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的宗旨在於通過對我國傳統
書法理論的剖析而展示各個時代的藝術思潮、審美趣尚和批評方式。
書法不同於其他藝術,如果以書法與繪畫相比較,繪畫直接取法於自然和生活,它通過圖像來再現真實,繪畫的重要原則是逼真,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抒情寫意。而書法的
象形意義已不再是模仿和再現文字意義所代表的物象,而是指書法創作中表現了自然之物所具有的美感,正如人們從飛鳥出林、驚蛇入草、驚沙孤蓬和夏雲奇峰以及公主與擔夫爭路、公孫大娘的舞蹈之中悟通了書法;相反,人們在書法作品中也看到了各種自然形態的美感,起自魏晉之間的書勢贊與後人大量以各種自然景觀比喻書法的詩文作品就是最好的證明。因而書法的魅力不在表現真實的物象,而在圖像所造成的美感以及由此而體現的韻味意趣,故它比繪畫更具有含蓄深蘊之美,更直接地展現作者的心靈氣質與審美趣尚。
作者簡介
王鎮遠,1949年生於上海。十年動亂期間,從桐城葉蔥奇先生學習古代文史。1982年獲復旦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其後供職於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部,並研習中國文學批評史及清代文學。1992年赴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訪問講學,遂定居於紐西蘭。著述有《
桐城派》、《兩晉南北朝詩歌選》、《清代詩歌選》、《
劍氣簫心》、《朱彝尊詩詞選注》、《姚鼐文選》、《桐城蘭家文賞析》、《
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清代卷部分)等。自幼酷愛書法,治學之外臨池不斷。本書為其二十年前所撰的一部系統的中國書法理論史,資料翔實,持論公允,出版後頗得好評。此次校訂重版,以廣流傳。
目錄
序
第一編 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一章 漢代的書法理論
第一節 揚雄的“心畫”說
第二節 許慎的“象形”說
第三節 崔瑗的《草書勢》
第四節 趙壹的《非草書》
第五節 漢代書論的集大成者:蔡邕
第二章 魏晉的書法理論
第一節 鐘繇的“用筆”與“流美”論
第二節 西晉的書勢論
第三節 王羲之的前驅:衛鑠與王廙
第四節 王羲之尚意的書法美學思想
第三章 南北朝的書法理論
第一節 羊欣的《采古來能書人名》
第二節 虞穌的論二王書法
第三節 王僧虔的書法創作論
第四節 蕭衍及其臣僚的書論
第五節 庾肩吾的《書品》
第六節 庾元威的“得法”、“得體”論
第七節 北朝的書論:王情、江式、顏之推
第二編 隋唐五代時期
第一章 隋與初唐的書法理論
第一節 隋代書論的代表:智永、智果
第二節 “唐人尚法”的典型:歐陽詢
第三節 王羲之的繼承者:李世民與虞世南
第四節 李嗣真的提倡“逸品”
第五節 孫過庭《書譜》