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水庫的回水將上溯300公里,到達重慶。受水淹影響最嚴重的區域是澎溪河流域。澎溪河流域內有著30萬人口的開縣縣城,已經全城搬遷至175米以上。澎溪河峽谷內有5500公頃的良田,蓄水後將被季節性的淹沒,一些地方水淹將達到6個月。消落帶內大約5%的區域是以前的城鎮。
通過生態工程最佳化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機會是存在的。2008年,主要由擬多甲藻(Peridiniopsissp.)引起的水華在水庫內大面積爆發。因此流域內的水體富營養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低水位時,可在河岸開展傳統農業,但是要進行相關的管理和控制。要嚴格杜絕施肥型農業,因為施肥將惡化第二年春季的水庫水質。富營養的底質,特別是磷,在蓄水時對水質影響很大。符合水庫水質保護要求的新型農業將會繁榮。像雲南紅河一樣在水庫退水時,開展基塘工程和濕地工程,可能是保護河流,降低流入河流的營養物質的另外一種方法。澎溪河消落帶在夏季將會出現大面積的灘涂,為河岸鳥類和涉禽提供棲息地。同時也可以引導從事農業生產的公司,開發夏季露出的土地。水位退下時,還可用捕魚。
幾十年內,一個新的儘管可能不穩定的平衡將出現在三峽大壩和水庫之間,由於自然適應一個新出現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