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量和生產力》是199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宗煒。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量和生產力
- 作者:馮宗煒
- 類別:林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年3月
- ISBN:7030069773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量和生產力》是199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宗煒。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量和生產力》是199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宗煒。內容簡介本書全面系統地總結和分析了我國自60年代以來的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和生產力的研究資料,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森林生態系統主要類型生...
《中國主要森林類型生物生產力格局及其數學模型》是由羅天祥著,李文華,趙士洞,江洪研究員指導的論文。副題名 外文題名 Patterns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for Chinese Major Forest Types and Its Mathematical Models 論文作者 羅天祥著 導師 李文華,趙士洞,江洪研究員指導 學科專業 生態學 學位級別 d 1996n 學位...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及其分配研究》由羅雲建、王效科、張小全、逯非所著,《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及其分配研究》共分七章,具體為: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研究現狀(第一章),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第二章),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累積速率(第三章),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喬木層生物量分配(第四章),中國森林...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及其分配研究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生物量及其分配研究》是2013年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三、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產力與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關係226 四、森林生態系統中生物量的積累227 第二節 森林生態系統的營養循環229 一、營養的輸入230 二、森林生態系統內部的營養循環232 三、營養的輸出238 第三節 森林生態系統的水分循環240 一、森林生態系統的水分循環和水分平衡240 二、森林對河川徑流的影響244 第八...
7.3 生態系統碳循環過程的20年變化 136 7.3.1 碳密度的20年變化 137 7.3.2 碳通量的20年變化 139 7.3.3 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式 140 7.4 小結 141 參考文獻 141 第8章 東北地區森林生物量及其變化 146 8.1 東北地區森林生物量和生產力的估算 146 8.1.1 生物量與蓄積量的關係 146 8.1.2 森林...
生物量監測 項目簡介 喬木層器官生物量:徑階等比標準木法,每五年一次,分別乾、枝、葉、花果、根。喬木層的生物量是森林群落生物量的最重要組成,對其的準確測定對於研究森林生長和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產力有重要作用。本標準規定了森林喬木層生物量的徑階等比標準木測定法,適用於森林喬木層生物量的測定,也適用於...
第五章 紅樹林的森林結構及群系分布 第六章 紅樹林區的藻類、浮游生物和微生物 第七章 紅樹林區的底棲動物 第八章 紅樹林區的昆蟲和陸生脊椎動物 第九章 紅樹林的生物量和生產力 第十章 紅樹林的礦質循環 第十一章 紅樹林的能量及其分布 第十二章 紅樹林的植物生理生態學 第十三章 紅樹林的污染生態學研究 第十四...
林鵬是中國紅樹林生物量、生產力、物流能流等生態系統研究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評)林鵬被譽為中國當代紅樹林濕地研究的學術帶頭人。而更多的人稱他為“中國紅樹林之父”。(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評)林鵬恩師,生於鵬江,百折不撓,遠大抱負。半個世紀,執教廈大,工程院士,卓有建樹。和溪樂土,原始森林,傾注...
淨初級生產產物有一部分為消費者食用,只有剩餘部分才有可能成為永久性植被,這部分稱為淨群落生產力。初級生產力高低主要由初級生產者數量多少、生物量大小來決定。在不同的地區和植被條件下初級生產力有極大的差異。國際生物學規劃 (IBP)曾組織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進行的大規模調查,測得各種生態系統的淨初級生產力。...
2002年—2006年,任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2018年,當選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22年1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李文華長期致力於森林生態和資源生態工程的研究;將計算機技術套用到生物量的製圖上,開拓了中國森林生物生產力的研究,為中國森林生態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5.1.6 植物、土壤取樣5.1.7 生物量和生產力的測定5.1.8 森林土壤呼吸觀測5.2 貢嘎山垂直帶林分凋落物研究5.3 結論第六章 文獻成果目錄6.1 發表文獻目錄6.1.1 發表論文目錄6.1.2 出版專著目錄6.2 主要成果中國生態系統定位觀測與研究數據集·森林生態系統卷:四川貢嘎山站作者單位 編輯 ...
中國每年平均發生森林火災約1萬多次,燒毀森林幾十萬至上百萬公頃,約占全國森林面積的5~8%。1987年5月黑龍江大興安嶺還發生特大森林火災,過火面積101萬公頃,其中有林面積占70%。森林火災不僅燒死、燒傷林木,直接減少森林面積,而且嚴重破壞森林結構和森林環境,導致森林生態系統失去平衡,森林生物量下降,生產力減弱...
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和碳平衡變化引發的全球氣候變暖是當前政治家、科學家和普通公眾關注的環境問題。熱帶、亞熱帶森林由於具有巨大的吸收CO2功能,在維持大氣生態平衡方面被受到極大重視。準確估算森林的碳固持量和能力對應對全球變化制定對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但目前有關自然森林的生物量、生產力研究絕大多數集中在...
主要從事森林生物量和生產力、碳氮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生態模擬分析、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分析。在國內外核心雜誌上發表論文100多篇。研究方向 Carbon cycle, plant’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urban ecosystem 科研項目 Carbon sequestration technology and potential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Urban tree growth in resp...
生態環境保護與防洪減災 重慶酸雨對陸地生態系統的影響和控制對策——中日酸雨合作研究總結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on forests in south China 1999年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量和生產力 北京郊外森林小流域的大氣降水的水質及其變化過程 中國南方生態系統的酸沉降臨界負荷 化感物質對土壤硝化反應影響的研究 海南省...
朴世龍,男,1976年4月出生,朝鮮族,吉林延邊人,無黨派人士,自然地理學家,生態系統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科研骨幹、研究員,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大學理學部副主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 [1-4] [14-15] [19] ...
1978年,維儔主持籌建中南林學院林業生態研究室,在湖南會同建立中國第一個杉木人工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他利用系統生態學的觀點和方法開展森林生態系統研究,首次在國內發表森林生物量及生產力的科研論文《杉木人工林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量及其生產力的研究》,找到影響杉木速生豐產和限制杉木成林的一些生理因素和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