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部郯廬斷裂帶城市震情監視及綜合減災研究合作組織

郯城-廬江斷裂帶,北起黑龍江南止長江邊,呈北北東走向,縱貫我國大陸東部,綿延2400多公里,簡稱為郯廬斷裂或郯廬帶。是我國著名的斷裂帶之一,而且也是地震活動帶。近三百多年以來,這條帶上曾發生了多次7級以上地震,特別是1668年7月25日,在山東郯城發生了一次震動全國的巨大地震,據史料考證,這次地震震級達8級,是我國東部千年罕遇的一次特大災難事件。1969年7月15日,渤海中部發生過一次7.4級地震,特別是1975年2月4日,這條帶上的遼寧海城發生了7.3級地震,儘管這次地震做出了預報,減輕了大量人員傷亡,但也造成了8.1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東部郯廬斷裂帶城市震情監視及綜合減災研究合作組織
  • 成立時間:2011年7月19日
  • 成員單位:省轄市地震機構
  • 原則:自願參加資源共享
成立背景,組織建設,管理模式,

成立背景

郯廬斷裂帶穿越了我國東部正在興起的城市群、城市帶、城市圈的龍頭或區域發展中心,該區域無疑將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國家發展的戰略平台和要地。因此,加強該區域內城市之間的防震減災工作交流特別是震情監測及減災綜合研究工作的合作,將為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起到重要的作用。2010年12月,由瀋陽市地震局合肥市地震局共同提議,建議成立“中國東部郯廬斷裂帶城市震情監視及綜合減災研究”合作組織(以下簡稱合作組織),並向有關市地震局發出倡議,得到了佳木斯市地震局哈爾濱市地震局吉林市地震局長春市地震局鞍山市地震局營口市地震局臨沂市地震局安慶市地震局、九江市地震局等單位的積極回響。

組織建設

因此,中國東部郯廬斷裂帶城市震情監視及綜合減災研究合作組織應運而生。合作組織以郯廬斷裂帶沿線省轄市為協作區域,由瀋陽市地震局、合肥市地震局共同發起,聯合郯廬斷裂帶沿線部分省轄市地震局組成。

管理模式

合作組織堅持“自願參加、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謀發展”的原則,以省轄市地震機構為成員單位、以合作夥伴形式組成協作機制,不單獨設立獨立的法人關係,不涉及隸屬關係、產權關係、管理體制。
在此基礎上,經廣泛徵求意見,制定並通過了合作協定及章程,並於2011年7月19日在瀋陽召開了成立大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