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飾之美》是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亞蓉,賀陽
基本介紹
- ISBN:9787518054558
- 作者:王亞蓉、賀陽
- 出版社:中國紡織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月
- 頁數:320
- 定價:88
- 裝幀:平裝
《中國服飾之美》是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亞蓉,賀陽
《中國服飾之美》是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亞蓉,賀陽 內容簡介 為了更好地將我國古代服飾在搶救、保護、研究、傳承、創新、開發等一系列研究領域進行有機整合,將傳統服飾文化精髓與現代科技創新相結合,2018年10月,由中國文物學會紡織文物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服裝學院承辦的“中國文物學會紡織文物專業委員...
中國服飾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上溯至原始社會。《鑒略·三皇紀》:“襲葉為衣裳 ”,《物原·衣原第十一》:“有巢始衣皮”,記載有巢氏最早教民用樹葉、毛皮做成衣服。中國服飾可以看作由此發端。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現代,都以鮮明特色為世界所矚目,主要以漢服為...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又稱衣冠、衣裳、漢裝。漢服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承載了中國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後經 周朝建制、東漢漢明帝時期修補定型,最終確定完整體系。...
中國古代的殷商時期開始有了文字,那時的文字絕大多數是象形字,甚至是圖畫。從甲骨文中我們可以見到衣、履、黃裳、帶、袂等反映服飾著裝的字樣。從出土的人物形象中,看到的玉佩、玉環、耳墜、項飾、笄、梳,以及絲綢、麻布和銅飾,分辨出精美的飾物和考究的衣物,但這些均為貴族所有。說明服裝與服飾體系正進一步...
歐洲在17世紀末至18世紀末時曾長時間流行“中國熱”,在這段時間內歐洲對中國的許多方面均十分追捧,對中國風(Chinoiserie)的狂熱追逐曾經是當時歐洲社會的普遍時尚。1700年,為慶祝新世紀的到來,“太陽王”路易十四在法國凡爾賽宮金碧輝煌的大廳里舉行盛大的舞會時曾身著中國式服裝,坐在一頂中國式八抬大轎里出場...
黃能馥《中國服裝史》:“河南安陽小屯、侯家莊商墓許多人頭骨頂部有骨笄,髻有單個和雙個的,用笄數量也不一樣。小屯商墓主人用玉笄,殉葬者用骨笄。”商代貴族、平民都是束髮的。雖然商代服飾的基本形制趨同,但實際上商朝的服飾還是具有相當嚴格的等級制度的,比較高級的染織品、刺繡品及裝飾品都由奴隸主階級...
由於民國時期主張向西方學習,當時中國人正式改穿西式服裝,女人的衣服也有原來寬大的長袍加入西方剪裁變為所說的旗袍。現代 在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開始認識到了中國古代傳統服飾之美,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穿著漢服。部分少數民族服飾 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
華服本意指華麗的服裝,見新華字典關於華字詳解,有關華服詞條。是中國各民族傳統服飾總稱,也泛指中國各朝代服飾總體集合。是中華文明5000年歷史中,以華夏文明為基礎,通過不斷融合發展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中華民族文化和風貌性格,區別於其它國家民族的傳統服裝的裝飾體系;同時各朝各代“易服令”造就了中國服飾形制...
中國少數民族服裝是中國各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以及節慶禮儀場合穿用的民族服裝。中國55個少數民族的著裝,由於地理環境、氣候、風俗習慣、經濟、文化等原因,經過長期的發展,從而形成不同風格,五彩繽紛,絢麗多姿,並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阿昌族 男子多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下穿黑色褲子,褲腳 短而寬。小伙子喜纏...
這個時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並融入我國文化之中,從壁畫、石刻、雕刻、書、畫、絹繡、陶俑及服飾之中,充分體現出來那時的強盛。時至隋唐,中國服飾最明顯的特點是雙軌制。唐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形制更加開放,服飾愈益華麗。唐代女裝的特點是裙、衫、帔的統一。在婦女中間,出現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
以卞向陽教授《論旗袍的流行起源》為代表,認為旗袍是中國服裝傳統的西化變異。融合了旗袍馬甲和文明新裝的特點,同時又結合了西式裙裝的配伍形式,構成了既有西方流行的影子而不同於中國傳統袍服,又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時代象徵的新時尚流行和服裝審美的特點,可為中西服飾交融的設計典範。他同時認為“旗袍”名稱的起源是...
中國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文化。服飾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成果,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宗教觀念,都積澱於服飾之中。中國服飾如同中國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滲透及影響而生成的,在中國這個廣袤的大地上,56個民族勞動創造,生生不息。尤其是近代以後,大量...
周禮對周代及周代後世的服飾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漢服文化就是以周禮為基礎,經過漢唐宋明的考證和傳承形成的千年不變的體系,且通過儒家書史體系《禮記》、《後漢書·輿服下》、《晉書·輿服》、《宋書·禮五》、《南齊書·輿服》、《魏書·禮志四之四第十三》、《隋書·禮儀七》、《舊唐書·輿服》、《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