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杉樹》主要介紹杉樹名稱與分布狀況、資源變化與栽培歷史、形態特徵與解剖特性、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特性、扦插造林與營林技術、材性與利用價值等內容。
基本介紹
相關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系列著作,
相關信息
語言 | 漢語 |
ISBN | 7-5038-2281-3 |
主題詞 | 杉木 |
分類號 | S791.27--S791.270.3 |
索書號 | S791.27/1 |
內容簡介
《中國杉樹》(中文版)
杉木是七千五進萬年前遺留的活化石,也是我國的特有種。它生長於亞熱帶溫暖濕潤山區。在植物演替早期出現,因壽命很長,數百以至千年以上,在演替後期的闊葉林中仍保留其優勢林冠的地位,特別在火災等干擾情況出現,它又以其強烈的萌芽繁殖能力而得以更新。幾乎找不到杉木原生的天然林。杉木人工栽培的歷史據可靠史料記載,在1200年以上。它生長迅速、乾型通直圓滿、加工容易,木材耐腐、抗白蟻,為民眾所喜愛;栽培遍及亞熱帶十五六省的山區。長期栽培過程中,我國人民建立了自己特殊喜愛的栽培區,例如貴州錦屏、湖南會同,以實生林經營為主;湖南祁陽、安徽金寨則以萌芽林經營為主;而更廣大的地區,如閩北、湘南、贛西、粵北、皖南均以插條造林為主。針葉樹無性繁殖具有獨特的保持優良品種系特性,在歐美本世紀50年代才比較廣泛,而我國杉木無性繁殖大規模造林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這先進技術實在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我國杉木造林,利用杉木生長迅速特性,在乾材階段樹木只有20?-年,民眾即以初植定株,不進行間伐,這種無間伐的營林方式也是非常特殊的。民眾在植杉最初的3-5年,間種農作折及3年桐等既可獲得早期收入又可中耕鋤草。桐葉腐爛後還增加土壤肥力。這種農林間作的方式,對現代廣泛宣傳的家作業,也是一個仍為成功的先驅範例。
作者簡介
彭鎮華教授,1964年7月在蘇聯列寧格勒林業技術大學獲生物學副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為林業生態工程、城市森林、土地利用、林木遺傳育種等。主持完成長江中下游低丘灘地綜合治理與開發研究、中國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建設研究、上海現代城市森林發展研究等國家和地方的重大及各類科研項目30餘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等。出版專著11部,發表科技論文100餘篇。
彭鎮華教授榮獲首屆梁希科技一等獎,2001年被授予九五國家重點攻關計畫突出貢獻者,2002年被授予“全國傑出專業人才”稱號。2004年被授予“全國十大英才”稱號。
論文與著作
1 彭鎮華.中國新林種:抑螺防病林研究.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2 彭鎮華等.長江中下游低丘灘地綜合治理與開發研究論文選集.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
3 彭鎮華.興林滅螺論文選集.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5 彭鎮華.中國杉樹.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
6 彭鎮華.以林代蘆,滅螺防病,治理和開發三灘.安徽農學院學報,1990,(增刊)
7 彭鎮華.以林代蘆,滅螺防病的複合效益研究.見:國際血吸蟲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
11 彭鎮華.杉木起源研究.安徽農學院學報,1984,11(2):23~32
12 彭鎮華.大別山杉木主要自然類型的研究.安徽農學院學報,1987,14(1):35~44等
系列著作
中國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工程建設研究系列著作有:
2.中國城市森林;
3.中國森林生態網路體系建設安徽實踐;
5.上海現代城市森林發展;
7.綠竹神氣;
8.綠色江蘇現代林業發展;
9.中國城鄉喬木;
10.中國城鄉喬木(英文版)(Urban and Rural Arbores in China) ;
11.北京林業發展戰略;
12.海峽西岸現代林業發展戰略
…………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