昏弱,魏武因之,遂遷龜鼎。”夫鄧後,女寵也;梁冀,外戚也;曹騰,宦寺也;魏武,方鎮也。窮原盡委,舉一例百,不已昭然揭櫫歟?洎乎昭烈偏安,聊延一線,而其後復為一黃皓所誤,則宦官之流毒使然,諸葛公所痛恨於桓靈者,不意於後主時又見之,良可慨已!惟史冊浩繁,誰遑卒閱?至若編年紀事,各書不一而足,閱者更未免有汪洋之嘆,反不若近代之通行《東西漢演義》暨《三國志演義》,則膾炙人口,俗之歡迎也。夫《東西漢》之敘事脫略,且多臆造,應為有識者所鄙夷。若羅氏所著之《三國志演義》,則膾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評定,而價值益增,然與陳壽《三國志》相勘證,則粉飾者十居五六。壽雖晉臣,於蜀、魏事不無曲筆,但謂其穿鑿失真,則必無此弊。羅氏第巧為烘染,悅人耳目,而不知以偽亂真,愈傳愈訛,其誤人亦不少也。本編續《前漢演義》之體例,始於新莽之篡漢,終於司馬氏之代魏,中歷東漢、蜀漢之二百數十年,事必紀實,語不求深,合正稗為一貫,俾雅俗之相宜,而於興亡之大關鍵,如女寵,如外戚,釀而為閹禍,迫而為兵爭,尤三致意焉。先民有言:“文不苟作”,鄙人固無當斯言,特以視附會荒唐,無關世道者,則相去殆有問歟?海內君子,幸鑒正之!中華民國十五年秋節,古越蔡東藩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