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部重要經濟區帶基礎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

《中國東部重要經濟區帶基礎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是由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聶洪峰,趙玉靈,童立強,王永江,劉春玲,陳華,孫禧勇,張幼瑩,劉瓊,楊清華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東部重要經濟區帶基礎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 主要完成人:聶洪峰,趙玉靈,童立強,王永江,劉春玲,陳華,孫禧勇,張幼瑩,劉瓊,楊清華
  • 等級:二等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4-2-13
  • 獲獎序號:20140024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中國東部重要經濟區帶基礎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是中國地質調查局下達的基礎調查類計畫項目“資源與環境遙感綜合調查”的工作項目之一。該項目由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主持承擔。工作項目編號為1212010510706。項目起止時間為2004年~2010年。2009-2010年項目組新增了中國南方岩溶石山地區石漠化遙感調查與監測專題。項目成果於2011年11月通過了地質調查局組織的專家組的成果驗收,並被評為優秀級別。2004年至2010年,項目組調查了中國東部重要經濟區帶第四紀地質、斷裂構造、地形地貌、海岸線、灘涂、濕地、荒漠化、城鎮與交通以及重點地區的礦山開發環境的現狀,取得了調查區的各專題因子翔實的現狀數據及演變規律性認識。將我國南方岩溶石山地區石漠化演化規律劃分出加速發展區、明顯發展區、緩慢發展區、基本穩定區、緩慢減少區、明顯減少區、快速減少區7種類型,為我國石漠化防治提供了數據支持。在項目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發表論文14篇,出版專著3部(其中1部待出版)。 (一)成果一:本次調查工作在統一數據、統一分類分級、統一遙感信息提取標準的基礎上,通過收集調查區的基礎地質資料、不同時段的遙感數據即1975年MSS、1987年TM、2000年ETM和2007年CBERS-02的遙感資料及重點調查區的SPOT5數據,以RS、GIS與GPS相結合的技術為主線,堅持室內遙感解譯分析與野外調查密切結合,利用不同時相、不同感測器遙感圖像之間的匹配技術,不同生態環境因子的多期信息提取、變化信息提取以及成果圖件編制等技術流程與方法,完成了中國東部經濟區(冀、遼、魯、京、津、蘇、浙、滬、閩、粵、桂和瓊等12省、直轄市、自治區共125萬平方公里)基礎地質環境遙感調查工作,獲得了翔實的調查與監測數據,得出了調查區的濕地總面積、灘涂面積、海岸線的總長度在逐年減少,人工濕地面積卻逐年增加;城市擴展大幅增加,荒漠化呈減–增–減變化等規律認識。依託多個生態因子的專題調查成果數據,結合基礎地質環境等相關資料深入分析了其演變規律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二)成果二:本專題主要利用遙感多時相(2008年CBERS-02數據、2000年ETM數據)、快捷、大面積的優勢,通過較為完善的信息自動提取和人機互動解譯的方法,獲取了中國南方岩溶石山地區(滇、黔、桂、湘、川、渝、鄂、粵)石漠化遙感調查數據,編制了系列成果圖件,查明了工作區石漠化的最新分布和動態演變規律,並明確提出人類活動對石漠化的演變趨勢起主控作用。同時,將AHP-CF(層次分析–確定性係數法)方法引入石漠化的綜合分區評價中來,實現了從傳統定性分區到定量分區的跨越,豐富了石漠化調查和分析方法。 項目組取得了大量翔實的第四紀地質、斷裂構造、地形地貌、海岸線、灘涂、濕地、荒漠化、城鎮與交通及中國南方岩溶石山地區的石漠化現狀與演變數據,該公益數據可服務於國家職能與決策部門的規劃、管理、開發和決策,為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提供數據支持。其中海岸線、灘涂、濕地專題的成果數據曾經被南京地質調查中心的“長江下游多目標地球化學系列圖編制”項目所引用,同時還為安徽省地質遙感中心“長江流域基礎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項目”提供了數據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