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部徐-淮地區地質構造格局及其形成背景

《中國東部徐-淮地區地質構造格局及其形成背景》是由安徽省地質科學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徐樹桐、陳冠寶、陶正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東部徐-淮地區地質構造格局及其形成背景
  • 成果登記號:19950268[07448]
  • 第一完成單位:安徽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50268[07448]
項目名稱
中國東部徐-淮地區地質構造格局及其形成背景
第一完成單位
安徽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徐樹桐、陳冠寶、陶正
研究起始日期
1985-01-01
研究終止日期
1987-12-31
主題詞
構造格架;構造演化;推覆體;隱伏礦床;山東;江蘇
任務來源
B

成果摘要

該項成果以薄皮板塊構造原理為指導,以大量的實際調查資料為依據,探討本其演化歷史;同時探討了它的形成機制以及它與該區隱伏礦產之間關係下: 1、首次提出了徐- 淮地區是一個半圓,是在統一的應力場下形成的,具有典型沖斷椎覆體特徵。查明了徐-緊閉的線形褶皺和密集分布的沖斷層帶構成一個總體向NWW-w凸出的弧明徐-淮推覆體變形強度北段及南段變形均較弱,中段為強變形區,斷複雜。 2、運用平衡剖面新技術方法,首次對構造帶進行了縮短量縮短率為74.7%。 3、通過郯-廬斷裂帶的三個演化階段研統認為是一個簡單平移斷層的認識,從而指出徐-淮潛造山帶與有關的、膠南-蘇北推覆體向南和向北作反向抑衝過程中,在其側面斷坡前沿在其前進變形過程中向西位移形成的。 4、褶皺構造研究認為,該兩期褶皺變形,明確指出褶皺“無根”以及平臥褶皺在本區存在的普遍5、通過地質構造綜合分析研究,預測了徐-淮推覆體前沿,各斷裂帶主斷主滑面上、下以及與推覆體形成有關的相鄰地區是尋找具有經濟價值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