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本書是關於研究“中國期貨價格行為特徵與市場穩定機制”的博士論文專著,書中系統和深入地研究了我國期貨價格行為及其複雜性,並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完善我國期貨市場穩定機制的基準和效果的可能途徑。 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學習。我國期貨市場屬於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價格行為本身又是期貨市場的本質特徵之一,作為一種比現貨交易更高級的形式,期貨價格行為是一個相對更為複雜的過程。利用計量經濟學與統計學的一些新方法,本書系統和深入地研究了我國期貨價格行為及其複雜性,並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完善我國期貨市場穩定機制的基準和效果的可能途徑。全書共有八章,大致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第1章和第2章組成,基本屬於概述性質,主要為整體的研究奠定基礎,有利於後繼定量研究和分析的展開。第1章為緒論,是對本研究的背景、動機、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線等進行的闡述。第2章為文獻和研究綜述,本章是對將要開展的相關研究議題進行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的一個綜述,目的是為深入研究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總結和分析,本書可以為研究指明一個正確的方向和可以進行創新性研究的空間。
第二部分由第3、4、5、6章組成,主要是對期貨價格行為的深入研究。第3章論述我國期貨市場及其穩定機制,通過建立一個包括期貨市場外生穩定機制和內生穩定機制層面的分析框架,以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為線索,並輔之以不同歷史時期所發生的我國期貨市場風險事件回顧,定性地揭示作為穩定機制的期貨市場制度和期貨價格行為之間複雜的權衡關係(trade—off)。第4章對我國期貨價格的暴漲暴跌行為(large price movement)進行研究,此研究基於這樣一種認識:暴漲暴跌這種位於報酬分布尾端的小機率事件實際上尤其受到市場各相關主體的強烈關注,對市場的穩定性具有更大的影響。本章利用極值理論(EVT)研究我國期貨報酬尾部(即暴漲暴跌)漸進分布特徵和具體函式形式,這不僅有助於了解建立期貨市場穩定機制的理論基礎,而且在實務上對投資策略的選擇也有其積極意義。第5章對我國期貨價格的波動特徵(volat1ity)進行研究,波動性是價格行為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本章主要是套用廣義異方差條件自回歸模型(GARCH)及其一系列的擴展形式,重點考察價格的4個波動特性:價格波動的平穩性、價格波動風險與報酬、價格波動的非對稱效果(槓桿效應)和到期效應,並討論所蘊含的政策意義。第6章對期貨價格行為的非線性動力學進行研究,新興的分形(fracticreal)金融理論和價格複雜性(COIl"lplexity)理論已經表明價格行為在動態持續性上具有非線性特徵。基於脈衝回響函式、修正的R/S分析、ARFIMA模型和FIGARCH模型的運用,本章研究實際上就是考察一個隨機衝擊對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能持續多長時間,以及期貨價格運動到底遵循什麼樣的非隨機特徵的問題,這對於我國這樣一個新興期貨市場的穩定機制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部分由第7章和第8章組成,主要是針對期貨市場穩定機制的研究。第7章為我國期貨保證金的最佳設定水平研究。期貨保證金制度是期貨市場穩定機制的核心,而制定最佳保證金水平則是期貨保證金制度的核心。本章利用極值理論(EvT)和GARCH模型分別計算非條件保證金和條件保證金,並與常態分配法、歷史模擬法的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和回溯測試,驗證我國期貨市場目前所設定的保證金水平是否恰當,以及所設定的方式是否合理。第8章為我國期貨市場風險預警機制的初步研究。作為市場穩定機制的有機組成部分,風險預警機制可以通過發出不同等級的預警信號,為監管當局及時採取措施穩定市場提供科學指導,其意義和作用毋庸置疑。本章在調查、獲取和整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通過解析結構模型(ISM)和層次分析法(AHP)等系統結構分析方法得到影響市場風險的各個指標的權重,從而為一個風險預警系統的設計奠定初步的基礎。
第四部分為第9章,即結論與建議部分,是本書的一個總結性章節。
本書中的多數章節里,均有獨到的觀點和結論,其中主要創新點和研究結論如下:
(1)將期貨市場的穩定機制劃分為外生穩定機制(exogenous)和內生穩定機制(endogenous)兩個層面,再分別將影響期貨市場穩定和發展的各種影響因素歸入上述兩個層面進行深入的分析,以尋求全面和系統地闡述我國期貨市場穩定發展所需要解決的一些關鍵問題,加深對期貨市場發展規律的認識,這是本書論述結構上的一個創新。
(2)對期貨價格暴漲暴跌行為的研究並不多見。長期以來,對期貨價格的研究重心絕大部分放在諸如預期報酬、報酬方差及相關係數等平均特性(avei-ageproperties)上,而較少注意極端價格行為。本研究在描述Stable分布特性的基礎上,再基於穩定的Parerian分布,利用PoT法得到報酬尾部分布的漸進估計式,定量刻畫期貨價格極端波動的行為特徵。這在國內期貨價格研究的相關文獻中是第一次。
(3)利用GARCH模型及其一系列的擴展形式,在國內第一次系統地考察了我國期貨價格波動的平穩性、積聚性、槓桿效應、到期效應,並且深入剖析了可能蘊含的政策意義,尤其是通過構造一個在其條件方差方程中包含有到期時間因素和交易量因素的AR(2)-GARCH(1,1)模型,結果表明我國期貨市場中有一定程度的到期效應存在,這是本書的創新之處。序列自相關分析和LM檢驗結果表明我國期貨確實存在波動的積聚性。在槓桿效應檢驗上,為小麥期貨建模ARMA(1,1)-GARCH(1,1),為大豆期貨建模ARMA(2,2)-GARCH(1,1),為豆粕期貨建模ARMA(1,1)-GARcH(1,1)。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槓桿效應或不對稱的波動性現象在中國期貨市場是存在的,但卻不如美國和加拿大期貨市場上的證據那樣有力,並對我國期貨價格波動效應進行了分析。
(4)國內金融分形理論和混沌理論等非線性動力學的套用研究基本上都是針對股票市場,對期貨研究的文獻很少見。本書將價格的非線性動力學特徵(-般指的是價格波動的非隨機性)統一納入所謂的長記憶效應(long memoryeffect)範疇,並採用修正(而不是傳統的)R/S分析和ARFIMA(p,d,q)模型研究期貨報酬的長記憶效應,採用脈衝回響函式和FIGARCH(1,d,1)模型研究期貨方差的長記憶效應,這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也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修正重標極差分析(R/S分析)和ARFIMA(p,d,q)模型說明我國期貨市場存在長期記憶性,雖然大豆期貨的長記憶效應相對較弱。脈衝回響函式分析描述了3種期貨波動的動態衰減情況,FIGARCH模型參數估計結果沒有證據表明大豆期貨方差序列存在長記憶效應,但小麥和豆粕期貨方差序列的長記憶效應顯著。最後對我國期貨價格波動的長記憶效應的政策含義進行了分析。
(5)本書包含非條件保證金和條件保證金的研究架構,比現有我國期貨保證金研究文獻更為完整,估計方法更為全面。利用極值理論來進行非條件保證金水平的估計,修正了假設為常態分配所造成期貨保證金水平低估的現象。在HⅢ方法、常態分配方法和歷史資料方法等非條件保證金水平估計方法的比較中,Hill方法明顯比常態分配的方法優越,但也發現在小樣本估計中,有一些高估的傾向。進一步採用EGARCH模型根據每日波動程度設定不同的保證金水平,實證發現EGRACH模型所設定的保證金水平能夠通過模型準確度的回溯測試,建議採用EGARCH模型進行動態風險管理。實證結果也發現,我國期貨在給定不同的違約機率下,左右尾的風險程度差異沒有通過檢驗,因此可以考慮設定統一的保證金水平,而不必考慮左尾和右尾的差別。
(6)期貨市場風險預警機制的研究正得到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重視,相關的研究才剛剛起步,而且研究並不深入。本書的一個貢獻在於初步建立一個5級預警信號的期貨市場風險預警機制,利用專家調查法(delphi)構建一個由13個風險指標組成的預警指標體系,再通過解析結構模型(IsM)和層次分析法(AHP)相結合的方法確定指標的層級和各自的風險權重,並初步設計和闡述了期貨市場風險預警機制的原理。
作者簡介
樓迎軍,1973年12月出生,浙江義烏人,2005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現隸屬於金融學院證券投資系和證券期貨研究所。2000年開始主要從事金融市場和投資理論的教學與研究,並在《世界經濟》、《科研管理》、《中國軟科學》、《中國管理科學》、《浙江社會科學》、《價格理論與實踐》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6篇,有一篇獲2004年度浙江省金融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並主持了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一項省教育廳課題,一項省社科聯課題,並作為主要參與者參加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兩項國家期貨業協會課題,一項上海期貨交易所課題,一項省社會科學基金課題。
目錄
0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1.3 研究方法與內容
1.4 研究創新與重要結論
1.5 研究限制與不足之處
1.6 研究路線
02 文獻與研究綜述
2.1 極值理論的文獻綜述
2.2 價格波動性的文獻綜述
2.3 價格長記憶效應研究綜述
2.4 期貨保證金制度文獻綜述
2.5 本章小結
03 我國期貨市場及其穩定機制概述
3.1 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
3.2 我國期貨市場穩定機制及影響因素分析
3.3 價格行為與市場穩定機制權衡:兼論風險事件啟示
3.4 本章小結
04 基於EVT理論的我國期貨價格暴漲暴跌行為研究
4.1 研究目的與動機
4.2 穩定的Paretian分布
4.3 極值理論概述
4.4 研究方法
4.5 實證結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結
05 我國期貨價格的波動性研究
5.1 價格波動性概述
5.2 ARCH-family模型概述
5.3 期貨價格波動性的實證分析
5.4 本章小結
06 我國期貨價格行為的非線性動力學研究
6.1 價格行為的非線性動力學特徵概述
6.2 研究方法
6.3 實證分析
6.4 結論與建議
07 我國期貨保證金的最佳設定水平研究
7.1 目的與動機
7.2 國內外期貨市場保證金制度概況
7.3 研究方法
7.4 實證分析與結果
7.5 本章小結
08 我國期貨市場風險預警機制的初步研究
8.1 目的與動機
8.2 期貨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
8.3 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ISM-AHP結構分析
8.4 風險預警系統的初步設計…
8.5 期貨市場風險預警的預控對策
8.6 本章小結
09 總結與展望
9.1 總結
9.2 研究展望
附表 《期貨市場風險預警機制設計》訪談調查表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