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史》是2021年東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璽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服裝史
- 作者:賈璽增
- 出版時間:2021年3月
- 出版社:東華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6917171
- 類別:藝術類圖書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中國服裝史》是2021年東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璽增。
《中國服裝史》是1999年04月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華梅。本書按時代順序,系統介紹了中國自原始社會至現代的服飾藝術發展演變史,包括服飾制度、服裝形式、服裝面料、服飾紋樣、首飾配飾等。內容簡介 華梅同志編著的《中國服裝史》,運用了大量古代服裝資料,系統地揭示出我國歷代服飾的藝術風貌和時代特色...
《中國服裝史》是2013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趙剛、張技術、徐思民。圖書簡介 本書共分9章,以中國歷史發展序列為主線,介紹了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國與新中國成立後的服飾。服飾不僅是實用藝術,也是大眾文化,故每一章除了探討主要服飾特點(包括造型款式、服色演變、冠巾髮式、鞋...
《中國服飾史》是2004年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好多喜愛服飾文化的朋友,如今知道了作者沈從文在中國服裝歷史研究上的開山地位,可能不見得知道他曾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撰寫過詞條,現在奉獻給讀者這本書,文字上大體就是那個條目的原始面貌,書中選材,以及表述角度,把握分寸,都只能口述。這是一部皇皇巨著...
《服裝史》是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廣廈、孫麗。簡介 主要內容包括:中國服裝史,西方服裝史,新時代服飾等內容。本書內容全面、系統,吸收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力求反映最新研究動態,突出案例教學的特點,增強了教材的生動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高等專科院校、成人高等院校...
中國服裝史概述 節中國服裝發展的三大歷史時期 第二節影響中國服裝變遷的8個主要因素 第三節中國服裝發展的基本特徵 第二章 服裝的起源 節人類服裝的起源 第二節早期紡織工具與纖維衣料 第三節人類著裝的動因 第三章 夏、商、周服裝 節服裝的社會與文化背景 第二節夏、商、西周服裝 第三節春秋戰國時期的服裝 ...
《中國服裝史修訂本》是1999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華梅。內容提要 中國人的祖先在地球上站立之時,應該說就具有了服飾,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有了飾品。只不過。那些掛在頸項間的串飾不一定是為了審美,而是有著更原始更鄭重的涵義.那就是護佑生命,祈福避邪。生的誘惑對於人,無論古今,甚至說古人更...
中國服裝史﹒唐代人物藝術設定虛擬仿真實驗是西安工程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本課程實驗在建設過程中著力發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資源,並按照“新文科”建設要求,運用虛擬仿真手段直觀再現了唐代服飾文化的瑰麗風貌。目前,以唐代歷史為背景的影視劇、舞台劇眾多,服飾設計已成為角色藝術設定的...
《極簡中國服裝史》是一本2023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華梅。內容簡介 一本輕鬆鳥瞰浩瀚中國服裝史的簡書。一部中華民族誕生、發展、不斷奮鬥且愈益繁榮強大的史詩。時代為經,風格為緯,文思點染,意緒鋪陳,展開一軸技藝相融、寓繁於簡的服裝史圖卷。五千年的中華文化,不朽的中國服裝!圖書目錄 序章 瞬...
《看得見的中國服裝史》是201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競瓊、曹喆。內容簡介 以圖說形式呈現的服裝史,全書550幅圖片較為直觀地展現了中國服裝和服飾妝容的發展過程。圖片精美,其中約50幅圖片為手繪圖片。目錄 前言 第一講 農冠之初 一、史前服飾 二、商代服飾 三、周代服飾 第二講 幽幽秦漢 一、秦代服飾 ...
附錄 中國歷代服飾演變圖例 彩圖 作者簡介 袁傑英,1955年起先後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6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並繼續從師沈從文先生、雷圭元教授研修中國服裝史和民間服飾,現為教授、研究生指導教師,是我國高校服裝專業創建人之一,享受國家特殊貢獻津貼待遇。曾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服裝設計系主任、中國...
中國服裝史研究 《中國服裝史研究》是黃山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原田淑人。
雲肩是中華民族服飾文化中歷史悠久的服飾款式,是一種獨特的服飾款式,裝飾圖案內涵豐富,符號的藝術語言,數字的喻意,文化底蘊哲理深邃;雲肩,也是中國服裝史上,平面與立體設計巧妙構思的典範。雲肩也叫披肩,多以絲緞織錦製作,大多數雲肩用四個雲紋組成,叫四合如意式,還有柳葉式、荷花式等等,上面都有吉祥命題,...
自20世紀20年代起,被公認為具代表性的中國女性服裝——旗袍逐漸形成和成熟,它繼承了古代中國的袍服元素,吸取了西洋服裝的裁剪方法,恰如其分地呈現出中國女性秀麗柔和的曲線和美麗獨特的韻致,成為中國服裝史上的經典造型,以至流行百年而不衰。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生活特別是與之密切相關的服裝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出版專著63部,代表作有《人類服飾文化學》《服飾與中國文化》《中國歷代(輿服志)研究》《東方服飾研究》等。《中國服裝史》自1989年出版以來,經三次修訂,目前共印36次,為全國相關專業選用。多部著作被譯成英、法、俄、日、韓、土耳其、西班牙、阿拉伯、波斯等語言在國外出版發行。應邀為日本、新加坡、法國、...
商代服飾不論尊卑和男女都是採用上下兩段的形制,上著衣,下穿裳,後世稱服裝為“衣裳”,便是源自於此。其服飾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設計為緊窄的樣式,長度齊膝,便於活動。古代華夏族上衣下裳,束髮右衽的裝束特點,就是在商代形成的。黃能馥《中國服裝史》:“河南安陽小屯、侯家莊商墓許多人頭骨頂部有骨笄,髻有...
“紅幫裁縫”發軔於清末民初,寧波作為當時最早與國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縫曾為外國人(又稱“紅毛”)裁製過服裝,“紅幫”之名由此而來。“紅毛”最初是對荷蘭人的稱謂,後來泛指歐洲人。在老上海,“紅幫”指的是西式的服務業或修造業。 “紅幫裁縫”是近現代中國服裝史的主體,它有一條長長的歷史...
距今25000年前的北京山頂洞人時期,正是中國服裝史的發祥期,這時人們已用骨針縫製獸皮的衣服,並用獸牙、骨管、石珠等作成串飾進行裝扮。這裡曾發現穿孔的獸牙125枚,以獾的犬齒為多,狐狸的犬齒次之,並有鹿、狸、艾鼬的牙齒和一枚虎牙,均在牙根一端用尖狀器刮挖成孔,出土時,發現有五枚穿孔的獸牙是...
以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第一件中山裝的問世,更是中國服裝史上里程碑式的變革,是中國近代文化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外在表現,體現了國人思想意識由內而外的一種革新形式。發展 1928年3月,國民黨內政部要求部員一律穿棉布中山裝;次月,南京市政府“為發揚精神起見”,規定職員“一律著中山裝”。1929...
1977年起在天津美術學院任中國工藝美術史課,1983年起開始中國服裝史教學,《中西服裝史》課程2007年被評為天津市級精品課程,2009年獲批為國家級精品課。1994年創建服飾文化學新學科。至今出版專著41部,主編三部專集和八套叢書,《中國服裝史》自1989年出版,至2007年再版印刷22次,為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同...
回顧紅幫的發展史,其在歷史上的貢獻是多方面,茲述其要:(一)發起了中國服裝史上最富有革命意義的一次改革,揭開了中國服裝史上嶄新的一頁——中國現代服裝史:在完成這一重大改革的征程中,開創了中國服裝史上影響最大、最深、最久的一個服裝流派——紅幫。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多次大大小小的服裝改革。其中...
對於鳳尾裙的起源時間,研究學者存在分歧,主要的觀點有三種:沈從文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認為清初的一些服制均仿宋而成,鳳尾裙起源應追溯到宋代。黃能馥、陳娟娟先生在《中國服裝史》中認為鳳尾裙出現於明代,或者說是“明末清初”之時。周錫保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史》中認為鳳尾裙出現於清中到晚期。由於“...
本書記載了首屆“國絲服飾論壇”,以“服飾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為主題,從學術回顧或個案研究等角度對服飾的研究史、方法論等進行深入綜述與探討,回顧歷史、分析現狀、面向未來,提出問題、展開討論、探索前行。圖書目錄 主旨報告 中國服裝史研究的範疇和方法——回顧、現狀和展望/包銘新 割幅成器——承載中華民族源...
在齋時期用緇色或加彩者,在邊緣繡繪。腰束絲帶稱大帶或紳帶,可以插笏楹。飾品多與職務高低、級別大小有關。總之,春秋戰國時期的服飾因有龐大的織染工藝的支持在中國服裝史上占重要地位,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連屬等中國服裝的基本形制,並顯露出服裝的紋樣寓意,色彩的象徵性具有顯著的民族傳統審美意識。
《中國美術全集·印染、織繡》獲全國首屆美 術圖書特別金獎。被媒體稱為“中國服飾文化研究”三大專家之一。任教期間,他開創了該校的絲綢織花設計、織花工藝製作、中國染織紋樣史、基礎圖案等課程。並擔任染織專業研究生導師;同時從事該校中國服裝史及中國絲綢史的研究工作。在這期間,在故宮博物院工作的陳娟娟作為...
1977年起在天津美術學院任中國工藝美術史課,1983年起開始中國服裝史教學,《中西服裝史》課程2007年被評為天津市級精品課程,2009年獲批為國家級精品課。1994年創建服飾文化學新學科。至今出版專著41部,主編三部專集和八套叢書,《中國服裝史》自1989年出版,至2007年再版印刷22次,為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同...
雲肩,在漢族服飾文化中,是一種獨特的服飾款式,裝飾圖案內涵豐富,符號的藝術語言,數字的喻意,文化底蘊哲理深邃;雲肩,又是漢族吸納外來服飾文化,融會貫通,升華入化為自己的民族服飾結晶;雲肩,也是中國服裝史上,平面與立體設計巧妙構思的典範。雲肩也叫披肩,多以絲緞織錦製作,大多數雲肩用四個雲紋組成,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